陳少亭

陳少亭

名鎖秀,字少亭,浙江省東方國畫院副院長。1935年出生在溧陽舊縣鄉西湖村。從小喜歡畫畫。50年代從溧陽省立中學畢業後,考入浙江農業大學,60年代專習山水國畫。1975年投著名國畫大師陸儼少門下學畫,1986年正式收為入室弟子。九十年代先後執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樹人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中國美院藝術設計職業技術學院善采眾長,縱覽名山大川,尋訪古剎石窟,數度領略黃山、雁盪山及巴山蜀水,體察山川神貌,修煉繪畫藝術,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精髓。

基本信息

浙江省東方國畫院副院長

個人簡介

陳少亭 陳少亭

名鎖秀,字少亭,浙江省東方國畫院副院長。1935年出生在溧陽舊縣鄉西湖村。從小喜歡畫畫。50年代從溧陽省立中學畢業後,考入浙江農業大學,1959年從農大園藝系畢業,先後在中國科學院黃岩柑桔研究所、杭州園林研究所工作。餘暇習畫。60年代專習山水國畫。1975年投著名國畫大師陸儼少門下學畫,1986年正式收為入室弟子。九十年代先後執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樹人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中國美院藝術設計職業技術學院

作品特點

善采眾長,縱覽名山大川,尋訪古剎石窟,數度領略黃山、雁盪山及巴山蜀水,體察山川神貌,修煉繪畫藝術,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精髓。創作的《古道神韻》、《玉泉山色》、《桐江晴雪》等力作,受到社會廣泛好評。創作的作品,先後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發表在《朵山》、《文匯報》等刊物上,並被收入《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寶鑑》,1988年作的《古河春曉圖》,與李可染、劉開渠、程十髮、陸儼少的作品,一起入選大型畫集《京杭運河書畫集》;所作《黃山晴雪》在武漢“楚天翰墨情”書畫作品展義賣拍賣會上,以1.5萬元高價被武漢音像出版社收藏,被授予“特別愛心書畫家”稱號;指畫《春曉》獲第七屆全國手指畫“天山杯”金獎。“正業”對鹽鹼地上種植柑桔等實用性研究課題,獲農牧漁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在杭州園林研究所工作,從事園林植物配置藝術研究課題,達國內先進水平,研究實例和成果,被編寫成書,成為全國大專院校風景園林專業選用的主要教材。1983年被香港中文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出版有《江南國畫名家—陳少亭》、《植物景觀藝術設計》等專著。現為浙江美協會員、浙江手指畫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中國文化研究會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儼少藝術研究會理事。

青島市民眾藝術館副研究館員

人物簡要

一九五一年生,畢業於青島教育學院美術系.進修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民族畫院特聘畫師,青島市民眾藝術館副研究館員。作品發表於《解放軍報》,《光明日報》,《解放軍文藝》,《中國青年報》,《寧夏日報》,《人民軍隊報》等。

主要作品

主要藝術成就如下:

1991年—創作《農家小院》版畫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1993年-創作《糖球會》中國畫獲文化部主辦的首屆“全國群星美術大履,的銀獎;

2001年—創作《時空變奏曲》中國畫獲文化部群文學會和台灣中華藝術基金會主辦的“愛我中華全國中國畫,油畫大展”的銅獎;併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新時代中國畫全國大展”:

2002年—創作《陽光下》中國畫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迎奧運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的銀獎;

2003年—創作《陽光下之二》中國畫獲國家林業局,中國環保局和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主辦的“讓世界充滿綠全國書畫大展”的金獎;

2003年—創作《時空佳麗》中國畫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海潮”杯全國中國畫大展;

2004年—創作《玫瑰色的夢》中國畫獲由國家民委,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的銅獎;

2004年—創作《陽光下的花季》中國畫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並在香港、上海、廣州等十五個城市巡迴展出;

2004年—創作《玫瑰色的夢之二》中國畫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菜香情”全國中國畫作品邀請展;

2004年—創作《秋韻·花之季》中國畫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2005年一創作《暖冬》中國畫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伏湖清,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2005年—創作《我爺爺我奶奶》中國畫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06年一創作《節日裡》中國畫獲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的優秀作品獎。

作品賞析

 陳少亭作品 陳少亭作品

民國陶刻名家

(1875—1953年),字穎川,宜興西鄉人,民國陶刻名家。他是清末制壺名家陳柏亭之子,近現代陶刻大帥任淦庭(1889-1968年)的師兄,師從陶刻名師盧蘭芳(1870-1930年)。晚年棄藝從醫,故傳器較少。

雕刻家

(1913—1998),名鼎,號耕石老人。幼而聰慧,素嗜篆刻,十四歲時即持刀耕石治印,賴以維持生計。精心鑽研《石鼓文》、《散氏盤》等,並潛心於甲骨文、金文,廣集名家印譜,汲取精華,融會貫通,不拘古制,別出心裁,終於自辟蹊徑,技藝卓異,成為隴上篆刻大家。一生所鐫名印、詩詞印、集句印、紀慶印數千方,均精雕細刻,曾遴選編輯《耕石齋印稿》保存,1984年出版《陳少亭篆刻選》。陳少亭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被聘為甘肅省文史研究館員、白銀市老年書畫研究會顧問。其生平簡介及篆刻作品已編入《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當代印社志》、《當代篆刻家辭典》、《墨海遺珠》等巨典辭條中。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先後參加甘肅省歷屆書畫展、西北五省區書法聯展、全國第三屆書法篆刻展,獲《書法》雜誌主辦的“全國篆刻評比優秀獎”、“炎黃子孫與各國友好書畫展”三等獎。

盤點紫砂歷史上的名人

在中國陶瓷史上,紫砂壺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品類,它不僅僅是一種具有使用價值的理想茶具,而且是一種實用與審美高度和諧妙不可言的特種手工藝品。我們有幸看到流傳至今的紫砂壺,大多留有作者的銘款,而從這些帶有個性的藝術品上,反映出的不僅是一種時代的風尚,而且也是了解那些紫砂歷史名人們的極好途徑。

常州名人錄(上)

“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常州自古以來就是詩書禮儀之鄉、鍾靈毓秀之地。自從2500年前延陵季子(吳公子季札)在常州開邑以來,常州這塊土地就以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文化興盛、人才輩出而著稱,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史學家、科學家從常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金保生
金重遠
金杏英
金久勇
岳茂興
季鐵安
羅見明
林廷圻
范福康
卜銀根
邵容光
邵全渝
邵忠甫
邵達華
陳增慶
陳槐卿
陳棠生
陳銘訓
陳雪英
陳和明
陳辛火
陳迎元
陳聽安
陳孝朱
陳廷萊
陳漢孝
陳少亭
陳子皋
陳珩
陸促良
張震元
張楚芳
張臘梅
張雄明
張萱佑
張鴻壽
張崇根
張嫻如
張津華
張炳生
張治菽
張學模
張學賢
張林法
張林元
張孝祺
張陽春
張堯良
張正惠
沈鏡祥
沈鎮靜
沈漢良
沈躍
沙孝惠
汪瑞芬
汪朝群
鄒淑儀
狄曉華
狄蘇林
何家祥
何浩明
邱文豹
吳錦祥
吳繩卿
吳盤青
吳金祥
吳鳴鶴
吳忠興
吳林芳
吳林如
吳序堂
吳志英
吳自然
吳光銑
吳堯東
吳亞康
吳邦賢
吳邦良
吳弘范
李璋榮
李新庚
李培俊
李誼大
李效靜
李效堅
李荷荷
李荷芳
李復中
李宗明
李紀澄
李名山
李午亭
李乾佑
楊德壬
楊勤生
楊聯華
楊祥金
楊祥大
楊洪生
楊炳方
楊禹疇
楊南如
楊國范
楊克誠
楊興元
楊達清
楊月如
楊日如
楊雲逵
杜國和
杜元龍
嚴先進
芮靜康
孫懋德
孫琴美
孫建南
孫孝廉
孫東來
許錫民
許愕俊
許學康
許懷燕
湯邦根
湯漢章
湯洵
江福清
江見鯨
羊華榮
劉雪樵
劉顯庭
劉文瑞
劉介誠
劉仁俊
劉頤
莊懋年
莊承藻
莊允迪
莊才慶
莊由
華鐵平
華根林
華光時
任祖洪
朱博鴻
朱樹森
朱麗嫻
朱興中
朱兆年
朱仲賢
朱永源
呂維純
呂浩雪
呂保齡
莊心良
馮鼎復
馮煥清
馮信一
馮京三
馮文基
包定元
史雅語
史竟雲
史梅金
史夢熊
史軼繁
史紓懷
史兆生
盧子博
孔蘭生
方仲彥
卞保琦
卞杏英
丁皓江
毛筱芬
戈天擇
尤竹平
尤蘭琴
王雅如
王滌成
王婉瑜
王拿但
王政人
王青澄
王伯年
王志瑾
王壽泰
王兆振
王華琴
王堯奇
王漢琦
馬清槐
馬忠良
馬時中
壽齡
卞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