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寶琴

邵寶琴,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其作品《獅球》端正清盈,精工細作,為邵寶琴代表作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邵寶琴(1906-1978年),宜興蜀山人,15歲起跟隨著名藝人俞國良學藝。俞國良見邵寶琴殷勤老實,刻苦踏實,且虛心好學,便毫無保留地將技藝傳於邵寶琴,使邵寶琴既打下紮實基本功,又學到一手制壺技藝。

生平經歷

藝成後,邵寶琴一直跟隨俞國良做下手,一邊學藝,一邊繼續提高,直至成家立業。三○年代中期之後,邵寶琴以《獅球》、《木瓜》、《傳爐》、《周盤》、《柿子》、《海棠》、《線圓》、《柿扁》、《掇球》等嶄露頭角。俞國良親自叫宜興書法篆刻名家鐫刻「錫山俞傳」之印款,贈於邵寶琴,以資鼓勵。此段時期內,邵寶琴所用印款底款為「錫山俞傳」,蓋印為「寶琴」。邵寶琴制壺用泥較為講究,造型圓方,筋紋均有,體態靈秀,壺體一般以中型壺為主。其《獅球》端正清盈,精工細作,稜角分明,勻稱協調,為邵寶琴代表作之一。其《周盤》、《線圓》、《木瓜》簡練秀氣,溫潤細膩,為「宜興利用陶器公司」、「宜興陳鼎和陶器廠」常訂品種之一。其《柿扁》、《海棠》、《扁腹》、《掇球》等壺穩重大方,線面流暢,均帶有俞國良技藝的特點。其《小四方傳爐》小中見大,圓潤精緻,別具一格,而為時人所喜愛。
三十年代中後期為邵寶琴技藝最佳時期。這亦與俞國良傳、幫、帶的顯著作用分不開。因邵寶琴所用印款為「錫山俞傳」,曾有人誤以為「邵寶琴」為「俞寶琴」,並散見於書籍刊物之中,以訛傳訛,誤傳甚廣,在此更正說明。
四十年代之後,邵寶琴在家中配合丈夫倪祥林制壺,並為倪祥林所訂的壺加工製作。其間也為「吉德昌」、「利永公司」、「毛順興」、「立新」等老闆制壺。此段時期所用印款以「寶琴」為主。1955年底至1956年初,邵寶琴參加「蜀山陶業合作社」成為第二批社員。1958年四月轉為「宜興紫砂工藝廠」職工,一直在成型車間制壺。六○年代後期退休,至1985年逝世於蜀山,享年72歲。

盤點紫砂歷史上的名人

在中國陶瓷史上,紫砂壺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品類,它不僅僅是一種具有使用價值的理想茶具,而且是一種實用與審美高度和諧妙不可言的特種手工藝品。我們有幸看到流傳至今的紫砂壺,大多留有作者的銘款,而從這些帶有個性的藝術品上,反映出的不僅是一種時代的風尚,而且也是了解那些紫砂歷史名人們的極好途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