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冒雪行軍

除夕冒雪行軍

《除夕冒雪行軍》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先生在1948年2月9日(除夕)時寫下的詩作。該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民軍隊不畏嚴寒、臘月冒雪行軍的情景,洋溢著軍民一家,共慶新春佳節的歡樂氣氛。

作品原文

除夕冒雪行軍
燦爛銀鋪地②,迷漾絮塞天③。
行人眉點玉,征馬尾拖鹽。
喜到迎婚轎④,春歸競貼聯。
今宵年夜飯⑤,算是大團圓。

作品注釋

①除夕冒雪行軍:1948年2月7日謝老一行到三交會陳毅,在9日(除夕)這一天返回臨縣後甘泉村,兩地相距50里,大雪紛飛。
②燦爛:光彩鮮明耀眼,此處是形容雪。
③絮:指棉絮。此處是比喻雪花像棉絮一樣。
④喜到迎婚轎:作者自注,除夕迎婚轎多。北方農村有在除夕日結婚辦喜事的習慣。
⑤今宵年夜飯,算是大團圓:作者自注,夜開晚會。

作品鑑賞

這是一幅極富詩情畫意的除夕冒雪行軍圖:從平面看,大雪像白銀鋪地,一望元垠,鮮明耀眼,光彩奪目;從空間看,大雪紛紛揚揚,迷漾一片,像棉絮塞滿天空,遍灑人間。既然是行軍,戰士和征馬便成為最具典型的代表性事物,因是雪地,人和馬自然有了雪的特性:“眉點玉”、“尾拖鹽”,比喻形象真實,有一種特殊的新鮮感。前四句將冒雪行軍之意寫盡,後四句發揮“除夕”的特定時間給予的啟示,抓住北方農村除夕日辦喜事多,過春節貼春聯的多兩件事,再現了一幅北方農村的風俗畫。這幅畫有聲有色,歡快喜慶,與前四句所寫冒雪行軍相重合,相得益彰。最後兩句寫軍民同慶的場面。此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民軍隊不畏嚴寒、臘月冒雪行軍的情景,洋溢著軍民一家,共慶新春佳節的歡樂氣氛。
藝術上此詩有四個特點:一是全詩寫雪,但不出現一個“雪”字,字字又都是在寫雪,可見作者的藝術造詣;二是八句中六句對仗,且十分謹嚴,特別是“鋪”、“塞”、“點”、“拖”各字十分準確、形象,不可更改;三是頸聯透過詩句,似乎聽到了“迎婚轎”的鑼鼓聲,看到“競春聯”鮮艷火紅,具有通感意義;四是全詩時間變化似乎有一種行動感,從白天寫到晚上,最後緊扣除夕大團圓的傳統習慣。

作者簡介

謝覺哉(1884年-1971年),字煥南,別號覺齋。湖南寧鄉人。

謝覺哉像謝覺哉像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1925年,謝覺哉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被選為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常委,任工人部部長,主編《湖南民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上海負責編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和《上海報》。1935年,任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內務部部長、秘書長。1937年初,任法務部長並代理最高法院院長和審計委員會主席。七七事變後,任中共中央駐蘭州八路軍辦事處代表。1939年任中央黨校副校長。1942年任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副參議長。1946年6月,任中央法律問題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48年任華北人民政府委員兼法務部部長。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長、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委員等職。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59年4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1966年5月,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