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神木縣

陝西省神木縣

神木縣位於陝西省的北部,全縣轄14鎮5鄉,766個村委會,總面積1145萬畝,總人口36.6萬人。神木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縣境內儲煤面積達450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9%,已探明儲量500億噸。石英砂探明工業儲量436萬噸,鐵礦石、石灰石、天然氣等儲量也很大。縣境內有楊家城、紅鹼淖、漢墓群和秦長城、明長城遺址等,神木是陝西省政府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國務院公布的對外開放縣。由於遭受嚴重旱災,2001年,全縣糧食產量為5700萬斤,正常年景產量為2億斤。人工種草累計保存面積150萬畝,天然草地面積300萬畝,2001年種草16.67萬畝,其中退耕還草2萬畝。 煤炭工業,著眼於建設大型環保煤、動力煤、出口煤基地,通過實施“建大礦、促運銷、重轉化”的發展戰略,2001年,全縣原煤產量達3500萬噸,成為全國第一產煤大縣。

基本信息

簡介

陝西省神木縣 陝西省神木縣
神木縣位於陝西省北部、晉陝蒙三省交界地帶的中心,全縣轄14鎮5鄉766個村委會,總面積1145萬畝,是陝西省面積最大的縣,總人口36.6萬人,總戶數100863戶。神木地域廣闊,資源豐富,縣境內儲煤面積達450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9%,已探明儲量500億噸。煤層地質構造簡單,埋藏淺,易開採,具有“三低一高”的特點,是國內外備受青睞的優質動力環保煤。石英砂探明工業儲量436萬噸,鐵礦石、石灰石、天然氣等儲量也很可觀。縣境內有楊家城(楊繼業世代居住地)、紅鹼淖(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漢墓群和秦長城、明長城遺址等,是陝西省政府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時也是國務院公布的對外開放縣之一。

神府煤田開發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立足煤炭資源優勢,堅持“以煤富縣、以農富民”的發展戰略,積極擴大開放,加快開發建

陝西省神木縣 陝西省神木縣
設,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0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6.5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工農業總產值31.5億元,增長46.2%,其中工業總產值29.6億元,增長64.4%,農業總產值1.95億元,下降45.8%。財政總收入3.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8元。全縣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4∶56∶40。

農業方面

陝西省神木縣 陝西省神木縣
正在向以糧食畜牧、棗杏為主的三元產業結構發展。紅棗保存面積16萬畝,羊子飼養量55萬隻,存欄38萬隻,位居全省第一。全縣有耕地面積72.5萬畝,其中水田4530畝,旱地72.1萬畝。由於遭受嚴重旱災,2001年,全縣糧食產量為5700萬斤,正常年景產量為2億斤。近年來,我縣的生態環境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全縣人工造林累計保存面積320.6萬畝,天然林資源保存面積10萬畝,2001年造林21.23萬畝,其中退耕還林4.1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8.1%。人工種草累計保存面積150萬畝,天然草地面積300萬畝,2001年種草16.67萬畝,其中退耕還草2萬畝。

工業方面

陝西省神木縣 陝西省神木縣
基本形成了以煤炭為龍頭,建材、電力化工為骨幹的地方工業體系。煤炭工業,著眼於建設大型環保煤、動力煤、出口煤基地,通過實施“建大礦、促運銷、重轉化”的發展戰略,2001年,全縣原煤產量達3500萬噸,成為全國第一產煤大縣。煤化工業,通過大力推廣和實施機焦生產,機焦生產能力達180萬噸。電力工業,目前,已投產的發電廠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立足建設西電東送火電基地,神木錦界4×60萬千瓦電廠的協調立項工作正在進行,有望年內開工建設。與此同時,全長140公里的110千伏輸變電線路貫通整個礦區,以神木為北端終點的縱貫陝西南北電力大動脈330千伏輸變電線路已建成投運,並與山西甘肅寧夏電網相聯,為實施“西電東送”打通了輸電通道。建材工業,今年3月份,投資1.8億元的浮法玻璃生產線建成投產後,神木玻璃年產量可達300萬重量箱,將成
陝西省神木縣 陝西省神木縣
為西北最大的玻璃生產基地。此外,高科技玻璃器皿生產線也將於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建設方面

陝西省神木縣 陝西省神木縣
神(木)-包(頭)、神(木)-黃(驊港)、神(木)-延(安)3條鐵路在神木交匯,年運力可達8000萬噸。境內有6個火車站,每天從內蒙、山西等地直達和途經神木的客車有20多班次,成為晉陝蒙三角地區重要鐵路樞紐之一。公路交通已形成網路。縣境內公路總里程4300公里,2001年實現了到鄉公路黑色化,形成了以神(木)府(谷)、榆(林)神(木)、包(頭)神(木)、神(木)盤(塘)4條二級公路為主幹,11條縣級公路為骨架,700多公里鄉村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路。城市建設近年來累計完成投資4億多元,城區規劃控制區65平方公里,規劃用地面積22平方公里,建成區8平方公里,縣城規劃的4縱22橫主幹道已建成3縱11橫,骨幹道路總里程達35公里。新建了人民廣場、東興廣場、麟州廣場、迎賓廣場,城區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分別達到18%和3.5平方米。城市配套設施日益完善。城區開通程控電話2.5萬門,無線尋呼、國際、國內行動電話分組交換業務已開通營運,縣城每百人電話擁有量達66.4部,國際、國內移動用戶累計達36000戶;縣城日供水能力13000噸,自來水普及率達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