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二人台打坐腔

陝北二人台打坐腔是一種地方戲曲,據考證是陝北地區的唱腔。

概述

也稱地蹦子,是以陝北神木、府谷方言為唱、白基準音,二人或三、五人坐唱絲竹樂伴奏講唱故事的陝北地方曲種。因該曲種多
以醜、旦二人演唱,故稱二人台。清同治年間已在府谷流行,民國初年已很繁盛。流行於神木、府谷及秦、晉、內蒙三角地區。

舉例

二人台打坐腔的唱腔,主要在民歌曲牌基礎上形成,所用曲牌有五十餘首,如《打金錢》、《十對花》、《打鞦韆》、《五哥放羊》、《掛紅燈》、《八仙賀壽》、《進蘭房》、《十里墩》、《放風箏》、《珍珠倒捲簾》、《栽楊柳》等。尚在發展中的板式有【二流板】、【慢板】、【亮調】、【捏字板】四種。器樂曲牌有八十多個,如【八板】、【落板】、【西江月】、【獅子令】、【將軍令】、【西風贊】、【千聲佛】、【虞美人】、【割韭菜】、【九連環】、【柳青娘】、【喜相逢】等。唱腔和器樂曲牌常用慢起——漸快——快——收煞——突慢收束的程式。
伴奏樂器由笛子、四胡、洋琴、四頁瓦及鑼鼓打樂組成,鑼鼓經由其他戲曲引進。唱詞詞格多為七字句或長短句,亦有十字、九字、五字的。代表曲目有《賣碗》、《借冠子》、《打櫻桃》、《走西口》、《碾糕面》、《放風箏》、《四大對》、《對花》等。代表藝人有:甄觀燈、丁荷包.銀、藺鐵、孫銀魚、王官兒、丁懷義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