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瓜韋梅利亞水電站

阿瓜韋梅利亞水電站位於巴西聖保羅州與米納斯吉拉斯州交界的巴拉那河支流格蘭德河上,距巴拉那伊巴河匯合處80km。大壩為土壩和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67m,水庫總庫容111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容量138萬kW。工程以發電為主,1973年初開始施工,1978年9月第一台機組投入運行,1980年5月全部機組發電。

阿瓜韋梅利亞水電站

Agua Vermelha HydropowerStation

概述

阿瓜韋梅利亞水電站位於巴西聖保羅州與米納斯吉拉斯州交界的巴拉那河支流格蘭德河上,距巴拉那伊巴河匯合處80km。大壩為土壩和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67m,水庫總庫容111億m3,電站總裝機容量138萬kW。工程以發電為主,1973年初開始施工,1978年9月第一台機組投入運行,1980年5月全部機組發電。
壩址右岸土壩基岩為玄武岩,有蝕變,層狀交疊,厚度不一。上面覆蓋較厚的原積土,最厚15m,表面為沖積土,平均厚度1.5~2m,由鬆散砂子及卵石組成,在壩肩處夾雜多孔的砂質崩積紅土。混凝土結構部位玄武岩硬度、強度較高,但有一環狀構造將岩層切斷,岩石破碎,強度低,其滲透係數達20cm/s。左壩段位於多層的玄武岩基上,滲透較大,特別是一粒狀結構的火山岩層,其滲透係數為10-1cm/s。
壩址以上集水面積13.99萬km2,多年平均流量1950m3/s,實測最大洪水流量10021m3/s。正常蓄水位383.3m,最低水位373.3m,最高洪水位384.6m。水庫總庫容111億m3,有效庫容52億m3。水庫面積680km2。

樞紐布置
工程主要建築物包括大壩、溢洪道和廠房。
大壩頂長3920m,壩頂高程387.3m。右岸為均質土壩,長2450m,填築量1193.5m3,最大高度54m,其中包括一段和混凝土結構連線的長230m、填築量為200萬m3的土石壩過渡段,左岸同為均質土壩,長1050m,軸線為拱形,曲率半徑500m,填築量698萬m3,最大高度63m,右端也包括一相似的土石壩過渡段,長200m,填築量190萬m3。
兩土壩中間由混凝土結構連線。混凝土結構由廠房、進水口、溢洪道、中間墩塊及左右側的兩過渡邊墩組成。總長420m,最大高度67m。混凝土結構下游有一條隔牆將溢洪道下泄水流和尾水隔開,以減少對尾水的影響。中間墩塊包括3個壩塊,用於連線進水口和溢洪道;左、右過渡邊墩各包括5個壩塊,用於連線左、右岸土壩與混凝土結構物,混凝土方量分別為14.4萬和10.6萬m3。
溢洪道為反弧形堰頂,頂寬156m,分8孔,安裝8扇弧形閘門,尺寸為15.0m×18.0m(寬×高)。按萬年一遇洪水設計,總泄流量20000m3/s。在溢洪道下部設有兩個導流槽,槽寬5.0m,高8.0m,用於二期導流,之後進行封堵。進水口包括6個28.0m寬的壩塊,後接170m長、28m寬、48m高的廠房,安裝間位於廠房右側,長約51m。廠房內安裝6台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為混流式,額定容量23萬kW,額定水頭57m,發電機為三相同步電機,額定功率25萬kVA,功率因數0.92。
工程施工
工程土方開挖量220萬m3,石方開挖量140萬m3。混凝土澆築量130萬m3。
施工導流按50年一遇標準設計,導流量為11000m3/s。分二期進行,第一期用堰圍護右岸,河水從左河道出流,以便混凝土結構、右壩段及高於河床的其它部位的施工;第二期在左岸施工,河水通過溢洪道下部的混凝土導流槽出流;二期導流結束之後封堵過水槽,水庫蓄水。水庫於1978年6月開始蓄水,1979年1月到正常水位。
針對壩址的地質狀況,施工中採取了各種基礎處理措施:在右壩肩由於原積土層很厚,且強度較低,為解決穩定與防滲問題,採取了在基腳處修築平衡戧道,同時向上游伸延防滲鋪蓋的方法;對左壩岸則採用帷幕灌漿及設定排水系統來解決滲透問題;在混凝土結構的基礎部位,針對破碎的環狀構造,基礎開挖時,向上延伸30m並設定了排水系統,以保證溢洪道的穩定。
土壩的材料來自大壩左右岸采場,主要分為崩積土、沖積-崩積土和玄武岩原積土三種。粒度很細,小於0.002mm的達35%以上,塑性指數Ip=8~20,施工採用24t夯實碾碾壓8次,每層厚15cm。
混凝土用的砂石和卵石取自巴拉那伊巴河,現場裝有兩套天然骨料篩分系統,產量266t/h。施工初期裝有一套產量為210t/h的人工破碎系統,末期擴至420t/h。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