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佤

阿佤

阿佤,“佤”、“巴饒克”、“阿佤”等,都有“山居人”的意思。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盟、滄源、孟連三縣及其周圍山區。

使用佤語,屬南亞語系佤德昂語支。有巴饒克、佤和阿佤3個方言。又指孟連、西盟和瀾滄中南部的佤族,佤族原來沒有文字,1957年設計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形式的佤族文字方案。佤族人信仰萬物有靈的自然宗教。佤族是中國雲南省西南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早在2000年前就與布朗、德昂等民族的先民一起開發高黎貢山和瀾滄江地區。他們自稱“佤”、“巴饒克”、“阿佤”等,都有“山居人”的意思。周秦時期其先民是“百濮”的一支,唐代稱“濮子蠻”,宋代稱“濮蠻”,明代稱“古剌”,清代稱“嘎剌”、“哈瓦”。當地傣族稱其為“卡佤”,因為“卡”在傣語中意為奴隸,所以這種稱呼帶有侮辱性。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體現各民族平等和團結,為其正名統一稱為佤族。佤族人生活在高山峻岭之上,特別是在山巒起伏的阿佤山區,交通不方便,因此與外界交流少,經濟發展緩慢。只有在他們翻身做了主人以後,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走上了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佤族和漢族一樣過春節。還有插種節、新米節。也指孟連,西盟和瀾滄中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