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以衝突

阿以衝突即阿拉伯國家(包括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衝突實質是領土問題的矛盾,雙方的領土爭端由來已久,主要是在過去幾十年中陸續形成的。其他衝突主要體現在巴勒斯坦難民,巴勒斯坦地區、約旦河、以及黎巴嫩南部水資源,耶路撒冷地位問題等方面。

阿以衝突簡介

阿以衝突即阿拉伯國家(包括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衝突實質是領土問題的矛盾,雙方的領土爭端由來已久,主要是在過去幾十年中陸續形成的。其他衝突主要體現在巴勒斯坦難民,巴勒斯坦地區、約旦河、以及黎巴嫩南部水資源,耶路撒冷地位問題等方面。

阿以衝突緣由及歷史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後來猶太人征服了迦南,占領了巴勒斯坦,建立了猶太和以色列兩個國家,隨後又都為外族所滅。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紀,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國南部實行寬鬆的宗教政策,使得猶太人得以在此生存。此後的幾百年,巴勒斯坦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現在。期間他們抗擊十字軍等侵略者,付出了大量的犧牲。 

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1920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份,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世紀末在“猶太復國運動”者策動下,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搶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與之發生流血衝突。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大181號決議案”決議(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兩個獨立的國家,決議文規定把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劃給占32%人口的猶太人(原本只擁有7%土地),且猶太人分的的土地都是非常肥沃的平原,而阿拉伯人分的的確是貧瘠的丘陵,而且土地被分為3段首尾不能相連。這項決議案對阿拉伯人極為不公平。阿拉伯國家的票數一共只有六票,根本無力挽回。猶太人同意此決議,1948年成立以色列國。阿拉伯人反對該決議,未建立阿拉伯國。

在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發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侵占了劃歸給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並強行占領了西耶路撒冷。當時的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占領了劃歸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領土,包括東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千米。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同時還占領了6000多平方千米的埃及西奈半島、1600平方千米的敘利亞戈蘭高地、埃及管轄的加薩走廊,又從約旦手中奪走了東耶路撒冷,並宣布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未獲得認可)。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打算使用武力奪回被占領的領土,而以色列則依靠著美國的強大後援和先進的武器裝備,經過艱苦鏖戰,最終挫敗了阿拉伯國家的進攻。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中中,以色列又占領了黎巴嫩南部一條10~15千米寬的狹長地帶。

阿以主要衝突及解決方式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來,阿拉伯國家要求以色列遵照聯合國242號和338號決議,在被占領土上停止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撤出1967年其占領的領土,以“土地換和平”。然而以色列卻認為,西奈半島歸還埃及後,它已完成履行聯合國決議的要求,現在只需要以“和平換和平”。

以色列在它所占領的阿拉伯領土上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以色列建立200個定居點,猶太移民達10.4萬。以色列的猶太移民政策是謀求通過改變其占領的阿拉伯領土上的人口結構,建立一個從約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國。

巴勒斯坦同以色列

據1947年11月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的阿拉伯國家,面積為1.15萬平方公里,大部分被以色列非法占領。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在被占領土上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以色列卻只顧同西岸和加薩走廊的代表討論“有限自治”問題。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發表了巴勒斯坦獨立宣言,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國,但未確定其疆界。自馬德里和會至2010年,巴勒斯坦通過與以色列和談,陸續收回了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埃及同以色列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的西奈半島被以色列非法占領。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收回了所以是運河以東的部分領土。根據1978年埃以達成的戴維營協定,以色列把西奈半島歸還了埃及。

敘利亞同以色列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非法侵占了敘利亞的格蘭高低。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蘭高地的一部分退還給敘利亞,但繼續占領戈蘭高地其餘的7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並於1981年宣布將其吞併。敘利亞要求以色列歸還戈蘭高地,而以色列卻一再表示堅持不退出非法侵占的土地。

黎巴嫩同以色列

1982年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藉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游擊隊刺殺,而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人,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游擊隊和敘利亞駐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黎巴嫩半壁江山北以色列非法占領。1982年6月27日,聯大第七次緊急特別會議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並無條件從黎巴嫩撤軍。這時,巴解組織為保存實力,同意撤離貝魯特西區。到最後,以色列又占領了黎巴嫩南部一條10~15千米寬的狹長地帶。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卻一再表示堅持不退出非法侵占的土地。

約旦同以色列

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1950年4月,約旦河西岸和東岸合併稱為約旦哈希姆王國。1967年第三次阿以戰爭中,以色列占領西岸。1988年7月,海珊國王宣布中斷同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法律和行政聯繫”。1994年10月,約旦同以色列簽署了和平條約。1995年2月9日,約旦收回被以占領的約340平方公里失地。

阿以其他矛盾

巴勒斯坦難民問題: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發生戰爭期間,大量巴勒斯坦人無家可歸,土地被以色列非法占領,這些人的歸屬及賠償雙方存在爭議。

耶路撒冷地位問題:耶路撒冷包括新舊兩個城區,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將舊城尊稱為“聖城”。耶路撒冷在聯合國的分治決議中被分給巴勒斯坦,但是以色列通過戰爭手段非法占領了耶路撒冷,後遷都於此(未被承認)。1988年巴勒斯坦建國時,阿拉法特宣布定都於耶路撒冷,中國等1000多個國家宣布承認,並與之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

水源問題:以色列境內無大河,北部雨量較多,南部為大片沙漠。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迅速發展,缺水問題日益突出。為解決水荒,以色列通過戈蘭高地和約旦河西岸攔截約旦河及其直流河水,並在被占領土地上大量抽取地下水。

阿以衝突總結

猶太人占領巴勒斯坦的理由,是猶太人的祖先在巴勒斯坦生活過,可是這不是猶太人擁有巴勒斯坦的理由,因為他們數千年前就不是巴勒斯坦的主體民族了,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生活了幾千年,一直是巴勒斯坦的主體民族。沙特國王曾經這樣說:“我們同情猶太人,可是他們建國要在我們的土地上割讓領土?歷史上誰在迫害猶太人?穆斯林嗎?既然德國人殺害猶太人就在德國劃出一塊土地給他們好了,為什麼要損害與猶太人的苦難毫無干係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

巴以衝突的直接起源在於猶太人的復國運動,建國後又屢次把巴勒斯坦人趕出故土,就像當年羅馬人對猶太人所做的一樣,而且愈演愈烈,終於釀成了民族矛盾。而更為深刻的原因是,兩個民族都曾是這塊土地的主人,兩個民族都視同一個城市為宗教勝地,從而衝突就有了更為堅實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決也變得更加困難。猶太人的建國和驅逐可以看作為幾千年來怨恨的釋放,雖然可以理解,但猶太人表現出來的過分強硬和蠻橫卻為本來可以更好解決的問題留下了禍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