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陵城遺址

阜陵城遺址

阜陵城遺址在安徽省全椒縣東南9公里的百子村,村東為全陳公路。

地理位置

阜陵城遺址在安徽省全椒縣東南9公里的百子村,村東為全陳公路。遺址呈長方形,長500米,寬300米,今為宅區。保護範圍:北至文畈隊農田,南至池塘,西至渠道埂,東到公路沿。

古蹟歷史

西漢初年,漢高帝置阜陵縣,屬淮南國。《安徽通志》:“阜陵古城在全椒東南,漢置縣。”漢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封淮南厲王長子劉安為阜陵侯,阜陵始為侯國,尋復為縣。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阜陵縣隸九江郡。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徙封劉延為阜陵王,漢章帝建初元年(76)改為侯國,元和初復為王國,七傳至阜陵王劉赦而國除。王莽時更阜陵為“阜陸”,至晉乃為阜陵縣。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縣廢。城周圍有漢代古墓群。

至清代,阜陵城址尚保存完好。吳火良 《阜陵城》詩:“曉上阜陵城,單衣浥清露。官柳麴塵黃,棲鴉墮修羽。周池水征澈,美哉金湯固。回首見平崗,壘壘多古墓。先人舊宅荒,蒼煙沒老樹,誰家輕薄兒,騎馬逐狐兔。”建國初期,城牆雖坍,然尚清晰可辨。從1965年起,在城址上蓋起農舍、醫院、學校,今已成為住宅區,城牆夷為平地。

1973年,省、地、縣文物考古工作者,聯合於城址側發掘古墓兩座,出土大批東漢器物。隨後,長江中下游考古工作隊,曾到此考察,根據地面暴露的陶、磚、瓦等遺物和截面堆積的文化層分析、研究,認為該城址有重要考古價值,建議保護。1978年,全椒縣革命委員會批准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