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婚俗

關中婚俗

關中婚俗:過去在關中,婚姻全賴父母之命,煤灼之言。\"娃娃親\"特別盛行。父母在娃娃長到十二三歲時,就托媒人給娃訂了。

過去在關中婚姻全賴父母之命,煤灼之言。"娃娃親"特別盛行。父母在娃娃長到十二三歲時,就托媒人給娃訂了

關中婚俗關中婚俗
婚(當地男娃叫"占媳婦"、女娃叫"尋主兒"),娃娃親-旦訂妥,雙方就不能隨便翻悔。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娃娃親愈來愈少。

娃娃長大後。自由戀愛,只不過還要有箇中間人"介紹"一下。定婚之後,雙方商定一個"吉日"準備結婚。男方修整布置新房,女方準備嫁妝

過去結婚,儀式繁瑣。迎娶時,男方去7人(6男1女),拉著箱子,提著籃子,內裝豬肉5斤,公雞一隻,酒一瓶,紅帖一個,到女家後送上紅帖,女方以酒席招待。

新娘上花車,多由平輩兄長背到車上,鞋不著地,腳不沾土,上路後撒"路帖",(用紅帖紙剪成碎片邊走邊撒以之引路),女方家有送女客人,一般視親戚多少定人數。大多數在40~50人之間。花車到達男家時,大放鞭炮,再端一碗醋繞花車澆灑一圈,名為避邪。此時新郎出門迎車。

新娘下車後由執事人撒麥草節於新娘蓋頭布上,隨撒口中隨念:"一撒草二撒草,三撒媳婦下了轎";"一撒金,二撒銀,三撒媳婦進了門"。新娘下花車,踩著蘆席,由男方嫂子陪送到洞房。然後男方開早飯請親戚朋友吃臊子麵

中午時分,幾聲炮響之後,新媳婦在嫂子陪送下,行至堂前,行拜堂禮。一般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拜夫妻,四拜親戚服友。拜完堂即開午飯,以酒菜為主。

飯後,新郎新娘進人洞房,由一位能說會道的中年婦女鋪床,邊鋪邊說:"鋪床鋪床,兒孫滿堂,先生貴子,後生女郎;富貴雙全,永遠吉祥。"

現在結婚,儀式大大簡化。男方帶上紅包(內裝多少不等的錢),用車去接新娘子。經過一番熱鬧的媳鬧,新娘和女方客人來到男方家裡,然後舉行"文明婚禮":放鞭炮,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向雙方父母,來賓鞠躬,雙方家長,來賓講話,新人介紹戀愛經過,送新人入洞房等。

大家喜歡在新人介紹戀愛經過時,故意提出一些刁鑽古怪、引人發笑的問題讓回答,使氣氛更加歡樂熱烈。 結婚三天后,新娘要回娘家,稱為回門。由新郎陪同,提一籃子20個禮饃。 中午吃飯時,嫂子身份的婦女故意刁難新郎,第一碗臊子麵做得十分鹹,放在新郎面前,老實的端起就吃,再鹹也得硬著頭皮吃下去,而機靈的便會找話題把這一碗遞給岳父。

岳父一吃感到很鹹便叫女兒瑞走,嫂子的計謀也就落空了。吃完飯,村里婦女開始要女婿。那些嫂子,每人手裡拿一草圈往新郎頭上套,新郎既要親熱地笑,也要機智地躲。老實的,往往頭上套了四五個。這個風俗帶有檢驗新郎是否聰明伶俐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