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

特指宦官: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又如:閹君(主領宮內太監的官);閹奴(指太監);閹豎(太監的賤稱。豎,供役使的人);閹黨(依附閹官太監而結成的黨派);閹官(由太監充任官員的賤稱);閹豎(太監的賤稱);閹兒(蔑稱宦官);閹寺(宦官);閹使(出使的太監);閹狗(罵太監的話);閹尹(太監頭頭)。

基本信息

​概述

閹基本信息

拼音: yān 注音: ㄧㄢ
繁體字:閹 漢字結構:半包圍結構 造字法:形聲
簡體部首:門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1
筆順:捺豎折橫撇捺豎折橫橫折
五筆86:UDJN
五筆98:UDJN
五行:土
UniCode:U+9609
四角號碼:37716
倉頡:LSKLU
GBK編碼:D1CB
規範漢字編號:4947

基本解釋


(閹)
yān ㄧㄢˉ
◎ 割去男人的或雄性動物的生殖器:閹雞閹割
◎ 太監,封建時代的宦官:閹人閹黨閹豎閹寺(指宦官)。閹宦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閹 yān
〈名〉
(1) (會意。從門,從奄,奄亦聲。本義:被閹割的人。古代常用來看守宮門) 同本義 [eunuch]
(2) 特指宦官
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閹君(主領宮內太監的官);閹奴(指太監);閹豎(太監的賤稱。豎,供役使的人);閹黨(依附閹官太監而結成的黨派);閹官(由太監充任官員的賤稱);閹豎(太監的賤稱);閹兒(蔑稱宦官);閹寺(宦官);閹使(出使的太監);閹狗(罵太監的話);閹尹(太監頭頭)

詞性變化


閹 yān
〈動〉
(1) 閹割 [castrate]
宦官悉用閹人。——《後漢書
(2) 又如:閹侍(被閹過的奴僕。也稱閹奴、閹閽);閹潔(割除動物的睪丸或卵巢)

漢語字典

注釋

[①][yān]
[《廣韻》央炎切,平鹽,影。]
[《廣韻》衣儉切,上琰,影。]
亦作“1”。“1”的繁體字。

繁體

(1)被閹割的人。指宮中守門的太監。後為太監的通稱。
(2)閹割。
(3)掩閉;壓抑。
(4)曲意逢迎。參見“閹然”。
(5)通“”。門扉。
(6)通“”。盡。
(7)通“”。氣息​微弱。參見“閹然”。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下平十四鹽·上聲二十八琰
[粵 語]:jim1
[閩南語]:iam1

字源演變:

拼音是yan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