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使

間使

出《靈樞·本輸》。別名鬼路。屬手厥陰心包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概述

布有前臂內、外側皮神經,正中神經掌皮支,前臂掌側骨間神經,及前臂正中動、靜脈和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吐,熱病煩躁,胸痛,瘧疾,癲狂,癇症,肘攣,臂痛等。

出處

《靈樞·本輸》

【別名】

鬼路穴

【標準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圖)

間使間使

 《靈樞·本輸》:“兩筋之間,三寸之中也”;《針灸甲乙經》:“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

【取穴方法】

伸臂仰掌,在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指淺屈肌、指深屈肌、鏇前方肌、前臂骨間隙。皮膚由前臂內、外側皮神經雙重分布,前臂淺筋膜內除上述神經外,還有前臂正中靜脈行經。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在掌長肌和橈側腕屈肌之間,入指淺屈肌,穿正中神經,或經該神經的兩側,深進指深屈肌,經前臂屈肌後間隙入鏇前方肌。除指深敢骰的尺側半由尺神經支配外,其它均由正中神經的分支支配。

【特異性】

經穴,五行屬金。

【功用】

寬胸和胃,清心安神,截瘧。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熱病,煩躁,瘧疾,癲狂,癇證,腋腫,肘攣,臂痛。

現代運用

1.循環系統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炎,心臟內外膜炎;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癲癇,癔病,精神分裂症,腦血管病後遺症;

3.其它:感冒,咽喉炎,胃炎,瘧疾,蕁麻疹,子宮內膜炎等。

穴位配伍

卒心胸痛:間使、神門、列缺、大敦。
瘧疾:風池、間使、環跳。
卒狂:間使、後溪、合谷。
喑不能言:間使、合谷。
邪癲:水溝、間使。
失間囁嚅:天鼎、間使。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5-1寸,深刺可透支溝穴,局部酸脹,針感向指端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3~7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穴義】

心包經經水在此蒸發涼性水氣。

【名解】

1)間使。間,間接也。使,指使、派遣也。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經水在此蒸發涼性水氣。本穴物質為郄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行至本穴後,經水逐步降溫,生髮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涼性水氣,如被它物間接的指使一般,故名。
2)鬼路。鬼,與天相對,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路,通行的道路。鬼路名意指心包經的經水由本穴流行通過。本穴物質為郄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經水在本穴只是流行通過,故名鬼路。
3)心包經經。經,動而不居也。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在本穴只是流行通過,動而不居,故為心包經經穴。
4)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在本穴的變化為散熱化氣,所化之氣性涼,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徵,故其屬金。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流行的經水和經水氣化的涼濕水氣。

【運行規律】

經水循經下傳於內關穴,涼濕水氣則匯入天部的肺氣之中。

【功能作用】

散熱生氣。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淺瀉或水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