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期刊

開源期刊,又叫“開放存取”簡稱OA(Open Access)。是指將學術信息資源放到網際網路上,任何人可以免費獲得,而不需考慮著作權或註冊的限制。

什麼是開源期刊

開源期刊,又叫“開放存取”簡稱OA(OpenAccess)。是指將學術信息資源放到網際網路上,任何人可以免費獲得,而不需考慮著作權或註冊的限制。
開源期刊即“開放存取”根據AssociationofResearchLibraries的解釋,是在基於訂閱的傳統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種選擇。這樣,通過新的數位技術和網路化通信,任何人都可以及時、免費、不受任何限制地通過網路獲取各類文獻,包括經過同行評議過的期刊文章、參考文獻、技術報告、學位論文等全文信息,用於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動。從而促進科學信息的廣泛傳播,學術信息的交流與出版,提升科學研究的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學信息的長期保存。這是一種新的學術信息交流的方法,作者提交作品不期望得到直接的金錢回報,而是提供這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公共網路上利用。
按照布達佩斯開放存取先導計畫(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BOAI)中的定義,OA是指某文獻在Internet公共領域裡可以被免費獲取,允許任何用戶閱讀、下載、拷貝、傳遞、列印、檢索、超級連結該文獻,並為之建立索引,用作軟體的輸入數據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用戶在使用該文獻時不受財力、法律或技術的限制,而只需在存取時保持文獻的完整性,對其複製和傳遞的唯一限制,或者說著作權的唯一作用應是使作者有權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及作品被準確接受和引用。
開源期刊是一種免費的網路期刊,旨在使所有用戶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無限制地訪問期刊論文全文。此種期刊一般採用作者付費出版、讀者免費獲得、無限制使用的運作模式,論文著作權由作者保留。在論文質量控制方面,OA期刊與傳統期刊類似,採用嚴格的同行評審制度。開源期刊不再利用著作權限制獲取和使用所發布的文獻,而是利用著作權和其他工具來確保文獻可永久公開獲取。
傳統出版模型:科學家投稿(一般不支付審稿費)-->學術刊物(審稿、組織同行評議)-->出版、印刷、渠道-->讀者(訂閱)
開源期刊出版模型:科學家投稿(一般需支付審稿費)-->開源期刊(審稿、組織同行評議)-->網路傳播-->讀者(免費)
在傳統出版模型中,出版商通過銷售,用讀者的訂閱費來支付“審稿、組織同行評議”及“出版、印刷、渠道”等的成本,出版商可在此過程中贏利。而在開源期刊出版模型中,開源期刊向科學家收取審稿費,並同時接受國家及私人基金的贊助以維護“審稿、組織同行評議”及維護網路平台的費用,對讀者則是完全免費開放的。開源期刊是典型的社會公共事業,是非贏利的,需要國家、社會向其注入資金。
ISI對開源期刊下了個簡單的定義:任何經由同儕評論的電子期刊,以免費的方式提供讀者或機構取用、下載、複製、列印、發行或檢索文章。

開源期刊的歷史

OpenAccess,開放存取亦稱開源期刊,簡稱OA。OA運動於20世紀90年代末在國際學術界、出版界、信息傳播界和圖書情報界大規模地興起。1991年網際網路上出現第一個OA知識庫arXiv。其初衷是解決當前的“學術期刊出版危機”,推動科研成果利用網際網路自由傳播,促進學術信息的交流與出版,提升科學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學信息的長期保存。
2001年12月,開放協會研究所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召集了一次有關開放訪問的國際研討會,並起草和發表了“布達佩斯開放存取倡議”(BOAI)。BOAI對OpenAccess的定義為:開放存取文獻是指Internet上公開出版的,允許任何用戶對其全文進行閱讀、下載、複製、傳播、列印、檢索或連線,允許爬行器對其編制索引,將其用作軟體數據或用於其他任何合法
目的,除網路自身的訪問限制外不存在任何經濟、法律或技術方面的障礙的全文文獻。開放訪問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學術信息免費向公眾開放,它打破了價格障礙;二是指學術信息的可獲得性,它打破了使用許可權障礙。
2003年,馬普學會就發起了《科學與人文知識開放存取》的柏林宣言,旨在為公共財政支持的研究提供更多公開發表的機會。2007年12月31日馬普學會(MPS,MaxPlanckSociety)最終中止與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維持數年的協定。協商失敗是因為雙方沒有就價格問題達成一致。馬普學會副會長KurtMehlhorn表示“即使在最後一刻,施普林格出版集團也沒有降低價格的意向,因此只能終止契約,別無他法。”
2003年8月牛津大學出版社期刊出版啟動OxfordOpen計畫,這是部針對開源期刊出版模式的第一次嘗試。他為作者提供了作者付費的開源出版方式,通過這一計畫,牛津大學出版社同時兌現了其支持新的出版模式和採取負責的定價實踐的承諾。目前該項目在下列領域的期刊中展開:生化核酸領域全部的開放獲取;60種參與期刊的可選擇的開放獲取;《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期刊的全部開放獲取;《DNAResearch》期刊的全部開放獲取。
2008年開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IH,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民間科研基金獲取處)就要求OpenAccess出版業。
2009美國的幾所高校開始實行OpenAccess決議,目前通過該項決議的有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及史丹福大學。
截至2010年,DOAJ(DirectoryofOpenAccessJournal,開源期刊目錄)共收錄OA期刊4953種,其中2014種提供文章層次的瀏覽,共收錄文章384945篇;在OpenDOAR(由英國的諾丁漢大學和瑞典的倫德大學圖書館於2005年2月共同創建的OpenAccess機構資源庫、學科資源庫目錄檢索系統)註冊的OA倉庫已達1620個。
2012年7月16日英國政府宣布從2013年開始,由納稅人資助的科研成果都會在網上免費公開,並且任何人都可以閱讀和轉發。

開源期刊的好處

OpenAccess政策的目標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免費地獲取科學和學術研究成果。作為替代僅限於少數人、有特許權和非常昂貴的系統,它將為每一個想學習的人打開學習的大門。哈佛大學圖書館館長校羅伯特•多恩頓說,它將是掙脫商業出版束縛、走向免費學術資源的第一步,使得大家都能免費利用我們學校的知識庫。
一、對讀者而言
OA開源期刊使他們可以無障礙地訪問研究所需文獻,而不需受到所在圖書館經費的限制。OA開源期刊增強了讀者的獲取及檢索能力。
二、對作者而言
OA開源期刊提供了比任何一個基於訂閱的期刊更廣泛的全球讀者群,不論名望高低或熱門程度,可以明顯地提高論文的被引頻次,擴大研究成果的可見性和影響力。
三、對教師和學生而言
OA在關鍵資源的獲取上對於窮人和富人是平等的,同時它消除了內容複製和分發的障礙。
四、對出版社而言
OA開源期刊使他們的文獻更具可見性,可發現性,可獲取性,更有幫助。如果期刊是OA的,那么他就可以利用其優秀的可見性吸引投稿和廣告,當然還有讀者和引用。如果是基於訂閱的期刊能提供部分內容進行OA(每期推薦文章,特定時段以前的文章,等等),同樣可以增加可見性,並以此獲取訂閱之外的更多收穫。如果期刊通過刊本存檔來提供OA,那對於作者,它會比那些不提供刊本存檔OA的更有吸引力。
五、對圖書館而言
OA開源期刊解決了學術期刊的價格危機,也解決了我稱之為“授權危機”的問題。OA開源期刊同時還以間接的方式服務於圖書館。圖書館員需要幫助用戶找到需要的信息,由預算控制、規模有限的館藏文獻庫不再是需要考慮的困難。圖書館員可以幫助教員增加讀者及影響,亦幫助大學提升其學術工作。單純的紙本期刊型式出版與典藏已逐漸減少,圖書館為節省經費,除了紙本與電子期刊綁在一起的限制採購外,多趨向電子化期刊的採購與典藏方式,既可方便讀者遠端連線使用,又可節省儲存空間。免付費使用的電子期刊,相對地又在無形中幫圖書館省了一小筆的經費,但在作業上,圖書館館員需費功夫整理與維護免費使用網站的連結,並關注新興學科的相關資源。
六、對於大學而言
OA開源期刊增加了教員及研究工作的可見性,降低了在期刊上的花費,推動了知識共享。
七、對於社會而言
OA開源期刊使人民可以訪問經同行評議的研究成果,這些內容通常不會出現在公共圖書館中;OA開源期刊使他人們可以訪問那些他們已經以稅收形式付過費用的研究成果。即使那些對於親自閱讀文獻沒有興趣的人也能間接獲益,因為研究者將會直接獲益。OA開源期刊能加速的不僅是研究過程,更是技術轉化的過程。新藥,新技術,新的方法,以及更明智的決策將讓每個人獲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