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城特級市

開城特級市

開城,全稱開城特級市(개성특급시;Kaesong),舊名松都(송도;Songdo),是現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都市。開城是高麗時代的古都,經歷了500多年的繁榮,傳統商業興盛。開城原屬京畿道,南北分治之後成為了北韓的邊境城市。近郊所產的高麗人參,馳名國際,亦是高麗人參當中的最高級。開城特級市是開城工業地區的一部份,類似中國大陸在深圳設立的經濟特區,容許來自韓國及世界各地投資者開設工廠,成為了東亞地區及朝鮮的新興輕工業中心。

基本信息

簡介

開城市區開城市區

開城特級市(개성),朝鮮特級市。在朝鮮半島中西部,距江華灣約20公里。曾是高麗國(王氏高麗,918年-1392年)的首都——開京개경,高麗是朝鮮半島上第一個統一國家。這裡的松岳山上松林茂密朝鮮開城街頭,因此,開城一直被稱作“松都송도”,又名松岳송악。

開城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蹟和文物,有王陵、故宮等。最有代表性的是高麗國的王宮“滿月台”。最為人知的是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38線)、板門店就在開城附近。

歷史

開城是朝鮮半島一座重要的城市,並有些悠久的歷史。

西漢時期

公元前108年,西漢在朝鮮半島設定郡縣,今開城屬於樂浪郡與真番郡交界處;魏晉南北朝時樂浪郡南部分設帶方郡,開城屬於帶方。

500年都邑

西漢時期的朝鮮半島西漢時期的朝鮮半島

樂浪郡被高句麗侵略後,帶方郡開城成為百濟的“冬比忽城”,後高句麗獲得冬比忽城。開城內城即勃御塹城,高麗稱皇城,有十三門。

開城在統一新羅時代改為漢地名松岳郡。景德王十六年(公元757年)改開城郡。在當時,開城原是當地豪族的封地,當中以王氏為代表。新羅真聖王十年(898年),弓裔使王建築勃御塹城。新羅孝恭王五年(901年)弓裔建都稱後高句麗,九年(905年)遷都鐵原。919年,王建推翻後高句麗即位,建立高麗。次年(920年),把首都從鐵原遷回開城,並改開城為開州。光宗十一年改稱皇都,成宗十四年改開城府。
顯宗二十年(1028年)築開京羅城,城基周二萬九千七百步,門二十二門,號曰崇仁、宣旗、保定、光德、德山、會賓、仙溪、泰安、弘仁、乾德、保泰、宣義、狻猊、定平、仙岩、慈

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的朝鮮半島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的朝鮮半島

安、彰義、迎陽、安和、成道、會昌、安定,用丁夫三十萬四千四百人。城中有高麗故宮壽昌宮(朝鮮王朝廢為倉廩)、仁德宮、壽德宮等建築。
恭愍王十年(1360年)集都人修城門,辛禑三年(1376年)命修京城,恭讓王三年發五道丁夫築內城,尋罷之。
太祖三年遷都漢陽,置留後司於都內,結束了開城擔任國家首都達489年的歷史。開城成為京畿道的一座重要城市。

現代

朝鮮半島光復後到韓戰完結期間,開城一度是韓國的都市,但在韓戰結束後,被併入北韓。1954年,開城被劃歸黃海北道;1955年,開城市與開豐郡及板門郡統合,成為了開城直轄市。2003年,北韓政府發布,開城直轄市成為了開城特級市,除了板門郡以外的開豐郡及長團郡脫離開城併入黃海北道,而開城特級市與板門郡則合組成新設定的開城工業地區。在韓國,開城工業地區又被稱為開城工業團地開城工團地

地理

位於朝鮮半島 的中西部的低地,占地面積1,308.634平方公里,約占朝鮮半島 總面積的0.59%,被京畿道、黃海北道、黃海南道及江原道包圍。市區被松岳山(海拔489米)、蜈蚣山等山脈環抱。
境內山峰:子男山(104米)、Mountain Myoji(高765米)、Kuksa Peak(高153米)、Mountain Taegae(高592米)、松岳山(高489米)
境內河流:禮成江、臨津江、 Sachon River、Sami Stream
境內平原:臨津平原(500平方公里)、月岩平原(80平方公里)
境內主要湖泊:Songdo Reservoir(1.5平方公里)、Ongryon Reservoir(1.27平方公里)

氣候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平均氣溫-5.4-2.82.910.215.720.223.824.219.312.65.0-2.410.3
平均降水18.322.041.481.489.3124.2392.7302.5130.842.734.622.21,302.1

註:氣溫 (℃)降水(mm)

工業

開城是朝鮮的輕工業中心。市區設有珠寶首飾加工廠、開城人參加工廠、刺繡廠等。

註:開城工業地區

開城工業園區開城工業園區

2000年8月、金正日決定跟大韓民國現代集團合作開設開城工業區。朝方提供土地和勞動力,韓方提供資本,技術和電力。 2002年11月、朝鮮制定開城工業地區法。2003年6月、開始建設第1期區劃,2005年已經出產一些產品。韓國人員越三八線往來開城。

位於平壤南約170公里,在開城以南8公里,距離南北軍事分界線僅1公里。開城是600年前高麗王國的都城,歷史上盛產人參。

開城工業園是韓國金大中總統與朝鮮金正日國防委員會委員長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簽署“6·15共同宣言”的產物,象徵著南北統一的美好願望。工業園本著同一民族的原則,由韓方出資本和技術,朝方出土地和勞力,雙方進行合作建設,建設南北經濟統一的實驗平台。工業園區的總面積為65.7平方公里,投資總額為2.2億美元,遠景規劃容納2000家企業,計畫分三期開發。第一期開發面積約為330萬平方米,期限為2002年至2007年,主要吸引韓國的中小企業,以生產服裝、鞋類、化妝品等為主。二期工程開發面積為830萬平方米,期限為2006年至2009年,其中工業園區為490萬平方米。

二期工業園區為技術集約型,主要生產機械、電器和電子產品。三期工程開發面積為1815萬平方米,期限為2008年至2012年。工業園區將發展成為以信息通信等尖端產業為主的高科技園區。將配套建設商業區、生活區、旅遊區、物流中心,甚至還要建設3個高爾夫球場和4個主題公園,最終使整個開城地區成為一個地區經濟中心。到那時,進駐的企業將達到兩千多家潮方工人將達到17萬名,年產值將達到兩百億美元從而為北南共同發展和民族統一奠定堅實基礎。

交通

以鐵路及高速公路連通首都平壤市及朝鮮各地。開城設有一個軍民兩用機場(航空代碼為KSN)
從開城市-平壤市的全程約122公里:
開城-沙里院:約58公里;
沙里院-平壤:65公里。
從開城市至東南部的板門店的全程約8公里

高校與旅遊

高等院校

高麗成均館輕工業綜合大學(Koryo Songgyungwan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黨員大學(Communist University)
藝術大學(Art College)
松都大學
松都師範大學

旅遊熱點

開城也是高麗人參的產地。開城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蹟和文物,最有代表性的是高麗國的王宮“滿月台”。其它有板門店(8公里)、王建王陵(6公里)、恭愍王陵(13公里)、朴淵瀑布(24公里)和混凝土壁障地區(27公里)。市內旅遊項目有開城南大門、高麗成均館(高麗博物館)和善竹橋地區。最為人知的是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38線)、板門店就在開城附近。
開城年平均氣溫為10.3℃,年平均降水量為1,300—1,400毫米。由平壤到開城,可以乘列車或汽車。驅車沿平壤—開城高速公路南行160公里就抵達。公路寬闊平坦,依山傍水。
開城現在成為朝鮮南北交流的平台。朝鮮建立了開城工業園,已有不少韓國企業進駐,加強朝韓的民間交流活動

高麗博物館

高麗博物館高麗博物館

最初為11世紀初葉高麗國的行宮——大明宮,當時曾作為外國來賓的住宿地,稱作“順天館”。後來又改作宣傳儒教的“僧務館”。1089年,最高教育機關國子監遷到這裡,改稱“成均館”。

今天,這座古老的建築成為展示朝鮮歷史的“高麗博物館”,內有大量出土文物

板門店

板門店 (Panmunjom) 位於朝鮮半島中西部、北緯38°線以南5公里處,以前這裡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這裡簽字,板門店揚名於世。板門店之名,得自於停戰條約簽定地點附近一個賣香菸的雜貨店。板門店與柏林圍牆被視為冷戰時期的象徵。

板門店韓國防區板門店韓國防區

板門店離首爾約60公里,離平壤約215公里,為韓朝之間唯一的接點,並且設有中立國停戰軍事委員會,由瑞士瑞典捷克波蘭四國監察。附近除了會議室之外,還設有韓國的和平之家與朝鮮的統一閣等設施;板門店周邊為“共同警備區域”(Joint Security Area ,JSA),在直徑800米的圓周區域,相隔聯合國軍方和朝鮮方的警備崗哨。2006年10月31日,美方把板門店共同警備區域警備任務正式移給韓國

板門店每日的觀光名額有限,衣著必須端整,男士不得穿運動服、牛仔褲、留長髮,女士不得穿短裙、短褲,必須攜帶護照,10歲以下兒童不得參觀,每逢星期六、日不提供對外開放;而板門店也曾經發生過“斧頭殺人事件”、“橡木事件”、“蘇聯大學生越境事件”等小規模衝突。
由於該地長久以來屬軍事管制,除軍事人員之外罕有人煙,因此當地自然生態沒有外來人為的干擾,各種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繁衍相當的多元,已有計畫將該處列為國際之生態保護區。

王建王陵

高麗太祖王建王陵改建碑高麗太祖王建王陵改建碑

簡介

王建王陵原稱顯陵,高麗時代興建,安葬高麗太祖王建。改建於1994年。它建築在黃海北道開豐郡海山裡的松岳山支脈萬壽山的小山崗上,從開城工業地區的市中心往西北走約3.5公里就能到達。
王陵旁立著刻了已故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親筆的高麗太祖王建王陵改建碑。

王陵建築

陵園門內有祭堂和兩個碑閣。
祭堂里有王建畫像和有關王建生前活動的畫。
碑閣里有記載了王陵沿革的陵碑和記載了建立和維修情況的陵碑。
王陵是典型的高句麗式石室土墓,周遭立了刻有子、醜、寅等12地支神的12角石屏風,其外邊圍有石欄桿。 墳頭高8米、石屏風對角長19米、王陵四角有石虎,前面有祭壇、望柱石、石燈等。王陵下面分兩排立著8位對國家統一有功的臣子石像,每排4人,一排為文官(高3.6米);另一排為武官(高3.7米)。
墓室內部有放遺物的長台,牆上有竹、松等的壁畫。壁畫很好地表現了朝鮮畫的構圖、線條、色彩遒勁、纖細、生動的畫法。

王建王陵王建王陵

出土文物

在王陵及其周邊出土的文物有:玉石帶鉤、菊花紋鑲嵌青瓷、青銅壺、金銅座像、金銅裝飾品等多種遺物。 據朝鮮古籍記載,王建的腰帶上有玉帶鉤達62個。 出土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金銅座像。金銅座像戴的王冠,由外冠和內冠組成。[外冠下面有2.5厘米寬的帶子,帶子上有4條線。正面中心畫有山,其左右兩邊畫有雲紋,再其兩邊分別畫有兩個小犄角 。內冠則高於外冠,垂著像瀑布傾瀉似的許多繐子。冠的周緣有規則地排列著8個圓形裝飾,現存的只有6個。這一圓形裝飾裡面畫有太陽和月亮。在外冠和“內冠”的太陽、月亮、水等,是當時象徵國王的裝飾品。 從金銅座像的面容看,好像是剛過40歲模樣,很好地刻畫了高麗國的創建者王建的風貌。這個金銅座像是刻畫了實在的人物王建的金屬工藝品,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從開城向東走27公里,就到達可一望見混凝土壁障的高地。在軍事分界線南區修築的混凝土壁障,長達240公里、高5到8米、上寬3到7米、底寬10到19米。這道壁障是朝鮮被分裂的象徵。

混凝土壁障
從開城向東走27公里,就到達可一望見混凝土壁障的高地。在軍事分界線南區修築的混凝土壁障,長達240公里、高5到8米、上寬3到7米、底寬10到19米。這道壁障是朝鮮被分裂的象徵。

風味菜餚

朝鮮八寶飯朝鮮八寶飯

泥鰍魚湯:把牛肉炒後加涼水,再把豆腐泥鰍魚、洋蔥辣椒放進鍋內煮。

八寶飯:用蒸籠蒸出糯米,攙和香油、蜂蜜白糖,加上大棗栗子醬油等。

湯圓:小豆湯圓,綠豆湯圓、黃豆湯圓、芝麻湯圓等。

神仙爐(火鍋):使鍋內的湯經常沸騰,把肉片或蔬菜放在鍋里,隨煮隨吃。材料:海參、蝦、肉片、魚、蔬菜、野菜、水果等另行加工後,炒的、煎的、生拌的、丸子等放進鍋里煮吃。

蜜餅 粘米糖糕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