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紹興市]

開元寺[紹興市]

開元寺是紹興市一處始建於唐代的千年古剎,但歷史上屢毀屢建,現存的建築為民國時期所建。

基本信息

歷史

大殿被拆前大殿被拆前

唐開元26年即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在全國曾經發生過重大戰爭的地方,建造大寺一座,以“開元”命名。開元寺是唐玄宗為超度在水、陸戰爭中死亡戰士的亡靈,下令在當地建造的寺院。

開元寺為唐長興元年(930)為吳越王錢繆建,據嘉泰《會稽志》載:“重閎廣殿,修廊傑閣。大鐘重數千斤,聲聞浙江之湄(岸邊的意思)。佛大士應真之像,皆雄特工致,冠絕他剎。”每年元宵佳節,旁數十郡縣及海外商賈皆雲集於此。可見當時開元寺還成為古越盛大的廟會
開元寺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焚於戰亂,不遺一物。後雖重建,規模大不如前,到明萬曆十三年(1585),僧真秀募緣重修大殿,至清代,開元寺內陸續修建藏經樓、湯公祠(紀念明代紹興郡守湯紹恩)、羅漢堂,陳列五百羅漢。到民國,住持華皋築感岵樓,供奉維衛尊佛造像(此造像現珍藏於紹興博物館)。日寇侵華,紹興淪陷,寺為汪偽軍所占,大殿佛像炸毀,大殿作為偽軍司令部,寺僧星散。

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寺基上建省立紹興醫院。日本軍醫齋藤一直留在省立醫院工作,並在紹興安家,他為紹興人民治病服務,頗得好評。紹興解放後省立醫院改建為紹興市第一醫院。

2007年紹興市人民醫院遷址於中興北路,結束了第一醫院在開元寺原址的歷史使命。

2009年紹興市國商大廈以9億元高價拍得東街原紹興市人民醫院院址,作為擴商之用。

2012年8月,開元寺大殿的四壁被當年“地王”開發商拆除只剩骨架。 此拆除行為時開發商為未經規劃審批擅自施工,規劃局已下發停工通知書,責令停工。

結構

水泥表層里的大圓石柱水泥表層里的大圓石柱

開元寺遠觀頗似一個現代建築,因其框架裸露在外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走近一看內里是大圓石柱。8根石柱非常粗大,一個人抱不過來。石柱以南北各四個對稱式排列,頗為壯觀,將近10米高,全部直達寺廟頂,顯示出老寺廟的莊重與大氣。

在被卸去瓦片的開元寺空屋頂所剩的排排紅色橫樑上,貼有三排立體字跡,清晰顯示“民國十八年仲秋”,其後是捐助者的名字。

年代認定

貼有金字的紅色橫樑貼有金字的紅色橫樑

紹興市規劃局認為,開元寺在歷史上屢毀屢建,現存建築系民國時期重建的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