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應化所

簡介

長春應化所,全稱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建於1948年12月。現有職工101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40餘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00餘人。
長春應化所是集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主要突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稀土化學與物理和電分析化學等具有明顯優勢的學科領域的綜合集成開展研究工作,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箇中國科學院開放實驗室: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稀土化學與物理開放實驗室。
另設4個專業實驗室:農業化學實驗室,材料與器件實驗室,新藥研究實驗室,高分子工程實驗室,還設有1個國家電化學和光譜研究分析中心。

研究成果

1999年10月,長春應化所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2箇中科院開放實驗室進入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2001年3月,長春應化所整體進入知識創新工程; 2001年8月,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
50多年來,長春應化所在化學學科的基礎性研究,套用研究,高新技術產業化等不同層次上開展科技工作。初步統計共取得科技成果1150項,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近500項,獲國家級獎勵69項,中國科學院,省(部)級獎勵297項,申請專利430項,獲權專利211項,發表論文10000多篇。國內發表科學論文總數連續11年名列全國科研機構之首,SCI收錄和引用一直處於國內科研機構前3名。在科技成果轉化和創辦高新技術產業方面,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高技術成品。長春熱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院首家上市的所辦股份制企業,其中動力電纜附屬檔案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占率達40%,並已向國外出口產品。
長春應化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授權培養博士,碩士和建立博士後流動站的單位之一,在學研究生逾300人;1996年被中國科學院批准為首批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享有化學一級學科和5個二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1978年以來,共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人才近1500人。
長春應化所受中國化學會委託,承擔了《分析化學》 (月刊),《套用化學》(月刊)2個科技核心刊物的編輯出版工作,其中《分析化學》被引頻次連續4年居國內科技期刊之首,2000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長春應化所的科技檔案和幹部人事檔案管理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分別被國家檔案局和中組部批准授予“科技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國家一級單位”和“幹部人事檔案工作目標管理一級單位”。
長春應化所曾先後被評為國務院,省,市先進單位,中國科學院優秀高新技術企業,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
長春應化所將以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稀土化學與物理和電分析化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學科優勢為基礎,發揮其綜合集成特點,重點發展高分子材料和稀土新材料,為我國傳統高分子支柱產業(通用塑膠和橡膠)的技術改造和提升,為新型高分子材料的開發和產業的創建,為稀土資源和糧食資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術,做出不可替代的創新貢獻。
長春應化所全體職工正在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全面推進階段的方針和政策的指導下,進一步調整學科方向,凝練科技目標,精幹科技隊伍,加強機制創新,規範科研與產業的關係,加強創新文化建設和園區規劃建設。瞄準已經確定的科研水平,“三性”貢獻及高技術產業化的目標,發揚“奉獻,主人翁,科學,團結”的應化精神,為把長春應化所建設成為集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為一體的一流綜合性化學研究所,成為中科院“高分子材料與稀土材料高技術創新研究基地”,成為世界公認的高水平研究機構之一而努力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