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均鄉

長均鄉

長均鄉是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下轄的一個鄉。地處南昌市西郊梅嶺旅遊區北麓,是安義的東大門,東與灣里區羅亭鄉接壤,南接灣里區太平鄉,西與萬埠鄉相鄰,北與永修縣馬口鄉隔河相望,屬省級生態鄉,105國道 穿鄉而過,距離南昌市區37公里,昌北國際機場15公里,是南昌的後花園。全鄉行政轄區面積56平方公里,下轄觀察、白沙、新基、六溪、天坪、把口、京莊、曹村、長均9個村委會,69個自然村,77個村民小組。全鄉人口15069人,其中農業人口14348人,耕地面積2.4萬畝,林地面積3.6萬畝。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6年由第二區分設長均鄉,1958年併入萬埠公社,1961年析設長均公社,1985年復設長均鄉。2016年,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

行政區劃

轄觀察、白沙、新基、六溪、天坪、把口、京莊、曹村、長均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長均村長征路1號,距縣城18千米。

行政編碼

[代碼]360123201:~200長均村~201把口村~202白沙村~203鳳崗村~204曹村村~205新基村~206觀察村~207六溪村~208天坪村~209京莊村

人口數據

(2001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2387
6286
6101
家庭戶戶數 2907
家庭戶總人口(總) 11704
家庭戶男 5903
家庭戶女 5801
0-14歲(總) 4004
0-14歲男 2142
0-14歲女 1862
15-64歲(總) 7490
15-64歲男 3706
15-64歲女 3784
65歲及以上(總) 893
65歲及以上男 438
65歲及以上女 45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1727

區位優勢

山清水秀

鄉間景色 鄉間景色

長均山清水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優質花崗岩石分布廣,儲量達2000萬立方,觀察嶺上的高嶺土是製造優質牆地面磚的好材料,儲量達22萬立方,尤其是墨山礦泉水1993年經國家地質部和江西輕工食品工業部聯合鑑定水質名列前茅,該礦泉水含有豐富的偏矽酸鹽和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年出水量可達4萬噸,且已取得了國家食品工業部簽發的飲用礦泉水開發生產許可證,但困於資金和技術,尚未開發。林業資源亦十分豐富,主要有杉木、松木等,年開採量98立方;毛竹3300畝,每年可供利用毛竹達3萬餘株;有經濟林3375畝,主要種有油茶樹3000餘畝,長均盛產的茶油是理想的綠色無公害食用油。

水上樂園

長均鄉緊鄰國家級森林公園梅嶺風景區,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旅遊資源豐富。境內尚存多處名勝古蹟,最為有名的有始建於梁大通二年的“梅壇寺”、建於唐末的“五房祖堂”、建於宋朝的“敬齋樓”、建於清光緒年間的“昀穀草堂”、晉代著名書法家遊歷墨山留下的“王右軍洗筆處”和“羲之泉”,太平天國起義軍留下的“造錢洞”等。此外,自然景觀資源亦極其豐富,形成多個自然景區。其中容量為670萬立方米的觀察水庫景區極有休閒娛樂價值,水質清澈無污染,現已由江西意特利公司投資200萬元在此興建“水上樂園”。位於庫區的小嶺自然村盛夏時節比庫外氣溫低2—3℃,是夏日避暑、休閒的最佳去處。羅向水庫景區和黃泥丈水庫景區,草木奇秀、景色迷人,同樣會讓你流連忘返。2001年總投資2億元,占地400畝的“金安福園”落戶長均,擬建成全國最大的佛教基地,將為長均的旅遊業錦上添花 。

經濟發展

2000年鄉財政收入為217.9075萬元,人均純收入2005元,擁有耕地面積24805畝,林地面積36205畝。鄉政府所在地已形成集鎮,各職能部門一應俱全,全鄉經濟、文化各項事業健康、快速發展。長均歷來都是安義縣的農業大鄉,素有“安義糧倉”之美譽。不斷最佳化種植結構,使農產品逐步走向市場,向名、優、特,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已形成年產優質稻穀萬噸以上優質稻生產基地,優質糧遠銷廣東、上海、福建等地。建立了把口的1000畝綠色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觀察的草莓、香椿、板栗生產基地、京莊的野葛、曹村的金絲瓜生產基地。畜牧業和漁業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全鄉有可用來種草放牧的山地面積達3495畝,全鄉有各類水庫達44座,有養殖水面1667畝,年魚起水量320餘噸。

2017年,長均鄉成為全縣第二個完成全年財稅任務的鄉鎮,其中國稅1238.64萬元,地稅669.33萬元任務均已完成;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5億元,同比增長18%,完成任務的89.4%;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0.86億元,同比增長12%,實際利用內資3.10億元,同比增長12%,完成任務的80%;實際利用外資295萬美元,同比增長12%,完成任務的76.8%;農民人均純收入12564元,同比增長12%。

穩步增長

長均鄉 長均鄉

長均的鄉鎮企業穩步增長,至2000年底鄉鎮企業總產值已達6187萬元,實現利潤1100萬元。其中安新活性碳廠生產的化學法系列活性碳,年產量200噸,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遠銷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主要產品“兄弟強口服液”,“姑嫂樂口服液”均已獲國家專利和生產許可證書。

三個層次

在村鎮體系上,根據產業布局、交通條件,從區域的角度,把村鎮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中心城區——長均。它是鄉域的核心區域,全鄉經濟體系結構的龍頭,未來鄉域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其將接收大部分從農業脫離出來的人口和外來人口,經濟發展主要依託旅遊及城鎮經營。

第二個層次是中心村——觀察、天坪。它是僅次於中心城區的另一發展重點。

第三個層次是基層村——把口、六溪、新基、白沙、京莊、曹村、鳳崗。它主要是農業的服務基地,以居住和服務於農業生產為主要職能。

開發區

在村鎮布局上,呈現“一條經濟發展軸,五大產業組團”的布局形態。

“一條經濟發展軸”,是指利用南安一級公路及其他縣鄉公路的交通條件,積極發展沿線各村經濟,建立沿線經濟發展帶,努力接受南昌市的經濟輻射,建成以旅遊、農業、工業、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發展帶,帶動全鄉的經濟發展。

“五大產業組團”,是指以長均為主的鄉域第三產業區;以京莊、曹村為主的工業產業區;沿南安公路北側建設的體育、文化、教育產業區;以天坪、六溪、把口為主的生態農業區;以鳳崗、觀察為主的旅遊開發區。

產業發展

在產業發展上,堅持以一產為基礎,三產為重點,加快發展第二產業。

第一產業主要以城郊農業為重點,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堅持用抓工業的思維和市場機制的辦法抓農業,大力發展企業,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全面繁榮農村經濟。

第三產業主要以旅遊、城鎮建設及土地開發等為重點,積極發展休閒度假區的建設,重點加快觀察水庫、長均室內滑雪城的建設,結合觀察的古村落,形成一條以生態游、訪古游為特色的遊覽線路。

第二產業主要以配套工業為重點,抓住南昌建設現代化製造業基地的機遇,加快推進工業化,加速工業總量擴張,充分發揮長均的資源及區位優勢,快速壯大支柱產業,促進長均經濟合理快速發展。

個私創業

個私創業經濟繁榮。通過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改善投資環境,增強服務能力,先後引進了南昌文群花園酒店、金安福園、江西田友生化、表建型材、楊氏型材、新鍇舜型材等13戶企業落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兩戶,塑鋼生產線42條。

招商項目

長均鄉 長均鄉

教育新城開發。隨著南昌城區擴張進程,民辦大學、職校等應規劃建於近郊。加上南昌市打造現代製造業基地戰略的實施,對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等方面有很大需求,長均在這方面優勢十分明顯:地處近郊;交通便利(特別是公車即將開通);民風淳樸;環境優美;物價低廉;鄰鄉(鎮)已建民辦大學兩所,可形成規模校園區。

生態酒店開發。長均地處南昌近郊,又處全省八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南昌至靖安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安義千年古村群等近郊旅遊景區的必經之地,突出生態品牌,打造別具風味的生態賓館項目,將可全面承接旅遊、會務、休閒、度假等方面豐富客源。

農民公寓開發。隨著南安一級公路建成通車和南昌市建設外環線及擴張新城區戰略的實施,長均融入大南昌的氣候已形成。在已完成城鎮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沿著長均新區建成農民公寓,用於滿足南昌日益突出的對近郊房產需求的矛盾,前景非常可觀。而且境內突出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生態環境將為房地產開發商帶來無限商機。

墨山礦泉水開發。墨山古井泉水清冽甘飴,經江西省地質環境總站測定,並報經原地質礦產部通過部級鑑定:水中富含鋰、鍶、溴等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屬重碳酸鈉鈣偏矽酸礦泉水,具有較高的保健飲用價值,可作為瓶裝礦泉水進行開發。

社會事業

全鄉公路通車裡程69公里,固定電話裝機容量1500多門,ADSL寬頻網路已接入集鎮,有線電視覆蓋全鄉,電力供應充足,已開工建設的110千伏安變電站將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持。文化衛生條件良好,師資力量充足,有職業教師125人,已投入使用的九年一貫制中心學校可容納學生2000多人。鄉衛生院改造已完成,並引進了多種先進設備,為病友提供優質的服務。

集鎮規劃

人口規模

長均鄉 長均鄉

根據長均集鎮遠景發展需要,進行人口規模預測。以及城鎮建設的發展,遠期自然增長率取7‰,機械增長率取40‰。至2010年:Q城區=1662×(1+8‰+45‰)7=2385人,取2500人;至2020年:Q城區=2500×(1+7‰+40‰)10=3957人,取4000人。

用地規模

長均鄉2003年現狀建成區面積17.75公頃,現狀建成區總人口1662人,人均建設用地107m2/人,為村鎮建設用地三級用地,規劃允許調整幅度為0~10m2/人。

區域界限

北至長均下羅村;西至南安一級公路五五皋村;南至觀察墨山村;東至南安一級公路上海表建塑業廠。含老鎮區、鎮新區及相應外圍環境和景觀控制範圍,整個規劃區控制面積2.09平方公里。

城鎮構架

根據集約化用地的原則,規劃以“一鎮兩區”的布局形式、“一橫一縱”的道路骨架,將集鎮各功能區緊密聯繫在 一起,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確,用地緊湊,結構緊密的集鎮總體框架。鎮北區:位於南安一級公路以北,原長均村用地,規劃以改造居民現有居住環境為主,配套建設部分公共設施。鎮南區:位於南安一級公路以南,規划行政辦公、農民新村、文化、娛樂、教育、醫療、公園綠地等綜合功能區,是集鎮中心所在地,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強化城鎮中心地位。

廉政建設

2007年來,安義縣長均鄉在整頓“五風”系例教育活動中,以調整“會風”為抓手,切實轉變領導幹部工作作風,使鄉村幹部真正認識到工作不能只停留在開會這個階段,要落到實處。具體做法如下:

動員會廣大化

如深化“三民”創建、整頓“五風”教育活動動員會,除在機關幹部中召開外,還擴大到各行政村召開,讓村組幹部、黨員和民眾參加。2007年5月27日的計生優質服務月與鄉村規劃、環境整治全覆蓋動員會,就直接擴大到鄉村組三級幹部、中國小校長、全體黨員、宣傳造勢到最基層,省了時間又擴大了影響。

例會互通制

該鄉改變以往書記、鄉長總結上周、布置本周工作的例會方式,邀請各村書記或主任參會,讓村幹部匯報工作進程,駐村鄉領導幹部核實,補充情況,通過這種會議方式,鄉村幹部從原來的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或者乾脆一問三不知,各項工作頭並進,頗具成效。

工作會流動開

該鄉改變原來專題工作會都到鄉會議室召開的形式,將會場轉到村頭壩上,田間地頭,流動著開,各村拿出看得到,摸得到實際來匯報,好歹一目了然。徹底整頓了過去走過場、敷衍了事的工作作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