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光

鑽石光

上午8:57左右,網易印度瓦拉納西特約記者拍到鑽石光。 印度瓦拉納西是最早看到日全食的地點之一,日全食將在當地持續3分零1秒。 月亮繼續往東移動,當月面的西邊緣和日面的西邊緣相內切的瞬間,稱為生光,它是日全食結束的時刻。

7月22日,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發生了本世紀最壯觀的一次日全食,網易新聞向網易網友現場直播世界各地日全食的過程。上午8:57左右,網易印度瓦拉納西特約記者拍到鑽石光。

8:57印度瓦拉納西拍攝到鑽石光

今日上午8:57左右,網易印度瓦拉納西特約記者拍到鑽石光。7月22日,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將發生本世紀最壯觀的一次日全食,網易新聞跟隨月亮的影子,向網易網友現場直播世界各地日全食的過程。
8:57左右,網易印度瓦拉納西特約記者拍到鑽石光8:57左右,網易印度瓦拉納西特約記者拍到鑽石光

印度瓦拉納西是最早看到日全食的地點之一,日全食將在當地持續3分零1秒。網易新聞派出的特約記者已抵當地,全程攝影報導那裡的日全食情況,見證本世紀最壯觀天象的全過程。據前方記者發來的訊息,瓦拉納西的恆河邊滿是前來觀看日全食的民眾。
據悉,當地日全食初虧出現在印度時間5:34分(台北時間8:04分);食既出現在印度時間6:24分(台北時間8:54分);食甚在印度時間6:25分(台北時間8:55分); 生光在印度時間6:27分(台北時間8:57分);復原在台北時間8:57分(台北時間9:57分)(劉琳)

瓦拉納西簡介

瓦拉納西以前稱為貝拿勒斯,歷史上還有“加西”(意為神光照耀的地方)之稱,是唐僧取經的終點聖地。因其地處印度北方邦恆河中游的瓦拉納和阿西兩河之間,1957年它改為現名稱,這是取兩條河的名稱合成的。瓦拉納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稱號,是印度恆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相傳6000年前由作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濕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至6世紀,這裡已成為印度的學術中心。公元前5世紀,佛祖釋迦牟尼曾經來到這裡,在位於市西北10公里處鹿野苑首次布道、傳教。
8:57左右,網易印度瓦拉納西特約記者拍到鑽石光8:57左右,網易印度瓦拉納西特約記者拍到鑽石光

瓦拉納西現有人口100萬。該市有各式廟宇1500座以上。市內小巷迂迴,曲徑通幽,廟宇宮殿眾多,每年接待朝拜者或到恆河洗聖水澡的人二三百萬。
地主要名勝古蹟有:恆河浴場、印度金廟、杜爾迦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貝拿勒斯印度大學、新印度金廟、林訥格爾堡。河岸附近的街頭巷尾,到處樹立著象徵濕婆的神柱(被稱為“林加”,即男性生殖器),為印度教徒所頂禮膜拜。此外,釋加牟尼初轉法輪的鹿野苑就在瓦拉納西附近,耆那教的兩個教長也誕生在附近,故該市已成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重要聖地。

日食過程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初虧
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既
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食甚
食既以後,月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達到食甚。
..

生光
對日偏食來說,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時刻。月亮繼續往東移動,當月面的西邊緣和日面的西邊緣相內切的瞬間,稱為生光,它是日全食結束的時刻。在生光將發生之前,鑽石環、倍利珠的現象又會出現在太陽的西邊緣,但也是很快就會消失。接著在太陽西邊緣又射出一線刺眼的光芒,原來在日全食時可以看到的色球層、日珥、日冕等現象迅即隱沒在陽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陽光重新普照大地。
復圓
生光之後,月面繼續移離日面,太陽被遮蔽的部分逐漸減少,當月面的西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切的剎那,稱為復圓。這時太陽又呈現出圓盤形狀,整個日全食過程就宣告結束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