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蒺藜

鐵蒺藜

鐵蒺藜:在古代戰爭中,將鐵蒺藜撒布在地,用以遲滯敵軍行動。有的鐵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繩串連,以便敷設和收取。中國在戰國時期已使用鐵蒺藜。它是一種鐵質尖刺的撒布障礙物。亦稱蒺藜。有4根伸出的鐵刺,長數寸,凡著地約有一刺朝鐵蒺藜上,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

簡介

鐵蒺藜鐵蒺藜

鐵蒺藜,中國古代一種軍用的鐵質尖刺的撒布障礙物。亦稱蒺藜。有 4根伸出的鐵刺,長數寸,凡著地約有一刺朝

上,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故名(見圖)。在古代戰爭中,將鐵蒺藜撒布在地,用以遲滯敵軍行動。

鐵蒺藜鐵蒺藜

有的鐵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繩串連,以便敷設和收取。戰國時期已使用鐵蒺藜。秦漢以後,鐵蒺藜成為軍隊中常用的防禦器材,除在道路、防禦地帶、城池四周布設外,部隊駐營時,也有營區四周布設。宋代以後,鐵蒺藜的種類逐漸增多,如布設在水中的“鐵菱角”,聯綴於木板上的“地澀”,攔馬用的“蹄”,在刺上塗敷毒藥的“鬼箭”等。

史書記載

鐵蒺藜鐵蒺藜

《墨子·備城門》記載,在戰國時的城市防禦戰中,“皆積參石、蒺藜”。《六韜·虎韜》記載:“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寸。”秦漢以後,鐵蒺藜成為軍隊中常用的防禦器材,除在道路、防禦地帶、城池四周布設外,部隊駐營時,也在營區四周布設。宋朝以後,為適應作戰的需

要,鐵蒺藜的種類逐漸增多,如布設在水中的“鐵菱角”,聯綴於木板上的“地澀”,攔馬用的“搊蹄”,在刺上塗敷毒藥的“鬼箭”等。《宋史·扈再興傳》中記載,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金兵攻棗陽,宋將扈再興“夜以鐵蒺藜密布地,黎明佯遁,金人馳中蒺藜者十踣七八”。明朝軍隊廣泛使用鐵蒺藜。在 戚繼光 的軍隊中,每名藤牌手、挨牌手“各帶蒺藜十串,每串六個接連”(戚繼光 《紀效新書》 ),便於野戰布營。明軍戰船上也裝載大量鐵蒺藜,大型船1000枚,中型船 800枚。交戰時,向敵船投擲,使敵人在船上難於行動和作戰。鐵蒺藜製造簡易,敷設方便。除用鐵鑄造外,也可以用竹、木代替。2000多年以來,它一直是戰爭中套用的障礙器材。

鐵蒺藜是刺繩的別稱

鐵蒺藜、刺繩鐵蒺藜、刺繩

鐵蒺藜是刺繩的另一種叫法,刺繩由全自動化的刺繩機擰編而成,民間俗稱鐵蒺藜、刺鐵絲,可以分為單擰刺繩、雙擰刺繩、正反擰刺繩。

原材料:優質低碳鋼絲(電鍍鋅,熱鍍鋅,塗塑,噴塑等表面處理),如需噴塑、塗塑有多種顏色可選。

刺繩分類:

按擰法分類:單股刺繩,雙股刺繩,正反擰刺繩。

按表面處理分類:鍍鋅刺繩、pvc包塑刺繩。刺繩做表面處理可以大大加強刺繩的防腐強度,使其壽命更長久。

鍍鋅刺繩的表面處理是鍍鋅的,又可以分為電鍍鋅和熱鍍鋅;

PVC刺繩為表面處理是PVC包塑處理的,裡面的刺繩絲為黑絲、電鍍絲或熱鍍絲。

鐵蒺藜、刺繩鐵蒺藜、刺繩

刺繩的用途:用於草場邊界、鐵路、高速公路的隔離防護等。用於廠區,私人別墅,小區樓房一樓,工地,銀行,監獄,印鈔廠,軍事機地,平房,低牆等地的防盜,隔離,防護等。

刺網
絲號B.W.G. 每公斤長度
刺距3" 刺距4" 刺距5" 刺距6"
7.62cm 10.16cm 12.7cm 15.24cm
12x12 6.0617 6.7590 7.2700 7.6376
12x14 7.3335 7.9051 8.3015 8.5741
12-1/2x12-1/2 6.9223 7.7190 8.3022 8.7221
12-1/2x14 8.1096 8.814 9.2242 9.5620
13x13 7.9808 8.899 9.5721 10.0553
13x14 8.8448 9.6899 10.2923 10.7146
13-1/2x14 9.6079 10.6134 11.4705 11.8553
14x14 10.4569 11.6590 12.5423 13.1752
14-1/2x14-1/2 11.9875 13.3671 14.3781 15.1034
15x15 13.8927 15.4942 16.6666 17.5070
15-1/2x15-1/2 15.3491 17.1144 18.4060 19.3386

相關報導

2013年3月13日晚上,有人在京港澳高速安陽段撒下很多鐵蒺藜,當天晚上共有12輛路過的車輛輪胎被扎爛,其中還包括一輛出警的警車和兩輛路政車。

河南國基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晴川說:“在高速公路上撒鐵蒺藜是一種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是一種破壞交通設施的犯罪行為,觸犯該罪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古代兵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