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錢飯

錢錢飯

錢錢飯:這本是陝北缺糧人家的一種度荒飯,多和米糠、秕谷同煮,藉以充飢。而現在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粗糧精製的錢錢飯。黑豆經浸泡,膨圓脹大,放在碾上壓成片,形如銅錢,所以百姓稱\"錢錢飯\"。豆錢二成米八成,對摻起來,逐次下鍋,待豆錢半熟時,再放小米。可驅寒保暖,通體舒泰。據說貂(嬋就)是常錢錢飯才變得美艷動人的。合乎“錢錢飯”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溫驅寒功效。

基本信息

簡介

錢錢飯錢錢飯
錢錢飯:這本是陝北缺糧人家的一種度荒飯,多和米糠、秕谷同煮,藉以充飢。而現在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

有一種很獨特的風味小吃——“小米錢錢飯”很流行、很普及,這是家家戶戶幾乎每天必吃的家常飯。但這種食品在全國來說很少見,只有山西的呂梁地區西部和陝北地區才有,所以人們對此知之甚少。

粗糧精製的錢錢飯。黑豆經浸泡,膨圓脹大,放在碾上壓成片,形如銅錢,所以百姓稱"錢錢飯"。豆錢二成米八成,對摻起來,逐次下鍋,待豆錢半熟時,再放小米。可驅寒保暖,通體舒泰。據說貂(嬋就)是常錢錢飯才變得美艷動人的。

小米錢錢飯的原料是小米和黃豆。現在看到的這就是“錢錢”,它是用黃豆做成的。先把黃豆放在大鍋里煮六成熟,黃豆即膨脹變軟。

撈出後涼去浮水,往黃豆上滴一點植物油攪拌均勻(這樣黃豆就不會往石頭上粘了),然後放在這樣一塊表面光滑的石頭上,用特製的“搗錢錢錘”砸。一般一次放五顆左右,連搗幾下,把黃豆搗成象銅錢薄厚為宜。因為這樣砸出來的黃豆成了和銅錢一樣大小薄厚的形狀,所以就叫“錢錢”。在農村,經常能看見家庭婦女們“搗錢錢”。

由來

錢錢飯粗糧
合乎“錢錢飯”是山西省呂梁山區人愛吃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吃。錢錢飯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
合乎十六國時期石勒與牧馬元帥汲桑起兵反晉,汲桑兵敗被晉軍士殺死,石勒因為兵敗後,軍士傷亡嚴重,無奈引兵投降了漢王劉元海。漢王平時得知石勒善用兵,且英勇善戰,遂親自召見,盛情款待,封石勒為安東大將。石勒受封后,統領大軍,轉戰於並冀,與王彌、王波形成割據勢力。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稱王建立後趙。光初十年(公元327年)石勒大敗劉耀,劉耀帶領殘兵敗將逃跑,石勒率領三軍奮勇直追,追到離石西北(今臨縣境內),在紫金山間安營紮寨。
合乎是時,臨縣久旱,加之兵禍連年,百姓饑寒交迫,到公元328年,遠近亢旱,赤地千里,石勒軍士飢腸轆轤,無以為食有的士兵偷竊、搶掠百姓財物。石勒整動軍紀,命士兵採集榆錢飽腹。把錢錢用水掏靜,摻小米熬成“錢錢飯”充飢。石勒還命士兵帶上“錢錢飯”賑救災民。使當地人度過了災荒。後百姓為紀念石勒賑救災民,在紫山修建應候廟,亦名石勒寺,俗稱大王廟。每逢忌祀,總要供奉“錢錢飯”。無榆錢季節,以黑豆搗扁而代之。後逐漸流傳下來,延續至今。

做法

合乎“錢錢飯”的原料為小米和黑豆。錢錢的製作是把黑豆用開水煮過,煮到膨脹即可,涼後置於石頭上(有一個平面即可),用鐵錘搗,搗成銅錢厚薄為宜。錢錢飯的做法比較簡單。

首先將小米用涼水淘過後下鍋,再把錢錢煮進去,約二十分鐘即可,即可食用。愛吃稠而糊者尚需繼續熬煮,此為純錢錢飯。也有將蔬菜混入錢錢米中熬煮。諸如紅薯錢錢飯,土豆錢錢飯。紅薯錢錢飯是從農曆九月收穫紅薯到次年夏前。百姓以紅薯代替糧食做餐,先將水燒開,然後放進紅薯,待水沸後,再放小米,錢錢煮熬成稀狀或稍稠狀即可食用。

合乎“錢錢飯”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溫驅寒功效。

故事

錢錢飯錢錢飯
提起陝北的錢錢飯,那在陝北可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家庭主婦人人會做,在陝北生活過的人也都吃過。但錢錢飯的由來和錢錢飯里溶進的故事,恐怕就沒多少人能說的上來,現在的娃娃們知道的恐怕就更少了。

這天吃過晚飯,保姆王媽讓我坐在房前的石階上,給我講起了錢錢飯中的故事:早在南宋時間,金兵犯亂中原,愛國將領岳飛奉命討伐,從河南一路追逼到陝北的米脂、清澗一帶。時至深秋,陰雨連綿,金軍只顧北躥逃命,哪還顧的上負重糧草,任其秋雨淋著。牲口草料中的豆顆被雨水浸泡發脹後,撐破口袋,在青石板上灑落了一路,又被馬踩車轍擠壓,成了一個個扁扁的小豆餅。

宋軍跟著路標直直殺到大夏國邊城,才鳴金收兵安營紮寨。負責軍需糧草的士卒由於戰事緊促,沿途難以徵購糧草,看看地上灑下的小豆餅,便一路仔細掃起收攏,用水洗淨,倒入鍋中煮熟,再加以青菜草根,犒勞三軍。

岳雲將此事稟報父親岳飛後,岳飛讓快快盛上一碗來。管事不敢慢待,重新洗鍋換水,下入豆餅加入小米,熬至粥稠狀,涼至溫熱,方才端上。岳飛捧起老磁碗,一眨眼功夫,碗中食物已下肚,才想起看個究竟,問個其名。

待管事端來第二碗,他仔細品味,慢慢咀嚼,反覆觀察。覺得那一顆顆小豆餅餅猶如一個個小銅錢似的,很是有些形制。便問管事此粥何名?管事哪裡知道他叫何名,又不敢直說這些豆子是金兵用來餵牲口的料兒,只因沒了別的辦法,才撿來果腹。支吾半會兒也答不上來,傻傻的呆站在那裡,可這時他分明聽到岳元帥笑著大聲說,那就叫它“錢錢飯”吧。

從此,戰場上餵牲口的豆料,在一次偶然戰事中,成就了一個近千年的名字“錢錢飯”。揚頭望去,滿天星斗,哪棵曾在宋代照亮過當時的夜空,與我見證錢錢飯的過去和今天,與我分享錢錢飯給陝北人生活裡帶來的享受?

我相信此故事的真實性,當我每每端起盛了錢錢飯的老磁碗時,就會想起那首傳誦千古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多年來,這首詞一直警示著我“莫等閒”,時常在追尋“八千里路雲和月”,隔些時日就去看一次刻在紅石峽岩壁上的“還我河山”四個血樣紅的大字,激勵我勿忘國恥。

如果僅僅是為了吃錢錢飯的話,說來它也有一番不可缺少的工序:首先選出尚好的豆子,用水浸泡一兩天,看看連心兒也泡到了,澇出淋去水後放在碾子上壓,壓時豆子應該一顆顆,慢慢灑在碾骨碌的前邊,這樣壓過後的豆子就成了一個個扁平的銅錢一般。收攏,涼乾待用。(如果沒有碾子,也可以用一件較硬的乾淨器物做墊,把泡過的豆子一顆顆的搗成扁平狀即可)。熬煮時不要去掉皮子,將壓好的豆錢錢直接涼水下鍋,注意觀察開時千萬不要讓它溢出鍋外,這樣會流失營養,調節火候的同時用勺子不停翻攪,十多分鐘後下入洗好的小米,繼續煮至稠粥狀即可食用。

有一次王媽煮錢錢飯時,我看到她往進加了幾滴植物油,我覺得納悶,這錢錢飯上油油的一層,難道是加入的植物油?可又覺得不對,我就問了王媽是怎回事,王媽說,這就是做錢錢飯的一個訣竅。由於豆錢錢和小米都含油性,又都屬於未軋出油性類芡狀物,混合與水加熱後,形成許多膠狀小泡,不斷向上翻滾就形成溢鍋了。當你加入植物油後,起到了壓制和儲溫的效果,使親油性物質更親油,不但省時省火,煮出的錢錢飯會更好吃。

陝西特色小吃

主要是詳細介紹陝西各地小吃,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以及小吃的做法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