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生薑

銅陵生薑

銅陵生薑是銅陵“八寶”之一。和青州小黃姜,青州竹根姜,尉豐生薑同為國內優良生薑品種,以其“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細脆嫩、香味濃烈”等特色而聞名。銅陵生薑的營養豐富,含營養成份。在醫藥上,姜有除濕、去寒、發汗、增溫等功效。用銅陵姜可加工成的糖姜、醋姜、乾薑和糖冰姜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銅陵生薑銅陵生薑
銅陵生薑經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科學鑑定,排姜類型。鮮姜皮為白略呈黃色,姜塊成佛手狀,瓣粗肥厚。姜指飽滿,色白鮮嫩汁多,味辣而不嗆口,屬多功能食用產品。銅陵生薑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肉質,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葉子列,披釷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平滑無毛,有抱莖的葉鞘;無柄。花莖直立,被以覆瓦狀疏離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至橢圓形,長約5厘米,寬約2.5厘米;苞片卵形,淡綠色;花稠密,長編印2.5厘米,先端銳尖;萼短筒狀;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黃色,唇瓣較短,長圓狀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黃白色斑點,下部兩面三刀側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絲狀,淡紫色,柱頭放射狀。蒴果長圓形脹約2.5厘米。花期6-8月。

營養成份

銅陵生薑的營養十分豐富。據化驗資料分析,生薑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還含有蛋白質1.4%、糖8%、脂肪0.7%。此外還有人體所必須的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抗壞血栓和無機鹽等營養成分。老薑具有健胃、止血、順氣去寒、化痰解毒、發汗消熱、調味蔬菜、增進食慾等功能。銅陵人喜食生薑,並視生薑為良藥,銅陵有民謠:“一片生薑,勝過丹方”、“一杯薑湯,老少健康”。

栽培技術

地塊選擇及整作
1、地塊選擇。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層深厚,保水透氣、腐殖質豐富的砂質壤土、土壤pH值在5-7之間、未種植過生薑的地塊為佳。
2、整地。一般在上年冬至前後要進行深翻、凍垡,第2年播種前再深翻一遍,姜畦長度不定,田寬為4-5米,深0.5-0.6米,開好"三溝"。
播種
1、姜種準備。選擇芽身粗壯、頂部純圓、無病害的花生芽姜塊作種姜,每塊姜種只留1個芽。
2、適時播種。一般在清明後穀雨前,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開始播種。
3、合理密植。生薑宜密植,但不是越密越好,要視土質好壞而定。一般行距55-60厘米,株距21-24厘米,每畝播種量為300千克左右。
大田管理
1、水漿管理。銅陵白姜喜濕潤,忌積水,怕乾旱。因此,生長期畦面要經常保持潮濕,並做到旱能灌,澇能排。
2、底肥與追肥。結合播種,每畝可施50千克磷肥和50千克餅肥,以及若干千克草木灰或牛欄糞等其他廄肥作為底肥。播種15-20天后,可追施1次"斷奶肥"。每畝澆施稀人畜肥500千克。6月上、中旬再重施1次"斷奶肥",每畝施餅肥65-75千克,磷酸二銨25-30千克,尿素8-10千克,稀人畜糞600-750千克(磷酸二安、尿素,可混與人畜糞中一併澆施)。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分別再重施兩次"壯姜肥",以稀人畜糞為主,每畝可施入500-750千克。
3、巧施富硒生物肥。為提升銅陵白姜品質,當姜苗株高達90厘米(採收前20-25天)時,可選擇晴天下午4時左右葉面噴施富硒生物肥,每畝用量2克,配製濃度為每升20克硒,每隔3天噴1次,共噴3次,可有效增加硒元素含量。
4、搭棚遮陽。銅陵白姜生長期怕高溫烈日。因此,在播種結束後,就要搭棚遮陽(或用遮陽網),以"三分陽七分陰"的稀疏光照為宜。到9月上中旬天氣轉涼,光照強度減弱時,應及時撤去遮陽物,以免莖葉徒長。
5、中耕培土。生長期結合中耕,一般培土5-6次,第1次在2.5-3蘆期進行,要淺。半月後進行第2次,這次稍培點土就行。20天后可結合追肥進行第3次中耕培土,可重挖輕培。第4、5次,看天氣而定。一般在雨後3-4天進行,可重挖重培,土要培到莖蘆的12-15厘米處,且越高越好。
6、間苗、抽心。間苗在2.5-3蘆進行。每株只留一蘆壯苗,以免消耗養分。如出苗不齊,此時可結合間苗進行移栽。抽心一般在立秋後,每天早晨露水未乾時進行,應連抽2-3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以防莖蘆瘋長。
病蟲害防治
1、姜瘟病防治。綜合防治:實行換茬和水旱輪作;選用無病姜種;挖除病株;增施磷、鉀肥;化防:每畝用姜瘟清500-6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5-7次。
2、姜螟蟲防治。小面積發生時,可採取人工捕捉。若發現幼苗被害時,找出蟲口,撥開莖桿捕殺姜螟幼蟲。也可用特殺螟等生物農藥防治。
收穫
一般9月底10月初開始收穫鮮姜,種姜收穫應在10月下旬,選在立冬進行。收穫前30天,禁止使用任何化學肥料和化學藥物。

保護範圍

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義安區天門鎮、順安鎮、東聯鄉、西聯鄉、鐘鳴鎮等6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經濟作用

在醫藥上,銅陵姜有健胃止吐、順氣祛寒、化痰解毒、發汗消熱等功效。銅陵姜閣既可用於催芽,亦可用於貯姜,獨具特色,其優點是在孵種期間,經過加溫脫水,姜皮乾燥皺縮,減少了姜塊中的游離水,提高了姜塊內溫度,促進酶的活動,使養分不斷轉化,並殺死種姜表皮附著的一部分病菌及純化姜塊中的病毒,減輕病害的發生,另外貯藏和催芽一次成功,且姜閣貯藏姜種量較大,一個姜閣一次可貯藏催芽種姜達8000-10000kg。

發展歷史

銅陵產姜的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就有種植。在北宋年代,銅陵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生薑著名產區,並被列入朝廷貢品。據嘉靖銅陵縣志〉記載,明代銅陵生薑已成為“熱門”特產。“邑產姜、蒜、苧麻、丹皮之類,近亦間有販賈者,但遠人市販者居多。”(清.趙錦風〈俗篇.新城記〉)。清順治13年(1656年),〈銅陵縣誌.物產〉記載,當時姜的產量“每歲不下十萬擔”。
至民國年間,年產量約720噸左右。時大通經營生薑的私營行商有6家,每年採購鮮姜銷往安慶、蕪湖、鎮江、揚州等地,像安慶的“胡玉美”、揚州的“四美”、鎮江的“恆順”等有名的醬園採購銅陵生薑,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醬姜等。建國初,生薑仍以私商經營。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糧食生產,生薑種植面積受到影響,生產量亦減。
80年代,在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指導下,面積與產量均不斷增長,生薑除供銷社收購一部分外,大都為醬園長直接至產地收購,或姜農運至市場自銷。1964~1990年,供銷部門收購量最大的為1966年,計收購60800公斤,最少為1978年,僅收購350公斤。
在70年代年種植面積徘徊在200畝左右,年產生薑一般為150噸左右。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生薑種植髮展較快,1980年種姜315畝,總產324.3噸;1985年種姜945畝,總產1122.6噸;1990年種姜1362畝,單產1113公斤,總產量1516噸。隨著生薑產業化開展的有聲有色,成效顯著,姜農種姜積極性空前高漲,2005年生薑的種植面積已達到8000畝,總產量達到1萬多噸。湧現出一批龍頭企業,產品有五大類40多個品種。“銅官樂”牌開胃姜、富硒銅陵白姜,“和平”糖醋姜獲得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稱號,“大院”牌糖醋姜獲安徽特色農產品稱號。姜製品銷售範圍為周邊縣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歐盟等市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