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集團

金龍魚集團

金龍魚集團,是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著名食用油品牌。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是隸屬郭兄弟集團下的糧油集團的旗艦公司。嘉里糧油(深圳)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下屬的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的全額投資的行銷策劃及管理公司。2011年8月3日,食用油限價令解禁,金龍魚正式提價漲幅為5%左右。

基本信息

集團簡介

金龍魚集團金龍魚集團
郭兄弟集團由郭鶴年先生於1949年在馬來西亞創立,已發展成為亞洲非常具多元化、非常富有魄力的跨國企業集團之一,集團成員包括太平洋航運有限公司、香格里拉酒店、嘉里建設、嘉里飲料、南華早報等等。

1974年,郭兄弟集團在香港成立了嘉里控股有限公司,從此“嘉里”成為郭兄弟集團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廣泛業務的標誌。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屬下的嘉里糧油集團在中國投資糧油生產企業的專業性投資公司。

1990年,嘉里糧油集團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油脂生產廠——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它是中國較早大規模生產精煉油脂和小包裝油脂的企業。在隨後不到十年的時間,嘉里糧油先後建立了深圳、上海、天津和青島四大糧油生產基地以及防城、成都、西安、營口等十幾個生產加工點,覆蓋全國市場,構成了非常龐大的糧油食品生產加工體系,它們包括: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防城港新海油脂工業有限公司、天津嘉里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上海嘉里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四川嘉里糧油工業有限公司、西安嘉里油脂工業有限公司青島嘉里植物油有限公司、青島嘉里花生油有限公司、營口渤海油脂工業有限公司、上海嘉里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嘉里油脂化學工業(上海)有限公司、南海特種油脂工業(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南天油粕工業有限公司和深圳南海糧食工業有限公司等十餘家生產企業、一家專門從事原料採購的貿易公司深圳市嘉里糧油貿易有限公司以及一家專從事行銷策劃及管理的嘉里糧油(深圳)有限公司,嘉里糧油集團在中國現有員工人數達5000多人。

嘉里糧油在中國生產“金龍魚”、“香滿園”、“元寶”、“胡姬花”、“鯉魚”、“巧廚”、“花旗”和“手標”等16個品牌的小包裝食用油。其中,“金龍魚”家喻戶曉,是中國食用油的知名品牌!

嘉里糧油(深圳)有限公司,是專門負責以上企業小包裝食用油系列品牌在中國的市場開發、渠道建設和管理、行銷策劃及企業形象設計,提供企業管理服務和諮詢服務,從事糧油、食品相關技術研發的管理公司。公司已經建立全國性的行銷網路,成功實現對13個品牌的統一管理。

中國業已加入WTO,糧油行業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將抓住這個機遇,憑藉我們在中國市場的信心和實力,遵照國際標準,在產品質量、服務水準和企業經營管理效率上不斷提高,在中國乃至全球糧油市場上大顯身手!

產品介紹

調和油

豆油適合炸食物,花生油適合炒菜,因為比較香,但炸東西容易糊。調和油就是把幾種油調在一起,既能炸又能炒。單不飽和脂肪酸越多油的質量就越好,依此標準,橄欖油〉葵花油〉花生油〉調和油〉大豆色拉油。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最好使用橄欖油,歐美國家都用它。不然就用花生油也比較好,油炸食品最好用豆油,產生的致癌物少。

調和油又稱高合油,它是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配製成的食用油。調和油澄清、透明,可作熘、、炸或涼拌用油。調和油一般選用精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主要原料,還可配有精煉過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紅花籽油、小麥胚油等特種油酯。其加工過程是:根據需要選擇上述兩種以上精煉過的油酯,再經脫酸、脫色、脫臭、調合成為調和油。調和油的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目前調和油只有企業標準,沒有國家標準。今後,調和油的發展前景是好的,它將成為消費者喜愛的油品之一。

類型

有以下幾種類型: 

(1)營養調和油(或稱亞油酸調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調至亞油酸含量60%左右、油酸含量約30%、軟脂含量約10%。

(2)經濟調和油,以菜籽油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價格比較低廉

(3)風味調和油,就是將菜籽油油、棉籽油、米糠油與香味濃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調配成“輕味花生油”,或將前三種油與芝麻油以適當比例調和成“輕味芝麻油”

(4)煎炸調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櫚油按一定比例調配,製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煙點高的煎炸調和油。上述調和油所用的各種油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櫚油外,均為全煉色拉油。

色拉油

是一種用菜籽油或豆油、棕櫚油加上各種中介質,經過脫色、脫酸、脫臭後精煉而成,色拉油在衛生條件方面更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加熱後不起沫、不冒煙、無色無味,一直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調和油則在衛生基礎上,對油的營養又有更高的要求,一般是在菜籽油里兌上一定比例的花生油加與調和,達到增加香味的效果,在配方上也不斷有改良,品種很多。中國食用油市場逐漸從毛油時代進入色拉油和調和油時代。

花生油 

5s壓榨花生油真的挺不錯的。

品牌歷程

1991年:

第一瓶小包裝食用油:金龍魚調和油下線;
1992年:
嘉里糧油小包裝食用油家族壯大,開始推出其餘品牌小包裝食用油;
1996年:
嘉里糧油首創在央視投放廣告片“金龍魚—金光神州閃”篇,藉助央視的強大滲透力,小包裝食用油以及金龍魚,得到消費者廣泛關注,成為中國第一家樹立品牌概念,傳播品牌形象的食用油企業。
1997年:
金龍魚芝麻油上市。
1998年:
金龍魚花生油上市。
1999年:
金龍魚粟米油上市。
2000年:
金龍魚走過十年,十年的努力,使小包裝食用油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2000年
公司投入專門人力物力,進行第二代調和油的研發工作;
2002年:
依據脂肪酸原理進行研發的金龍魚第二代調和油,隆重上市;
2002年10月:
“金龍魚——萬家燈火篇”喜獲“AD盛典觀眾最受歡迎”廣告篇第一名。
2003年1月:
嘉里系列另一高端油種金龍魚山茶油上市。
2003年12月12日
以金龍魚為代表的嘉里糧油系列小包裝食用油銷量突破一百萬噸;
2004年
嘉里糧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小包裝食用油跨越100萬噸”慶典;
2005年9月:
“金龍魚”大豆油、“金龍魚”菜籽油和“胡姬花”花生油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2005年12月:
在國內糧油行業率先獨創的一種脂肪酸比例合理的植物調和油,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2006年1月:
“金龍魚”榮獲中國糧油學會頒發的科學技術二等獎。

嘉里糧油戰略投資布局1990年,嘉里糧油在國內投資的第一個生產小包裝食用油生產基地——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在隨後的十餘年時間內,又陸續在青島、防城港、天津、上海等全國各大港口及內陸中心城市,建立了十多家綜合糧油、食品、油脂化工等多個業務領域的生產經營基地,實現了對全國市場的覆蓋。

從原料採購—製造生產—銷售管理,嘉里糧油構築了中國最完善的糧油生產加工以及管理體系,成為真正意義上集研發-採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集團化公司。

行銷網路遍布大江南北
嘉里糧油在全國設立了東、南、西、北四大行銷區域,形成了一個高覆蓋、高效率的銷售網路。遍布全國的小包裝食用油業務辦事處、直銷部及聯絡處達175個,經銷商數量達到636個。截至目前,僅“金龍魚”的一級經銷商數量就已超過500家,二級批發商、分銷商的數量達到8500多個。一級網路覆蓋了除中國台灣省外的全國500多個大中小城市,二級網路已覆蓋了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其中沿海發達地區的市場渠道已深化到了鄉鎮與村莊。與此同時,嘉里糧油同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華潤、華聯、京客隆等國內外大型零售企業建立了長期友好的緊密型戰略夥伴關係。

龐大而細緻的行銷渠道,使嘉里糧油擁有了中國最大、最完善的小包裝食用油分銷網路。
品牌理念:讓你和你周圍的人一起分享家庭的快樂和溫暖
金龍魚以不斷創新及始終領先的技術,提供高品質、多品種、不同價格層次以及方便的小包裝食用油產品。為追求健康生活品質的消費者帶來健康、營養、美味的飲食體驗,使人們分享家庭的快樂、溫暖和關愛。進而打造國際品質的優秀食用油品牌。

金龍魚大米

金龍魚除了食用油品牌,旗下還有金龍魚大米
2010年10月22日
益海嘉里食品行銷有限公司的“金龍魚大米——選好米,有稻理”案例榮獲2010年度中國艾菲(EFFIE)獎,標誌著金龍魚大米上市推廣工作受到中國行銷屆的廣泛認可。

行銷網路

嘉里糧油在全國設立了東、南、西、北四大行銷區域,形成了一個高覆蓋、高效率的銷售網路。遍布全國的小包裝食用油業務辦事處、直銷部及聯絡處達175個,經銷商數量達到636個。截至目前,僅“金龍魚”的一級經銷商數量就已超過500家,二級批發商、分銷商的數量達到8500多個。一級網路覆蓋了除中國台灣省外的全國500多個大中小城市,二級網路已覆蓋了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其中沿海發達地區的市場渠道已深化到了鄉鎮與村莊。與此同時,嘉里糧油同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華潤、華聯、京客隆等國內外大型零售企業建立了長期友好的緊密型戰略夥伴關係。龐大而細緻的行銷渠道,使嘉里糧油擁有了中國最大、最完善的小包裝食用油分銷網路。

品牌理念

讓你和你周圍的人一起分享家庭的快樂和溫暖金龍魚以不斷創新及始終領先的技術,提供高品質、多品種、不同價格層次以及方便的小包裝食用油產品。為追求健康生活品質的消費者帶來健康、營養、美味的飲食體驗,使人們分享家庭的快樂、溫暖和關愛。進而打造國際品質的優秀食用油品牌。

品牌榮譽

2007年初:金龍魚集團
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統計數據顯示,“金龍魚”牌系列食用油再次蟬聯食用油全國銷量冠軍,市場份額超過40%,繼1996年以來,“金龍魚”已經是第11年登上銷量冠軍寶座。
2006年4月:
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05年全國大型零售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及主要商品銷售情況信息”顯示:“金龍魚”系列小包裝油產品榮列同類產品市場綜合占有率第一位。
2006年3月:
國家統計局所屬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權威發布,“金龍魚”牌食用油1996-2005年連續十年獲得全國食用油類產品銷量第一名。
2006年1月:
“金龍魚”榮獲中國糧油學會頒發的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5年12月:
“金龍魚”榮膺由國家權威媒體人民網主辦的2005首屆中國“網友信賴與尊重的10大名牌”之一。
2005年12月26日:
“金龍魚”連續五年獲得中國商業聯合會頒發的“同類產品市場綜合占有率第一名”的證書;
2005年9月:
“金龍魚”大豆油、“金龍魚”菜籽油和“胡姬花”花生油榮獲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2000-2004年:
“金龍魚”連續五年獲得中國商業聯合會頒發的“同類產品市場綜合占有率第一名”的證書;
2003年:
“金龍魚”品牌獲得國家首批糧油行業“QS”認證。
2002年:
“金龍魚”系列小包裝食用油榮獲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免檢證書”;
2002年11月:
“金龍魚”維生素A強化食用油通過中華預防醫學會權威認證,並列入“健康金橋”重點推廣工程之列;
2001年:
“金龍魚”被評為“1981—2001年中國食品工業20大著名品牌”;
1998年:
“金龍魚”被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推薦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
此外,嘉里糧油所屬企業多年來榮獲國家及各地“中國外商投資雙優企業”稱號,及“海關信譽良好企業”、“納稅先進企業”、“銀行資質評審3A企業”等多方肯定。

行銷戰略

有關統計表明,2008年,金龍魚銷售量約200萬噸,市場份額占30%-40%,一直以來,食用油行業沒有與之抗爭的企業。中糧集團旗下福臨門更是一直屈居第二。據業內人士分析,在食用油領域益海嘉里已經很難有更大的空間。益海嘉里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多億元,旗下小包裝食用油金龍魚、口福、胡姬花等,占據市場四成以上的份額。然而在食用油行業穩居第一後,嘉里糧油並未甘心。
實際上,2009年下半年開始,益海嘉里旗下香滿園麵粉、金龍魚大米與中糧旗下福臨門大米都在央視和許多地方衛視形成廣告轟炸的局面。同時,在各地商超全面鋪貨,在終端市場開始了真刀真槍的肉搏戰。目前大米加工行業呈“小、散、低”的現象,缺乏核心競爭力和經濟實力,儘管在各個區域內有一些小品牌,但都缺乏引領行業的大品牌。兩大企業把我國的大米加工業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品牌時代。
據記者了解,不久之後,在北京大興區黃村鎮礦林路這塊6郾8萬多平方米的土地上,益海嘉里一座年產麵粉24.42萬噸、麩糠8.25萬噸的新麵粉加工廠將拔地而起。當然,這只是益海嘉里近期產能擴張計畫的一部分。正所謂“糧油不分家”.在占領中國食用油大部分市場之後,國際糧油巨頭益海嘉里開始向米麵產業大規模滲透。益海嘉里食品行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波在此間對媒體表示,益海嘉里是全球最大的糧油企業之一,以前在國內的產品主要是食用油,現在還將重點經營大米和麵粉。這似乎是一個信號,不難看出,作為外資的益海嘉里,對中國的糧油市場的野心。
數據顯示,中國大米年消費量約2.4億噸,但其中小包裝品牌大米銷售量不足2%.中糧與益海嘉里,不約而同瞄準的正是這一巨大的空白市場。大約20年前,嘉里糧油將小包裝食用油帶入中國,與後來者福臨門、魯花一道,終結了散裝油消費的時代。現在,食用油第一品牌金龍魚試圖在大米領域克隆自己的成功經驗;實際上,早在今年下半年金龍魚大米集中上市前,益海嘉里已經在水稻加工業籌謀了5年之久。
目前,益海嘉里旗下大米品牌包括金龍魚、香宴、香滿園、金元寶等;大豆、玉米、雜糧加工、分銷產業也在逐漸豐富中。益海嘉里在黑龍江五常、遼寧盤錦、吉林梅河等地,建立了訂單農業模式,目前已完成水稻訂單農業29萬畝,控制從育種、訂單種植、精深加工、產品名牌化、副產品綜合利用整個環節。
在2008年度財報中,豐益國際如此闡述其在華業務,在取得小包裝油和大豆壓榨的行業領先地位後,正通過延伸到其他農作物業務來提高現有結構和能力。
不久前,有媒體報導,12月10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華士飛會見了來兵團考察的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孔豐一行。郭孔豐說,益海嘉里公司和兵團已在大米深加工等項目上開展了合作。公司今後將會加大在兵團的投資力度,希望雙方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繁榮。其實,在此前,今年7-9月期間,郭孔豐等人相繼到訪了佳木斯、連雲港、成都、河南周口、黑龍江等地,約見當地最高領導,並進行投資建廠等一系列的戰略布局,似乎在中國織出了一張無形的網。
不惜一切脫掉外資的“帽子”
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家族系內公司發揮原料、資金、技術和管理的優勢,“兵分兩路”展開了對中國油脂市場的合圍。
一方面,通過嘉里糧油聚焦產業鏈後端的油脂精煉領域及銷售環節,打造了“金龍魚”等一系列小包裝食用油品牌,並在此過程中引領中國人食用油消費結構的轉變,為其整合中上遊資源打下了厚實的市場基礎。
另一方面,通過豐益控股與在原料方面具備優勢的國際四大糧商之一的美國ADM公司合資成立益海集團,布局產業鏈中端的壓榨環節,趁2002-2003年期間大豆過山車行情導致中國大豆壓榨企業幾乎全軍覆沒之際,橫掃國內中小型榨油廠,大肆進行併購,在很短的時間裡成就了益海集團在中國壓榨領域的霸主地位。同時,豐益控股利用其在棕櫚油原料上的優勢,全面參股“中糧系”旗下油脂企業。由此,郭氏家族在中國油脂產業鏈中下游幾乎形成了“通吃”的格局。
事實上,在豐益國際等外資糧油企業在華業務迅速成長的過程中,國內輿論對其在中國壟斷布局所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不絕於耳,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勵內資糧油企業發展。2008年9月3日,國家發改委出台《促進大豆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要扶持民族大豆加工企業,引導內資加工企業通過兼併、重組方式,整合資源,培育一批加工量2000噸/日以上,產、加、銷一體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豆油脂加工企業(集團);而對外資進行了限制,外商兼併、重組國內油脂加工企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及外商投資產業政策辦理。
而在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通知》中首次規定企業可以參與托市收購,根據規定,在油菜籽市場價格回升到每公斤4.00元以上前,中央財政給予委託企業每公斤0.20元的一次性費用補貼,進而,壓榨企業的每噸成本就少了200元。在受補貼的100多家企業的名錄里並沒有一家外資企業。
據記者了解,2009年7月豐益國際開始謀劃分拆全部中國業務在香港上市,以應對中國國內政策和輿論逐步對內資糧企傾斜,謀求“去外資化”.顯然,如果益海嘉里在國內上市,將會使企業更加“本土化”,有利於其中國業務的穩定性以及減少在國內進一步擴張可能遇到的政策阻力。
米麵是否會重蹈食用油覆轍在如今這個跨國資本大肆擴張的節點上,應該特別警惕其向糧食這一關係國計民生領域的過度滲透。
青海專家分析,外資對大豆(油脂)產業鏈條通過控制物流、銷售環節,先用低價傾銷來占領市場份額、打敗國內廠商,進而抬高門檻,最終提升產品售價。而目前,很多大米、麵粉加工廠處於虧損處境,開不了工,這給外資進一步滲透糧食領域提供了機會。由於外資實力雄厚,國內現存的中小大米、麵粉加工企業根本無法抵抗其衝擊。
益海嘉里一方面快馬加鞭地在東北、江西、四川等大米主產區跑馬圈地,一方面又在終端銷售等各個方面與中糧等互相角力。益海嘉里的努力方向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複製金龍魚油到米的財富神話。
而業內人士則擔心,眼下,國內食用油市場被金龍魚等國際大品牌領漲並控制的局面愈演愈烈。大豆之後的又一場糧食戰爭,一觸即發。對於益海嘉里的大規模布局,中國米麵是否會重蹈食用油覆轍?“如果外資糧商從食品油拓展到麵粉與大米環節,影響將會很大。”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出身糧食領域,現任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分析師的馬文峰在此間對媒體則表示,在糧食領域,從大豆種植到食用油終端市場的整個鏈條遭遇外資的殲滅戰後,戰火燒到米、面、肉等日常消費食品領域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也有專家表示應該遵循市場規律自由競爭。“中國開放最早的是食用油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不但培育出了金龍魚等國外品牌,而且整個產業在行銷、管理、加工水平都較其他糧油品種要先進很多;中國米麵行業,一直處於國家政策的保護下,缺乏自由的市場競爭,到目前為止,一個大品牌也沒培養出來。”他指出,對於米麵行業外資進入還要遵循適當的引導原則,如《反壟斷法》已對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警戒作用,避免出現像食用油行業般一家獨大的局面。
隨著糧食安全問題成為世界性難題,我國政府出於對糧食安全的考慮,政策開始向國內企業傾向,會不斷給予優惠政策的扶持,國內企業是否能抓住時機,開拓市場,獨占鰲頭,成為未來國內糧油市場誰主沉浮的至關重要因素。
強壯自己才能掌控命運
這段時間,一些品牌的食用油開始漲價,在中國這個飲食習慣上很依賴食用油的地方,這造成了一定的緊張,一些超市出現了搶購食用油的現象,就連官員們也知道,有人一口氣往家搬了8桶油。

老百姓的慌張,是生活壓力最有力的體現。豬肉價格上揚,水、電、氣價格看漲,和百姓生活最直接的米麵糧油價格都有上漲趨勢,這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一旦買不起了,就意味著生活將受到巨大影響。食用油企業趕在年終歲尾湊漲價的熱鬧,客觀上加劇了人們的慌張。
儘管國家發改委出面澄清,食用油價格並沒有被外資操控,外資也是操控不了的,但價格是實實在在上漲了,老百姓是真真正正心慌了。曾經有位農業專家說,各種農產品當中食用油價格最難預測,因為整個資源都掌握在少數外資企業手裡,企業說調就調,外人誰都摸不準。而今年國內食用油價格的幾次大漲大跌,恰恰印證了這一點。無論漲跌,幾乎都是外資品牌,占據國內近一半市場的金龍魚是始作俑者。所以近一個時期以來,金龍魚已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隨著益海嘉里食用油業務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食用油業務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已經遇到“壟斷瓶頸”.目前,該公司旗下的金龍魚食用油的市場份額即將觸到天花板。與其說深耕糧食產業的外資糧商,迫切需要尋找一個更具空間的產品來開闢新戰場,於是,尚停留在產業最原始階段的大米就成了他們的新選擇;不如說這些強大的外資對中國的糧食市場早已蓄謀已久,中國的巨大市場是他們的必爭空間。外資企業的強項就是戰略長遠布局,低調行事,所以他們在米麵等糧食市場方面的窺視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實際上,業內對此類外資是否已經威脅到國內糧食安全的爭論一直不斷,“金龍魚”攪熱大米市場,這既是國內米業缺乏行業領導者的利益驅動,也蘊含跨國糧食巨頭不得不轉型的隱衷。9月17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發布的《2009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當前全球投入農業的外資總量增長迅猛,而對開發中國家的投資成為去年跨國收購的主力軍。專家提醒,在現在這個跨國資本大肆擴張的節點上,應該特別警惕其向糧食這一關係國計民生領域的過度滲透。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因而有著巨大的糧食和農副產品消費量。顯而易見,如果跨國企業在中國糧食市場的份額過大,無疑會加大糧食價格的波動,進而增加糧食市場的調控難度。
不過,問題要從多方面看,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上呼風喚雨局面的造成,不應該一味地埋怨“外資企業太強大”,而很大的一個因素是“我們太渺小”.“弱肉強食”是自然界的規律。所以,如果不讓別人牽著自己的鼻子走,受制於人,必須要自己強大,只有自己強大,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產品提價

繼魯花花生油率先提價後,曾被國家要求限價的食用油企業終於扛不住成本的壓力啟動漲價計畫,2011年8月3日,金龍魚母公司益海嘉里稱,公司部分食用油正式提價,幅度為5%左右。

三類油價格上調 

有金龍魚的代理商表示,金龍魚食用調和油(5L)自8月1日起每箱上漲14元,每桶上調3.5元,幅度為5.86%,現價63.25元/桶。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益海嘉里旗下的豆油、菜油、調和油價格都將上調5%,其他油種則沒有變化。“本次提價已經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的批准”,該負責人還表示,預計銷售終端零售價格調整需兩周左右才能體現。

緣於成本壓力巨大

據了解,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要求中糧集團、益海嘉里、中紡集團和九三糧油集團在今年3月底前,必須保證油價平穩。到了4月份,備受原料成本壓力的金龍魚、福臨門等又接到發改委的建議,希望6月底前再次暫緩提價。7月初,魯花就率先提價,不過當時有訊息稱,限價令可能再次延期至8月15日,而這一訊息也使得魯花的提價遭受質疑;不過,7月中旬,又有訊息稱,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之前對於食用油限價的禁令的確已經解除。金龍魚方面當時也這樣表示,“截至目前,成本與銷售價格仍是倒掛的局面,至於今年內是否會提價暫時不好說。”

如今不過一個月,金龍魚開始提價,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11月份以來,由於原料成本大幅上漲,價格倒掛的局面持續至今,倒掛價格最高達1000元/噸,而且物流、油瓶等材料漲幅也較大,但企業一直承擔社會責任,穩價保供。

超市接到口頭通知

中糧食品行銷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宋先生否認遞交提價申請一說,但其表示,目前公司銷售價格與成本也是一直倒掛,基於此,當前公司內部正在進行各方面的評估和探討,以此來決定是否提價以及提價的幅度,不過到目前為止,尚未有正式的結果。北京一些大型超市儘管還未收到金龍魚等方面的正式提價通知,但在私下裡已有口頭提價通知了。

董事長介紹

個人履歷
郭鶴年,1923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祖籍福建省福州市蓋山郭宅村。其父郭欽鑒在16歲時從家鄉泛海到新山,初當店員,後與兄長經營糖、米、雜貨。郭鶴年早年念寬柔華文
郭鶴年郭鶴年

國小及英文中學,後轉入新加坡的萊佛士學院,因日軍南侵,無法完成大專教育。戰後,先在父親的公司服務一段時間,然後即自行創業,於1949年4月,與叔伯堂兄在新山創辦郭氏兄弟私人有限公司,從事米、糖、麵粉貿易。1952至1955期間,郭鶴年考察了倫敦商品交易所與當地企業的經營方法,爾後在大馬北部設立糖廠、麵粉廠及種甘蔗等。1970年,他在世界糖價上升之前,進行白糖期貨投機賺了不少錢,過後,他控制了大馬原糖市場的80%、世界糖市場的10%,享有“亞洲糖王”之稱。70年代,郭鶴年開始進軍酒店業,成立了香格里拉酒店集團。自1971年首家香格里拉大酒店在新加坡開業以來,先後在泰國、香港、斐濟、漢城、菲律賓、印度尼西來及中國大陸建設管理近30家大酒店。到目前,郭鶴年在全世界共有1萬餘間客房在營業,尚有9家酒店、4000餘間客房正在興中。香格里拉集團已成為亞太區最大的酒店集團,“酒店業巨子”的桂冠又戴在了郭鶴年的頭上。郭鶴年經營的事業中以酒店業和糖業比較具形象化。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在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香港、斐濟和北京等地,均設有香格里拉酒店,它是亞太地區最大的酒店集團之一。如設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擁有816間客房;設在北京的香格里拉酒店擁有786間客房,設備和服務都是第一流的。此外檳城的沙洋酒店、康塔酒店以及中國西湖畔的杭州飯店,都屬於郭氏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團”。酒店業巨子的聲名遠超過了“糖王”的美譽。
郭鶴年沒有停步於糖業和酒店業的發展,而是以更大的氣魄,以層出不窮的手法,以縱橫馳騁的戰術,向多種行業大舉進軍,東西南北縱橫賓士,無所畏懼。郭氏兄弟集團的業務領域涉及國際、食油和麵粉製造、房地產開發、航運、採礦、塑膠製造、保險、電視等業。其龐大的企業群分布在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斐濟、印度尼西亞、法國、德國、日本、泰國、香港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世界各地。近幾年來,郭鶴年大舉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在中國的私人投資總額已達50億美元,其項目遍布大際南北,主要的有:在北京,有香格里拉飯店、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北京火車站東街重建、寶華大廈、嘉里商場有限公寓;在上海,有虹口區重建、閘北不夜城部分重建、波特曼得格里拉酒店;在深圳,有香格里拉大酒店、頤園別墅、鵬源廣場、西麗高爾夫球場、凱豐碼頭有限公司,南海糧食工業有限公司、油脂工業有限公司;在瀋陽,有瀋陽商貿飯店、瀋陽中心;在福州有嘉里中心、福州國際貿易中心;還有杭州香格里拉飯店,廈門中鷺植物油有限公司,嘉里廣西(北海)防城港深水頭,合肥嘉里華油脂飼料公司,遼陽東方特種飼料有限公司。
郭鶴年現年74歲,仍擔任著馬來西亞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及香港嘉里貿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其集團總部設在香港。估計其財富總值超過70億美元,是馬來西亞首富,在世界華人十大富豪中排名第八。
商場如戰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風雲變幻莫測。郭鶴年先生縱橫商場半個世紀,事業上屢創高峰,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管理一個龐大的跨國集團有何良方妙策?做生意首先應該講信用、重友誼。他與香港太古集團合作,在中國筆銷售可口可樂;他與印度尼西亞首富林紹良聯手,發展製糖業和麵粉業;他與香港巨富李嘉誠與日本八佰伴合作,在日本札幌興建大型共管公寓及購物中心;他還與法國最大的食糖貿易公司合作,持股三成;他還以26.5億港元向澳大利亞反業大王梅鋒收香港最有影響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不要貪心,要走正路。孝敬慈母,熱愛家鄉,樂善好施。他一直保持低調的作風,不張揚,不跋扈,平易近人,在家裡,他最尊敬自己的慈母鄭格如,從來不講老母不高興的話,不辦老母不高興的事。他母親已90多歲了,每天早上的例行工作是把一些不幸人士向社會求助的新聞剪下,然後交給郭鶴年手下的慈善基金會,一一撥出款項加以救助。他對自己的子女則要求很嚴,從不嬌慣他們。他說:要記住,物質的東西,人死不能帶去,多留給子孫是害他們,而不是對他們好。太多的財富好像是砒霜,把砒霜點在子孫的頭頂上,不是破壞他們的頭腦嗎?但因為愛子孫是人之常情,一定給他們一些資產,讓他們有個機會站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