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郵票

金箔郵票

金箔印製的郵票1965年加彭發行一種金箔郵票,面值高達去1000法郎。由於面值高,純金不變色,圖案清晰、美觀而富麗堂皇,很少有人當郵資貼用,用於收藏。

介紹

金箔郵票金箔郵票
指用金箔印製的郵票1965年加彭發行一種金箔郵票,面值高達去1000法郎。由於面值高,純金不變色,圖案清晰、美觀而富麗堂皇,很少有人當郵資貼用,大部分都被集郵者買收藏起來。

金箔郵票發展史

我國的集郵媒體介紹的最早的非紙質郵票是1955年匈牙利為紀念本國制鋁工業創建20周年,發行了一種用箔印製的航空郵票,圖案是一架飛機飛越煙囪林立的工廠上空。它是用 0.009毫米厚的鋁粘在郵票上做成的,刷有背膠,可與普通郵票一樣使用。

金箔郵票金箔郵票

在金屬郵票中,最為昂貴的要算是金箔郵票。1965年,加彭為悼念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法國哲學家、音樂家、神學家斯威策博士,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純金箔郵票,面值高達1000法郎。由於純金不變色,圖案清晰、美觀而富麗堂皇,首批5萬枚一售而空。

隨後,加彭又多次發行了金箔郵票。至於其他的貴金屬也都曾被作為過郵票的材質: 1961年,前蘇聯發行過銀質郵票; 1965年,統一之前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曾經發行過一套六枚的銀箔郵票,這也是世界第一套銀箔郵票。在金屬材質郵票的發行史上,湯加的做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湯加採用金屬箔片壓凸方式印製,大大加強了郵票的可使用性,許多國家紛紛效仿。世界上能以最少量的有形物質實現最大價值的東西,恐怕除了郵票沒有其它形態。普天下最天長地久、永不變其璀璨光華的非黃金莫屬。

第一枚金箔郵票

1965年9月4日,加彭共和國為隆重紀念法國阿爾貝·施韋澤博士的去世,特別發行了一套(1枚)金箔郵票,規格:46毫米×31毫米,面值為1000法郎,有齒孔,重1.1克拉,採用無色壓凸工藝,背面複合有襯紙,在襯紙上刷有黏性很強的膠,發行量5萬套。圖案是博士的肖像和加彭共和國的地圖,以及國名、郵政標記、面值及說明文字。由於純金不變色,郵票圖案清晰宛如浮雕,票面金光閃閃,彰顯貴重且又富麗堂皇。此套郵票因發行量少,很快被全世界的集郵愛好者搶購一空,今日已很難見到它的蹤影。
第一枚金箔郵票第一枚金箔郵票

以前由於資料少而來源又不一,我國的集郵界對此枚郵票上的人名譯法各不相同,分別譯作“著名醫生夏哈博士”、“秀巴沙博士”、“約波查博士”、“阿爾伯特·斯垂特澤爾”、“阿爾伯特·斯威策”等多種。北京集郵家張振聲在搞清楚郵票所印文字的前提下,通過查找詞典和請外文專家翻譯,最後確定郵票上的文字是法文而不是英文,人物名字正確譯法為阿爾貝·施韋澤,此人是法國人而非加彭國際
阿爾貝·施韋澤(1875-1965年),法國哲學家、音樂家、神學家,曾獲哲學博士學位,當過傳教士和醫生。他於1913年前往法屬加彭並建立了蘭巴雷內醫療中心,在加彭從醫數十年,195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非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加彭礦產資源豐富,採礦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左右,是非洲經濟最好的國家之一。加彭盛產黃金,每逢重大事件,都使用黃金印製紀念郵票,繼發行此套金箔郵票之後,又陸續發行了5套這類郵票,有的還是三色彩印。
文革時期 金箔郵票文革時期 金箔郵票

其後世界上很多國家如坦尚尼亞、海地、尚比亞、多哥、甘比亞、中非、查德和葛摩群島等也相繼發行了金箔郵票,有的國家在發行金箔郵票的同時並附有含金量證明。但是,在1965年至1983年間15個法屬非洲國家發行的金箔郵票及小型張多達約400枚,有的一套lO枚,而且幾乎都是高面值,商業性十足。到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行金箔郵票的國家明顯減少,也許是大家從這種一窩蜂似地大量發行金箔郵票中回味到一些東西,又回歸到發行傳統郵票的軌道上來。當然,這也和國際集郵聯合會(FIP)多年來致力於反對發行有害郵品的立場和措施有關。
我們見到國內有些介紹“金箔”郵票的文彩票的文章,把“金箔”郵票和“金箔燙壓(或壓覆)”郵票混為一談,實際上金箔郵票與金箔燙壓郵票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金箔郵票是用黃金直接壓延成極薄的金帶作紙基印製的郵票,金箔燙壓郵票是在紙質郵票壓覆金箔而成,我國1997年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而發行的金箔小型張,即屬後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