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

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我國一種傳統的陶瓷裝飾藝術。它的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紀的中唐時期,湖南長沙銅官窯已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首創了高溫釉下彩繪的新技術。據考古工作者對遺物的研究,當時有在白釉下畫綠彩的,有在黃釉下畫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畫褐綠彩的,還有在青黃釉下畫褐、赭、綠三色的等品種。在紋飾上,除了各種各樣的圖案之外,還大量使用了花鳥,走獸、人物等題材,直接以繪畫的手法來美化瓷器。

五彩瓷燒制技藝簡介

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釉下五彩瓷
2008年6月入選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2008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遺名錄的,經過醴陵市非遺保護中心持續的挖掘和整理,其內涵和外延逐步明確起來,逐步探索出一條將傳統技藝的保護和現代產業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湖南醴陵瓷素有“中國陶瓷花炮歷史名城”的美譽。清代末年,為了降低日用瓷中的鉛毒,醴陵市獨創了清雅、素潔的釉下五彩瓷。醴陵的釉下五彩還採用了“三燒”的制瓷辦法,其成品耐磨損,耐酸鹼,不褪色,不含鉛鎘等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這不但是工藝革新的劃時代創舉,也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環保意識的起源。新中國成立後,釉下五彩瓷獲得“國瓷”美譽。

五彩瓷燒制技藝淵源

釉下彩瓷是我國一種傳統的陶瓷裝飾藝術。它的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紀的中唐時期,湖南長沙銅官窯已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首創了高溫釉下彩繪的新技術。據考古工作者對遺物的研究,當時有在白釉下畫綠彩的,有在黃釉下畫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畫褐綠彩的,還有在青黃釉下畫褐、赭、綠三色的等品種。在紋飾上,除了各種各樣的圖案之外,還大量使用了花鳥,走獸、人物等題材,直接以繪畫的手法來美化瓷器。這在我國陶瓷史上是個先例在裝飾技法上也是一項新的發展。自此之後,宋代著名的磁洲窯和其它北方民窯中的黑褐彩繪,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紅這些釉下裝飾工藝,都可以說是在長沙窯的影響下而發展起來的,並為釉上彩繪開闢了道路,使我國的彩瓷藝術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礎上再創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繪。它的出現,突破了千百年來由唐代長沙窯創製的釉下單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鎮青花、釉里紅單色彩繪之風貌,而使釉下彩瓷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近二十年來,全國各產瓷區陸續以不同的製作規模和各自的藝術風格在燒造這種瓷器,它已成為瓷器釉下裝飾工藝中最主要的一種,廣泛地博得了國內外人民民眾的喜愛。釉下裝飾藝術是我國瓷器藝術百花苑中一枝異花奇葩,它集胎質美、釉色美、工藝美、形體美、彩飾美於一體,具有高度的美學價值和文化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