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

酆都

酆都“鬼城”是人們憑想像建造的“陰曹地府”,“鬼城”廟會的規模和景象都是長江流域罕見的。“鬼城”風景秀麗、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風光山色、鳥語泉鳴,令人心醉。人們憑想像,用類似人間的法律機制先後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十八層地獄”等一系列陰間機構。

基本信息

簡介

酆都素有鬼城之稱,1956年簡化改名為豐都,為重慶轄縣,位於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地處長江上游,重慶市版圖中心,全縣面積2901平方公里,總人口74萬。豐都以“鬼城酆都”而聞名於世。由於三峽大壩工程,現時豐都原來的縣城已被水淹沒。現時的豐都縣城是搬遷後的新址。“鬼城”酆都在公元前的歷史資料里都有過記載,1982年豐都政府對酆都名山進行修建、擴建,使歷史上的酆都鬼城更加宏偉壯觀。

酆都酆都

酆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至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是中國最有特色,最有名氣的歷史文化小鎮,以其作為陰曹地府所在的豐富的鬼文化而蜚生古今中外。這裡流傳著許多鬼神傳說,《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鍾馗傳》等許多中外文學名著對“鬼城”豐都均有生動描述,頗富傳奇色彩。傳說中酆都是閻王的掌控的地方,人死後一定來這裡報到,在這裡總結前世善惡,成為陰間的鬼魂,或按前世因緣投胎輪迴轉世。

“鬼城”酆都天下獨有,名山上古木參天,寺廟林立,在龐大的陰曹地府里仙道釋儒,諸神眾鬼盤踞各廟,等級森嚴,各司其職並以苛刑峻法統治著傳說中的幽靈世界。豐都,歷經蒼桑。1870年長江洪水泛濫,全城盡沒。名山有條“奈河”,是佛教所說的地獄中的河名。

鬼城

酆都“鬼城”是人們憑想像建造的“陰曹地府”,“鬼城”廟會的規模和景象都是長江流域罕見的。“鬼城”風景秀麗、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風光山色、鳥語泉鳴,令人心醉。人們憑想像,用類似人間的法律機制先後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十八層地獄”等一系列陰間機構。各關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態,崢嶸古怪。刑具令人恐怖萬分,不寒而慄,這就是展現在豐都鬼城的“陰曹地府”,一個鬼的世界就由此形成了。進入鬼城大門,便可看到人們俗稱的“陰陽橋”,它是人們由陰間返陽間的必經之路。人們上行到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個古式樓亭,在血銹般的門匾上書有三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鬼門關”。天子殿坐落在名山頂,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廟宇,與名山對立的是雙桂山,位於雙桂山的山腰是大成殿,規模宏大,獨具特色。廟會是“鬼城”民族文化特色與金貿融為一體的民間貿易形式,每逢農曆三月三至十五,豐都縣城雲集四海商賈商客,匯聚巴蜀,民俗文化活動異彩紛呈。被人們稱為“鬼臉奇容”是其中一景。

到了鬼城酆都一定別忘了去過過鬼門關,走走黃泉路。黃泉路是一條寬約2米,長約50米的青石板路,路面不很平整。在走上黃泉路之前,導遊小姐就告訴我們走在黃泉路上時,不管聽到什麼聲音,或者感覺到什麼動靜,千萬不要回頭,只管往前走好了。因為據說黃泉路上有很多孤魂野鬼,他們會抓住過往行人的衣服,或者拍拍遊人的肩膀,扯住遊人的褲腿等等,以求附身。所以這時千萬不要回頭,這樣才不會被那些孤魂野鬼所附身。

建築特點

在酆都鬼城中,有各種如陰間的建築,即:

(一)路引:

所謂的路引,長長三尺、寬二尺,以粗紙印成的一張通行照:上面印著“酆都天子發給路引”、“普天之下必備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轉世升天”,上方印有閻羅王的圖像,下方印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縣府”三個大印。
人死之後,要到陰間去報到的幽靈就得手持這張閻羅王所發的通行護照,在經過看守鬼門關的小鬼檢查過後,才得以進入鬼國。
從前,許多人為了替自己留一條後路,為自己的身後事打算,於是都到酆都來買路引,希望死後能夠早日超生。因此,酆都的路引大大暢銷,甚至連東南亞國家的人民都千里迢迢來買路引。

(二)奈何橋:

本叫通仙橋,是明朝的蜀獻王所建。原意是說走過這座橋就可以得道成仙。可是,後來這座橋竟被改名為奈河橋。
“奈河”是地獄中的河名,在《宣室志》中有一段關於奈河的敘述:
“董觀行十餘里,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
由此可知,奈河是一條來自地獄、充滿腥味、流著血水的河流。
在奈河之上有一座橋,就是奈何(奈河)橋。這座橋又窄又險,凡是惡人的鬼魂經過這座橋,都會掉到奈河中,被河中惡鬼毒蟲吃掉。
《西遊記》中所說的:“銅蛇鐵狗任爭食,永墮奈河無出路。”就是這種情形。可是,如果生前是善人,則可順利通過這座橋,轉世為人。
就這樣,“通仙橋”這座“仙橋”便成了“鬼橋”──“奈何橋”。
在酆都的奈河橋下開鑿了一個池子,叫做“血河池”。有許多人為了死後能好過些,便到橋前焚紙錢、燒香、施捨財物。
有趣的是,酆都的和尚尼姑們為了廣開財源,故意在橋面上塗蛋白、桐油等物,使得許多過橋的人常常摔倒;這些人為了消災免害,都大方地布財獻祭,深怕得罪了諸鬼眾神。

(三)鬼門關:

據說人死了之後,在進鬼國之前,必須先經過一座陰森森、把守嚴密的關口,俗稱鬼門關。
酆都的鬼門關相當嚇人。從玉皇大殿往上走、就會發現一座黑漆漆的山門,彷佛血銹一般的橫匾上寫著"鬼門關"三個陰森森的大字。這個地方有一大片的參天古木、樹上棲息著一群群的烏鴉,當冷風陰颯颯的吹過,確實鬼氣逼人。

(四)五雲洞:

位於三仙樓的東邊,深不見底。據說這裡是成仙的陰長生煉丹之處,也有人說是陰曹地府的入口。
許多來此的香客,都會到五雲洞的入口處焚燒紙錢,然後丟入洞中。因為洞很深,每當香客們將紙錢丟進洞中,一陣陣地風吹來,把紙錢吹得瑟瑟有聲,一旁的山僧就說這是“群鬼搶錢”。
酆都這座鬼城的名堂還有很多,除了以上所說的之外,尚有望鄉台、登天梯、孽障台等。
水陸道場渡餓鬼
這裡也有十王殿和十八層地獄的塑像,同樣很著名。
除了酆都之外,還有另一個地方的十八層地獄塑像也非常有名。那就是位於山西省浦縣柏山的東嶽廟。
東嶽廟的規模極為宏大,占地也很廣。廟中有各式建築六十餘座。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十八層地獄,為了凸顯陰曹地府的特色,這十八層地獄全都建在地下,讓人身歷其境時,有如身在地獄中。
這十八層地獄由十五個孔竅洞所組成,其中有三個孔竅洞分成兩層,總共有十八層。裡面雕塑了五嶽大帝、十殿閻君和六曹判官等和人身一般高的塑像。
除了這些塑像之外,還刻有各種小鬼冥吏、刀山、碾磨、油鍋、鋸解等群像,共一百二十多個。這些塑像可說是目前中國寺廟中罕見的明代泥塑,是極為珍貴的古物。
另外,佛教在舉行水陸道場時所懸掛的水陸畫上,也有關於陰曹地府的描繪。所謂的水陸道場,起源於印度,根據佛書所云:阿難曾經在夜裡夢見餓鬼向他要東西吃,於是阿難就設水陸道場,布施食物以救渡餓鬼。
後來傳至中國,據說是從南朝梁武帝時代先開始的。根據佛教的說法,凡是被水陸道場所超渡過的孤魂野鬼,都可以免去罪罰而得以升天,因此,一直到後世仍歷久不衰。
水陸書上所畫的,有十殿閻羅、六曹四司判官、五道將軍、牛頭馬面、小鬼夜叉及各式各樣的地獄。
目前傳下來的明代水陸畫以山西寶寧寺藏量最豐,共有一百三十九幅,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文物。

鬼文化

酆都鬼城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為什麼鬼城要建在豐都呢?關於鬼城的形成原因,說法非常的多,但總的說起來,一共有四點:

一是道教之說。

在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術,成為後來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孫子張魯在豐都設立道教“平都治”,這裡遂成為了道教的傳教中心。後來,道教又杜撰出一個“羅豐山”,說它是北陰大帝治理的鬼都,這位北陰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級中心神,專管地獄。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中,稱豐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二是鬼帝(土伯)之說:

當人類社會還處在上古時代的時候,由於科學不發達,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現象的時候無法做出正確的解釋,認為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為主,兩個部落。東周時,豐都曾為巴子別都,隨著巴蜀兩族的不斷交往,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習俗相互滲透,於是產生了一個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豐都還留有“幽都”遺蹟。

三是佛教“閻羅王”之說

。“閻羅王”本是梵文的音譯,願為古印度神話里管理陰間之王。佛教沿用此說法,稱為管理地獄的魔王。傳說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獄。據《一切經音義》稱,“閻羅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四是陰、王成仙之說,這是豐都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晉人葛洪在其《神仙傳》中就有關陰、王成仙的說法。傳說在漢朝時候,有兩位方士,一位叫陰長生,是劉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們因不滿社會現狀,雙雙先後來豐都修煉,於魏青龍初年,成仙而去。後來到了唐朝,他們二人被人訛傳成了“陰王”,即陰間之王。
後來加上歷代統治階級的不斷刻意渲染,歷代文人、官吏通過小說、詩詞、遊記和碑文的描述,如《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西洋記》等等。因此一個比較全面的鬼城就在豐都形成了。它從虛幻到實物,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將佛教、道教、儒家學說以及中國鬼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將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結合起來;將民間神話傳說想像與現實結合起來;將建築、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才形成今天天下聞名的“鬼城文化”。
後來,又加上《西遊記》、《鍾馗傳》等小說的誇張渲染,酆都城是鬼城的說法越來越普遍,假的也成了真的。最後,成了真正的“鬼城”。
自宋朝以來,人們藉著自己心中對陰曹地府的揣想,在此處修築了一套如冥府般的建築,使酆都更成了名符其實的鬼城。
因此,原來充滿仙氣的平都山漸漸漸地被鬼氣所籠罩了,一大群的陰間鬼神紛紛湧進鬼國的京都——酆都,使這個地方成了陽間的陰曹地府。

酆都小吃

鬼城榨菜

本品是以馳名中外的優質風脫水涪陵壇裝榨菜為原料,先進的工藝結合國內獨一無二的榨菜現代化生產流水線精製而成,選料講究,以各種天然保健輔料科學配製,採用先進的噴淋殺菌方式滅菌。該品無任何化學添加劑,產品營養豐富,富含胺基酸、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鮮香嫩脆,風味獨特,滋味豐厚,餘味悠長,色香味俱全,產品安全衛生,98年9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為綠色食品 ,是人們居笄旅遊之佳品。

仙家豆腐乳

關於豆腐乳,在鬼城酆都有一個美麗神奇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豐都名山背後青牛山麓有個桃花村,住著一個王姓農民,豆腐做得特別好,雪白細嫩,醇厚綿扎,在酆都城裡銷路極好,被稱為“王豆腐”。因家中有事,王豆腐只好叫兒子王曉上街賣豆腐。途經二仙樓時,王曉見兩個白髮老人正在對弈,一時起了玩性,放下挑子看兩老者下棋。不知不覺幾個時辰過去了,白生生的豆腐已長出了長長的霉毛,王曉急得哭了起來。兩位老者問清原委,其中一位令童子抓一把鹽,
取一包香灰在掌上攪勻,撒在長滿霉毛的豆腐上面,說:“明日一樣會賣好價錢。”王曉謝過兩位老漢,將信將疑地挑著豆腐下山回家,哪知轉回桃花村一看,村里
人全都不認識他了,媳婦已白髮蒼蒼,父親也已過世了。原來王曉是遇到了神仙
,“山中方一日,世上幾十年”。再打開挑子一看,寸多長的霉毛褪盡了,露出玉石般的豆腐來。王曉摳下一小塊放到嘴裡一嘗,鮮美無比。他從此便做起豆腐乳生
意來。為答謝恩人,王曉帶了豆腐乳上山,卻沒尋著兩老者,王曉便將豆腐送與山上廟裡的和尚吃。僧人們說,這樣的美味人間做不出來,應叫仙家豆腐。從此,王
曉的“仙家豆腐”便名揚天下,流傳至今。

三元紅心柚

酆都紅心柚,原產於重慶市豐都縣三元鎮,
經多年精心選育而成。該柚果大,單果重1500克,可食率高達55.5%,皮薄,瓣均勻,整齊,易分離,少核,肉質色澤粉紅悅目,多汁,細嫩化渣,酸甜適
度,可溶性固性物11.2%,每100毫升果汁含糖9.37克,風味濃郁,富含多種營養元素。2001年,紅心柚生產規模已達到36000畝,年產柚量近
3000噸。1994年被評為四川省"優質果品",1995年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獎",1998年獲"全國柚類評比金獎","重慶十大名柚"稱號,2001年獲全國第七次柚類科研生產協作會“優質柚和“優質柚商品化處理”兩項金杯獎。

鬼城麻辣雞

酆都的麻辣雞塊也喚作白砍雞,亦是四川一道家喻戶曉的家常菜。做法非常簡單,將雞肉白水煮熟切成小塊,再將紅油,味素,香油,白糖,花椒麵,醬油調勻,淋在雞塊上即可。而豐都的雞塊煮熟卻不煮爛,肉質硬硬的卻能輕易地用牙撕碎,極易入嘴。菜色澤紅亮鮮艷,質地嫩氣,味厚香濃,香辣味鮮,帶有回甜,是佐酒下飯的佳肴。
在《仙劍奇俠傳4》中,是一個恢復一定比例精和神的物品。(不可在戰鬥中使用)

相關遊戲

國產經典單機遊戲《仙劍奇俠傳二》中出現了名為“酆都”的場景,與其他幾代仙劍遊戲是同一個場景。王小虎一行人尋求天鬼皇幫助從孔璘的畫卷救出李逍遙。於是進入酆都從此進入鬼都找天鬼皇。從酆都找到小女孩要的三種花。可得到陰間燈籠懸掛進入鬼都。
國產經典單機遊戲《仙劍奇俠傳三》中同樣出現了名為“酆都”的場景,與其他幾代仙劍遊戲是同一個場景。景天一行人來到酆都尋求解救雪見的方法。從此處可進入鬼界。同時這裡也有製造兵器的地下冶煉廠。
在上軟後續作品《仙劍奇俠傳四》中雲天河一行從鬼界出來後就來到了酆都,與其他幾代仙劍遊戲是同一個場景。在此會觸發去往封神陵的主線劇情和“子矛之誓”的支線部分1。
酆都的場景音樂是《淒涼雪·變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