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善國

鄯善國

鄯善國是西域古國之一,國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東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東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扼絲綢之路的要衝。產馬、驢、駝等。本名樓蘭。樓蘭和鄯善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不同概念。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以前稱樓蘭,以後改國名為鄯善。公元448年,北魏滅鄯善國,共存國600多年。

轉移原因

鄯善國遺址鄯善國遺址

由於孔雀河的改道,羅布泊水萎縮,生存環境日益惡劣,樓蘭古城在東晉僧人法顯西遊之前就已經不見人煙。根據《魏書.西域傳》中鄯善國、且末國的記載,從公元422年(太平真君三年)以後,鄯善國的民眾逐漸南移,若羌與且末同為鄯善國的領地。此後在漢文史籍中,樓蘭國的名稱極為罕見。

歷史記載

樓蘭之名始見《史記》所載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頓單于給漢文帝劉恆的信,時樓蘭歸屬匈奴。公元前60年,屬漢朝西域都護府。樓蘭是西域最東邊的絲綢之路上的當道小國,漢匈為爭奪西域都欲控制樓蘭,樓蘭在漢匈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公元前77年,西漢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殺樓蘭王更其國名為鄯善,漢朝應鄯善之請求,派兵在其境內的伊循城內屯田。

漢書記載

鄯善國鄯善國

《漢書·西域傳》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 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輔國侯、卻胡侯、鄯善都尉、擊車師都尉、左右且渠、擊車師君各一人,譯長二人。西北去都護治所(今甘肅張掖)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山國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車師千八百九十里。地沙鹵,少田,寄田仰谷旁國。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橐駝,能作兵,與婼羌同。”依記載之地望,鄯善國在今新疆鄯善地區。王府所在的“扜泥城”地,說法不一。

記載補充

《漢書·西域傳》記載的鄯善“與婼羌同”。是指的逐水草而居,會作兵器,而非為同族。鄯善系樓蘭改名,樓蘭系黃帝裔支夏禹的後裔“東樓公”之後代。《路史·國名紀丁》云:“婁,樓也,本作樓,商所封,即牟婁,曹東之地,一曰無婁。密之諸城有婁鄉,矣夷國也,所謂封祀而號東樓,繆。東樓與晉婁、穰婁異。”婁、樓、僂三字古代通用。東樓公的裔族大部分歸於殷,不願受奴役的部分樓(婁)人由今山東南遷或北遷。其中北遷的一部分又分為兩支,一支遷入東北,成為挹婁、豆莫婁,一支向西遷徙,形成樓煩、樓蘭。古漢語中的方言稱人為蘭,樓蘭即樓人之義,遷居地在今新疆羅布泊。至戰國時期趙國奪取樓煩西河之地後,樓煩被迫從今內蒙古鄂爾多斯遷往河套之西,成為匈奴的臣屬。趙武靈王奪取河套地區後,部分樓煩人西逃入同族樓蘭地,於戰國末建立樓蘭國。《史記·大宛列傳》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今羅布泊)。”西漢初,樓蘭依附於匈奴,故公元前170年冒頓單于致漢文帝書稱:“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三國,皆以為匈奴。”匈奴單于使居於西方的日逐王設定憧仆都尉,管理西域諸國。漢武帝擊敗匈奴後收復西域,樓蘭降伏。但因其國位於西域36國東端的要通口上,處於漢匈爭奪地,故樓蘭採取兩面討好之策以自存。樓蘭系華夏族所立之國,後融合了當地的塞種人羌人及少部分伊蘭人,又互相婚配,遂發生人種上的混血化,有歐洲高加索人種特徵。塞種人允姓,亦系炎黃後裔,與婁(樓)人的遠祖同宗。黃文弼先生論證說:樓蘭乾屍不分男女都戴著尖頂高硬帽,與古代塞種相同,從而認為樓蘭土人與塞種人不無關係並將他們歸入氐羌。何光岳《南蠻源流史·樓煩樓蘭西遷》釋:“婁人的象形文字也象戴著尖頂高硬帽。所以,樓蘭土人正是古婁人,基本民眾和統治者大多是黃種羌族的婁人,其餘則為伊蘭人,他們互相通婚融合而發生混血變化,也是自然現象。”並將他們歸入氐羌此外,樓蘭族中還有塞種人後裔。

魏書記載

鄯善國鄯善國

據《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載: “黃初元年(222)二月,鄯善、于闐、龜茲各遣使者奉獻,是後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據《魏書》所載,公元448年。鄯善國亡國。 東漢以後,西域經過長期的相互兼併,形成七國爭雄的局面。鄯善國併吞了婼羌、小宛、精絕、且末等國,成為西域七強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鄯善國先後臣屬曹魏、西晉、北涼、前秦、後涼、西涼、北涼、北魏、吐谷渾。前秦苻堅時期,鄯善王休密馱積極建議苻堅出兵西討西域,甘為嚮導。382年,苻堅派呂光遠征西域,休密馱為寧西將軍,並為嚮導。420年,北涼攻滅西涼,鄯善王比龍到姑臧朝見沮渠蒙遜,西域各國紛紛向北涼稱臣納貢。439年,北魏攻滅北涼,北涼王沮渠蒙遜之子沮渠安國退保高昌,偏安一隅。448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北魏派大將萬度歸西征。萬度歸率領精騎五千,神速進兵鄯善。鄯善百姓布滿田野,正在耕种放牧。萬度歸下令秋毫無犯,鄯善的將士和百姓深受感動,鄯善王真達也自動出城迎降。北魏指派韓拔為鄯善王,像內地一樣實行郡縣制治理,收取賦稅。經歷了600餘年的鄯善國,至此滅亡。

基本介紹

《漢書·西域傳》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輔國侯、卻胡侯、鄯善都尉、擊車師都尉、左右且渠、擊車師君各一人,譯長二人。西北去都護治所(今甘肅張掖)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山國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車師千八百九十里。地沙鹵,少田,寄田仰谷旁國。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橐駝,能作兵,與婼羌同。”依記載之地望,鄯善國在今新疆鄯善地區。王府所在的“扜泥城”地,說法不一。經新疆考古工作者的多次實地考察,摸清了從今甘肅敦煌西南(古陽關)出發,經疏勒河古道近白龍堆,繞過羅布泊北端土垠遺址,到達古樓蘭城的道路;同時又摸清了古伊循道路,即從今若羌縣米蘭(古伊循城)通往漢樓蘭城的道路。漢朝時期,伊循城是鄯善國的水草豐盛之地,國王曾請求漢朝廷派官吏40人到此城組織、指導軍民屯田。在尋找這兩條古道中,勘察出了鄯善國的王城故址是在今羅布泊西岸,平面略呈方形,占地面積10.8240萬平方米。古城中間有三座用土坯建築的房屋殘垣,其兩側又都有大型房屋基址遺址。基址中至今尚存有粗狀的木礎,木礎上又存有朱漆的痕跡。還有雕鏤精細的木柱和雕花裝飾和木板。基址中還採集到漢代錢幣,可佐證此城即漢代鄯善國王城並將他們歸入氐羌。因樓蘭古城一直沿用至魏晉,故發現有不少魏晉遺物。

《漢書·西域傳》記載的鄯善“與婼羌同”。是指的逐水草而居,會作兵器,而非為同族。鄯善系樓蘭改名,樓蘭系黃帝裔支夏禹的後裔“東樓公”之後代。《路史·國名紀丁》云:“婁,樓也,本作樓,商所封,即牟婁,曹東之地,一曰無婁。密之諸城有婁鄉,矣夷國也,所謂封祀而號東樓,繆。東樓與晉婁、穰婁異。”婁、樓、僂三字古代通用。東樓公的裔族大部分歸於殷,不願受奴役的部分樓(婁)人由今山東南遷或北遷。其中北遷的一部分又分為兩支,一支遷入東北,成為挹婁、豆莫婁,一支向西遷徙,形成樓煩、樓蘭。古漢語中的方言稱人為蘭,樓蘭即樓人之義,遷居地在今新疆羅布泊。至戰國時期趙國奪取樓煩西河之地後,樓煩被迫從今內蒙古鄂爾多斯遷往河套之西,成為匈奴的臣屬。趙武靈王奪取河套地區後,部分樓煩人西逃入同族樓蘭地,於戰國末建立樓蘭國。《史記·大宛列傳》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今羅布泊)。”西漢初,樓蘭依附於匈奴,故公元前170年冒頓單于致漢文帝書稱:“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三國,皆以為匈奴。”匈奴單于使居於西方的日逐王設定憧仆都尉,管理西域諸國。漢武帝擊敗匈奴後收復西域,樓蘭降伏。但因其國位於西域36國東端的要通口上,處於漢匈爭奪地,故樓蘭採取兩面討好之策以自存。樓蘭系華夏族所立之國,後融合了當地的塞種人羌人及少部分伊蘭人,又互相婚配,遂發生人種上的混血化,有歐洲高加索人種特徵。塞種人允姓,亦系炎黃後裔,與婁(樓)人的遠祖同宗。黃文弼先生論證說:樓蘭乾屍不分男女都戴著尖頂高硬帽,與古代塞種相同,從而認為樓蘭土人與塞種人不無關係並將他們歸入氐羌。何光岳《南蠻源流史·樓煩樓蘭西遷》釋:“婁人的象形文字也象戴著尖頂高硬帽。所以,樓蘭土人正是古婁人,基本民眾和統治者大多是黃種羌族的婁人,其餘則為伊蘭人,他們互相通婚融合而發生混血變化,也是自然現象。”並將他們歸入氐羌此外,樓蘭族中還有塞種人後裔。

漢昭帝時樓蘭王的兩面派行為引起漢室反感,帝派傅介子帶人潛入樓蘭殺其王立尉屠眷為王,將其王城由羅布泊西岸遷往南岸的伊循城(今若羌縣米蘭),另置伊循都尉鎮撫,又改其國名為鄯善。漢朝又在樓蘭故地設都護府、置軍侯,開井渠,屯田積穀。從羅布泊至渠犁亭燧相望,成為軍事和交通要地。羅布泊當時被樓蘭人稱為樓(又寫作牢)蘭海,漢人則稱其為泑澤、鹽澤或蒲昌海。許慎《說文解字》云:鄯善,西胡國也,從邑善,善亦聲。”段玉裁注曰:鄯是漢代初制。《水經注》云:“即釋氏《西域記》所謂二支北流,經屈茨,烏夷,禪善入牢蘭海也”;“東經樓蘭城南而東注,蓋坺田土所屯故城,禪國名耳。”由此知,鄯善又寫作“禪善”或簡稱“禪”國。岑仲勉《漢書西域傳地理校釋》上冊《鄯善》釋云:鄯為譯音,但鄯、善音回,初時何以不作鄯鄯(大慈恩傳》五)或善善(慧琳《一切經音義》),而偏作鄯善,此必有故。余嘗思之,鄯字應是肖音,善字應是命意”,“曰‘鄯’者象當日城國之原稱,曰‘善’者猶‘闐喜’,‘懷來’之易號(例如《車師傳》有通善君、鄉善君)。”何光岳《南蠻源流史·鄯善國的興衰》釋:“鄯與禪同音異譯,華教最重禪理,樓蘭人是最早接受佛教之國,其都城伊循的急讀音為禪,即鄯善,意為佛教城。善者良也,亦為佛經宣傳慈善之義,應起於佛教。”並將他們歸入氐羌此說是正確的。不過,在這裡應補充的是,佛教傳入中國一般認為是東漢明帝時期,西漢昭帝時西域有否佛教?回答是肯定的。因為陝西扶風縣法門寺佛塔地宮中已發現秦始皇時珍藏的舍利子佛骨,故可證西域在秦與西漢已有佛教的傳入。于闐、龜茲是佛教傳播中心。新疆和田已發現東漢初用印度佉盧文寫的佛教經典《法句經》。因此說鄯善國人信佛而稱禪善或禪國是可信的。鄯善遷王城於伊循城後,婼羌不復記載,顯然是被鄯善國吞併了。《後漢書·西域傳》在記載自敦煌出玉門、陽關後“涉鄯善”,而不再提涉婼羌,亦可說明它早就不存在了。漢明帝永平中鄯善吞併小國時只提到小宛、精絕、戎盧、且末,不見婼羌,則又進一步婼羌早已被吞併了。漢安帝時竇憲擊敗匈奴,西域諸國歸漢,復設西域都護、戊己校尉及其下屬宜禾都尉予以管理。1906年,斯坦因在新疆尼雅縣北遺址中發現有佉盧文書及東漢封泥,鑴刻篆文“鄯善都尉”,說明鄯善完全歸服了漢朝。鄯善國當在此時才遷王城於今鄯善縣地。樓蘭古城(今羅布泊西岸)東約六七公里處曾發現東漢墓葬區,經先後發掘清理,在一座保存較好的墓豎穴墓室中,發現青壯年男女屍體各四具,仰身直肢,交錯迭壓,顯然是戰爭中死亡者。“仰身直肢”則說明鄯善人仍是依漢族葬俗。墓區內發現有大量東漢絲織品,出土有漆、木器、五銖錢及銅鏡錢片,還有“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長壽光明”、“長樂光明”、“長葆子孫”錦,以及瑞獸紋、瑞禽紋、波紋錦等,充分說明鄯善國民眾已從遊牧轉入農耕,完全漢化了。

樓蘭城

被譽為雅丹中的“龐貝城”的樓蘭故城,位於羅布泊的西岸。西漢時的樓蘭既指樓蘭國,也是一個城市名稱,而東漢時的樓蘭則指的是樓蘭城,樓蘭城廢棄於前涼末。樓蘭城平面略呈方形,城牆按復原線計算,東城牆長約333.5米,南城牆長約319米,西和北城牆長約327米,面積約為108240平方米。城牆系用粘土與紅柳枝或蘆葦間築。東、西城牆設有瓮城,南、北城牆有城門。樓蘭城構造具有濃厚的中原色彩,它是漢通西域的咽喉之地。

發展現狀

自然風光

鄯善縣地處吐魯番盆地東緣,由北往南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依次呈現出三種不同的自然風光,形成天山景區、火焰山景區、庫木塔格沙漠(沙山)景區。天山景區以牧場風光、高山湖泊、松林峽谷烘托於天山一帶。火焰山景區從離縣城三十多公里的唐代赤亭起向西延伸,直達縣城以西五十多公里與吐魯番相連。火焰山因《西遊記》而聞名中外,它將鄯善分為南北兩個綠洲帶。在鄯善縣城南部地區,是神秘的庫木塔格沙漠(沙山)景區。庫木塔格沙漠區劃面積1880平方公里, 這片沙漠具有極為明顯的特點:一是沙漠的邊緣界線 非常清晰,其北部與辟展綠洲的邊界多年來變化不大,沒有明顯的向外擴展的趨向,一線之隔,一邊是大漠風光,沙潮起伏,一邊卻是江南秀色,小橋流水,綠樹成蔭;二是庫木塔格沙漠的風沙地貌美型齊全,面積雖不很大,但是代表了新疆各大沙漠的風沙堆積地貌類型,而且,這些風沙地貌類型也基本上包括了世界主要沙漠區的風沙沉積地貌類型。如果要看到這樣齊全的風沙地貌類型,至少要花幾個星期,行程數千公里,深入塔克拉瑪乾沙漠腹地才能做到,而在庫木塔格沙漠僅需2--3天,行程數十公里便可飽覽無餘;三是沙漠周圍還有極為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可以向世人展示乾旱地區的獨特風貌。

在縣城南2公里處庫木塔格沙漠的邊緣, 鄯善縣從90年開始投資建設了一座沙山公園,公園總面積13萬平方米,全園為沙漠遊覽區和綠洲遊覽區,集沙漠的神奇浩翰與江南秀色於一體。公園建成以來,每年接待遊客5萬人次以上。

庫木塔格沙漠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旅遊市場上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目前,鄯善縣正在積極努力申報將庫木塔格沙漠景區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庫木塔格沙漠將是我國第一個以沙漠地質地貌為主體景觀的風景名勝區,將為多層 次旅遊者提供獨具特色的科研、觀光、休閒、保健、探險、體育、訪古等多種類型的旅遊活動.

文物古蹟

鄯善縣自古以來為東西交通要道,戰略位置重要加之境內氣候比較乾燥,文物古蹟眾多,從新石器時代到近代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址、文物古蹟都有存留,主要有:七克台鎮南湖的唐代赤亭,東巴扎回民大清真寺,魯克沁唐代柳中城遺址和清代郡王府,吐峪溝元代千佛洞和 穆斯林聖地-吐峪溝麻扎,迪坎中石器時代遺址,漢墩阿克墩唐代烽火台,三十里大墩唐代烽火台,二塘溝唐代古塔和蘇貝什戰國一號古墓群等。其中吐峪溝千佛洞和吐峪溝麻扎是佛教、伊斯蘭教兩大文化的交匯中心,鄯善的文物古蹟可以稱得上是西域歷史、文化、自然的博物館。

獨特物產

鄯善縣屬典型的溫帶大陸乾旱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無霜期長,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了聞名世界的哈密瓜、無核白葡萄。在全國果品生產百強縣中,鄯善名列第33位。鄯善的瓜果品種多、質量優、風味獨特。鄯善縣葡萄品種已達550個,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葡萄品種最集中、最齊全的地區。依託瓜果發展特色工業產品,開發出具有濃郁文化特色的產品-"樓蘭"系列葡萄酒和"絲綢之路"朱古力系列葡萄乾。鄯善縣是葡萄、哈密瓜的真正故鄉,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共識,發展特色旅遊農業前景十分光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