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和[北京四中生物教師]

鄭春和[北京四中生物教師]
鄭春和[北京四中生物教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春和,人名,現為北京四中生物特級教師、北京四中網校生物主講教師、高考資深專家,曾經在新浪教育CCTV《百家講壇》對廣大高考學生進行輔導。

特級教師 鄭春和特級教師 鄭春和
北京四中生物特級教師北京四中網校生物主講教師高考資深專家成才之路與學術成果

在農村任教期間,他多次參加農業勞動,並利用自己在大學中學到的農業科學技術幫助農民解決了一些生產問題,在實踐中也積累了第一手實踐經驗。在農村中學教生物學,鄭春和教師深深體會到農村需要科學,農業科學技術是改變落後的農業生產面貌和農民致富的根本。理論聯繫實際是農村中學生物教學改革的關鍵。為此,鄭老師在牛欄山一中對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在這期間,鄭老師從農村需要出發,在專業技術人員和有豐富經驗的農民的配合下編寫了有關農業生產技術的鄉土教材,內容涉及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栽培、糧食保管、果樹育苗和修剪、甘薯溫床育苗、土豆和甘薯的冬儲、北京鴨、豬、紫貂養殖等。在生物教學中,鄭老師在使學生學習好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同學培養他們農業生產的一技之長。鄭老師以課堂教學為主,多種教學形式有機結合,開墾和建設了生物實驗園地,建設一個生物實驗設備齊全的實驗室,為生物學理論聯繫實際創造了一個好的教學環境。
1984年,鄭春和老師調入了北京第四中學。這是一所中外聞名的重點高中。這樣一所教學條件齊備、教師與學生素質較高的學校為鄭春和老師施展才華提供了一個新天地。在這裡,他擔任了生物教研組組長等職務,主動團結、調動全組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深入開展生物教學改革。並研讀教學理論,用於指導教學實踐,還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中學生物教學的改革之路。在四中,鄭老師在以下方面開展教學改革探索:
1.制定和實施更為完善的高中生物課程計畫。
長期以來,我國高中生物只有一門必修課,高中生物課程對實驗、理論聯繫實際重視不夠,為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和形成特長,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鄭老師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開展了對高中生物課程計畫的調整改革的探索。經過反覆實踐探索,鄭老師將高中生物課程劃分為:必修課、選修課、技術教育課和興趣活動課4種類型。
2.探討和制定高中生物教學目標
從1985年開始,經過四年的研究,鄭老師制定出高中生物必修課的教學目標,並以它作為指導教學活動的準則和評價教學質量的依據。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等人將學習的認知行為劃分並依次排列,有6個層次:知道、理解、套用、分析、綜合、評價。在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大綱中將認知行為目標簡化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個層次。結合我國高中的教學實際,又要著眼於今後10年的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在學習和借鑑現代教育理論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完善,鄭春和老師對高中生物教學目標的能力層次劃分為:記憶、理解、套用、分析和綜合四個層次。
3.編制知識能力分類表
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鄭老師編寫了“單元課題知識和能力分類表”。分類表簡明、重點突出,反映知識的內在聯繫,為課堂教學活動和測試題的編制提供了準則和藍圖(遺傳物質及其作用原理部分的知識分類表)。
4.最佳化教學過程,注重能力培養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下,教師憑藉教學媒體和教授活動,喚起、組織、指導學生為達到預期教學目標進行主動學習活動的過程。進行主動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教學系統。最佳化生物學教學過程是指從教學系統內諸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中考察教學活動,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恰當組織單元課內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手段與組織形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程式,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鄭老師最佳化教學過程中注重: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的主導作用的核心是啟發性,特別注意教會學生學習和思維;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他在教學中講究教學的藝術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恰當組織教學內容,選擇運用最佳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
(3)精心設計選用教學情景模式,鄭老師總結出以傳授知識為基礎,以科學思維方式訓練為核心,以形成性測度為工具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5.生物概念體系的教學研究
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掌握概念體系的學習方法,不僅有利於獲得基礎知識,還有利於培養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鄭老師對概念體系的教學研究成果是:
(1)注意相關概念之間的關係;
(2)注意掌握概念的途徑和方法,包括:類屬學習方式、概括學習方式、比較學習方式;
(3)運用概念的主要形式。
曾經在 新浪教育 CCTV《百家講壇》對廣大高考學生進行輔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