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1898~1958)

鄭振鐸(1898~1958)

正文

鄭振鐸(1898~1958)文學史家、戲曲史家、作家。筆名西諦、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浙江永嘉。五四運動時,他作為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學生代表和福建學生聯合會領導人之一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曾與瞿秋白、耿濟之等人合編《新社會》旬刊,並創辦《人道》月刊,宣傳進步思想。1920年,他和茅盾葉聖陶王統照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負責編輯會刊《文學旬刊》。又和茅盾、歐陽予倩等人組織“民眾戲劇社”,編輯《戲劇》月刊。後由茅盾介紹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負責編輯文學研究會叢書,從此致力於文學事業。1922年,鄭振鐸創辦中國最早的兒童刊物《兒童世界》,1923年起主編《小說月報》。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他和葉聖陶胡愈之等人合編《公理日報》,撰文揭露英、日帝國主義殘害中國工人的暴行。1927年3月,周恩來領導上海工人起義時,鄭振鐸等人組織上海著作人公會,參加臨時的革命政權組織──上海市民代表會議。同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被迫遠走歐洲。1929年初回國,1931年起任燕京大學教授,從事中國文學史的研究,並主編上海的《文學》月刊和北平的《文學季刊》。1934年後,任上海暨南大學文學院長,同時編輯《世界文庫》,並參加《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編輯工作。1936年6月,他和周揚、茅盾、葉聖陶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文藝界協會”,同年10月,他和魯迅郭沫若、茅盾、葉聖陶等21人聯合發表《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積極參加反帝反法西斯鬥爭。抗日戰爭時期,鄭振鐸在上海堅持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參加中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被選為理事。上海淪為孤島時期,他和胡愈之、周建人、許廣平等人組織“復社”,出版《魯迅全集》、《聯共黨史》、《列寧文選》、《西行漫記》等重要書籍。抗日戰爭勝利後,鄭振鐸不斷受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迫害,但他堅持創辦《民主》周刊,鼓動人民為爭取和平、民主而鬥爭。
1949年,鄭振鐸從上海繞道香港到北京,同年,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被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
鄭振鐸一生,著述豐富,主要著作有《文學大綱》、《中國文學史》(插圖本)、《中國俗文學史》、《中國版畫史圖錄》、《中國文學研究》、《俄國文學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基本建設與古文物保護工作》以及散文、小說集如《佝僂集》、《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桂公塘》、《取火者的逮捕》等。此外還有許多譯作。有《鄭振鐸文集》行世。他的《中國文學研究》收有他所發現的重要戲曲作品集《脈望館古今雜劇》,所編纂的《清人雜劇初集》、《清人雜劇二集》、《古本戲曲叢刊》1至4集,蒐集了大量戲曲珍本。這些書中,他寫有序言或題記、跋語,考索古代戲曲作家生平,闡發古代戲曲發展的源流,是研究中國戲曲史的重要參考資料。鄭振鐸是著名的古籍收藏家。所著《劫中得書記》,反映了他收藏古籍的苦心。他逝世後,所藏10萬冊圖書均已獻給國家。
鄭振鐸歷任文化部副部長、文物局局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緬友好協會會長,並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多次參加促進和平與文化交流的國際活動。1958年10月,他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出訪阿富汗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途中飛機失事遇難。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