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學校

鄒學校

鄒學校,湖南衡陽縣人,1963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育種與資源研究。1994年1月任院蔬菜所副所長,1996年4月任所長、黨支部書記,湖南湘研種苗中心總經理、湖南湘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1999年7月任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2000年9月任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2004年7月任黨委副書記,2005年2月任湖南省農科院院長。兼任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園藝學會理事長,湖南省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湖南農大博士生導師。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鄒學校鄒學校

1983年7月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蔬菜專業;

1986年7月獲得湖南農業大學農學碩士學位;

1994年1月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所副所長;

1996年4月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所所長、黨支部書記,湖南湘研種苗中心總經理、湖南湘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9年7月任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2000年9月任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

2002年12月獲得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

2005年2月任湖南省農科院院長;

2005年7月獲得南京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學位;

2016年當選國家特色蔬菜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

現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國家辣椒新品種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園藝學會辣椒研究會會長、湖南省園藝學會理事長、湖南省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蔬菜組組長,《園藝學報》、《中國蔬菜》、《長江蔬菜》編委,《湖南農業科學》、《辣椒雜誌》主編。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這次共產生了67位新當選院士,其中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國家特色蔬菜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鄒學校當選為農業學部院士。 鄒學校也是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之後,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的第二位院士。

研究領域

柏連陽、鄒學校赴三亞基地看望袁隆平院士 慰問基地科技人員柏連陽、鄒學校(右二)赴三亞慰問基地科技人員
主要從事蔬菜育種與資源研究。自1988年起,鄒學校研究員一直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從事辣椒遺傳改良與育種研究,在辣椒種質資源創製、育種技術創新、新品種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1.迄今為止,鄒學校研究員率領的辣椒團隊系統蒐集、保存國內外辣椒種質資源3219份,建立了我國材料份數最多、為全國蔬菜科研機構共享的辣椒種質資源庫。2.利用湖南優異種質資源經多基因聚合和系統選擇,育成的3個骨幹親本5901、6421和8214,被全國育種單位廣泛利用,育成辣椒新品種165個,占全國同期審定辣椒新品種的23.34%,是我國育成品種最多的辣椒骨幹親本。育成品種累計推廣面積達1.2億畝,占同期新品種推廣面積的42.07%,是我國育成品種種植面積最大的骨幹親本,累計新增社會效益584億元。3.鄒學校研究員在國內最先開展辣椒雜種優勢利用研究,選育了系列強優勢組合,突破了人工雜交規模製種技術,使我國辣椒生產20世紀就實現由地方品種向雜交品種更新換代。4.在骨幹親本6421中發現了易恢復雄性不育源,育成了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辣椒胞質雄性不育系9704A,明確了9704A不育的分子機理,創新了甜椒恢復系的選育方法,解決了我國辣椒雜種優勢育種中長期存在的三系配套組合優勢不強的問題。5.構建了辣椒多個重要性狀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率先在辣椒上引進“穿梭育種”技術。30年來,以鄒學校研究員為首的辣椒團隊成員育成辣椒新品種56個,其中獲國家獎的品種有42個,全面提升了我國辣椒品種早熟、豐產、抗病、抗逆、耐貯運、加工、機械化採收等育種水平,引領了辣椒育種方向。育成辣椒品種累計推廣面積6580萬畝,高峰時期約占主產區面積的50%,占鮮食辣椒麵積的80%以上,累計社會經濟效益326億元。在東南亞、非洲、中美洲等10多個國家推廣面積約1000萬畝,是目前全球種植面積最大的辣椒系列新品種。

主要成就

柏連陽、鄒學校(左一)赴三亞基地看望袁隆平院士柏連陽、鄒學校(左一)赴三亞基地看望袁隆平院士
鄒學校主持完成的研究項目“湘研11-20號、湘辣1-4號新品種的選育”,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該成果在辣椒品質育種、雄性不育育種和加工專用品種的選育等方面取得重大創新,湘研16號、湘辣2號、4號是我國第一個雄性不育三系配套的大面積種植的鮮食、制乾、加工用辣椒品種。主持的研究項目“湘研系列辣椒品種(湘研1~10號)的推廣”,200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該成果在辣椒親本的提純與擴繁、雜交規模製種技術、種子規模貯藏技術、種子質量的快速檢測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創新。鄒學校作為主要研究人員成功選育的湘研1號、湘研3-6號,是育種周期短、組合配套全、適應範圍廣、經濟性狀優良的辣椒系列組合,該成果獲199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四)。出版10多本專著,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致力科研成果轉化,據不完全統計,湘研辣椒品種在我國累計推廣3087.9萬畝,累計新增社會產值202.3億元,本單位取得直接經濟效益1.52億元。

個人榮譽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次(2003、2000年排名第一,1995排名第四)出版和主編專著16本,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1995年獲湖南省首屆“青年科技創業十傑”稱號1996年獲團中央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1997年、1998年連續兩年被省政府記一等功1998年獲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協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1999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湖南省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2年獲湖南光召科技獎 在國家級貧困縣瀘溪縣,鄒學校用20年的時間,推廣了興蔬301、興蔬皺皮辣、博辣紅麗、博辣紅牛、博辣紅艷、博辣5號等辣椒品種10餘種。因為產量高、回報豐厚,在當地帶領一大批農民脫貧致富。

中國工程院2017年當選院士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2017年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齡49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56.37歲。60歲(含)以下的57人,占85%;61歲至70歲(含)的10人,占15%,更多優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專家當選。新當選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業及醫院18人,占26.9%。本次增選共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以下名單按學部順序排列,同一學部內按姓名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9人) 鄧宗全|馮煜芳|何琳[海軍工程大學教授]|
黃慶學|孫逢春|王振國[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吳光輝[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夏長亮|周志成|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8人) 陳杰[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戴瓊海|劉永堅|劉澤金|
陸軍[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濱|譚久彬|王沙飛|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9人) 戴厚良|黃小衛|聶祚仁|潘復生[重慶市科委副主任]|
彭金輝|吳鋒[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指導教師]|張聯盟|
鄭裕國|周濟[中共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7人) 鄧建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毛景文|
孫金聲[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學博士]|湯廣福|
唐立[北京套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國法|王雙明|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8人) 陳湘生|鄧銘江|孔憲京|李華軍[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
吳志強[同濟大學副校長,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謝先啟|
岳清瑞|張建民[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6人) 陳堅[江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賀泓|蔣興偉|
王琪[四川大學教授]|吳豐昌|朱利中|
農業學部(8人) 包振民|蔣劍春|康振生|王漢中|張福鎖|
張守攻|趙春江[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鄒學校|
醫藥衛生學部(7人) 董家鴻[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李兆申|馬丁[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喬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田志剛[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王銳[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長]|張英澤[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工程管理學部(5人) 陳曉紅[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省委員會副主席]|范國濱|
劉合|盧春房|王金南|
外籍院士(18人) 安道琳|胡仕新|米耀榮|顧敏[浙江大學先進納米光子學研究所所長]|
雷歐·拉斐爾·萊夫|李凱[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史提芬·博伊德|尼古拉斯·佩帕斯|
松采夫·康斯坦丁·亞歷山德羅維奇|余艾冰|哈桑·卡雷姆|田村幸雄|
麥可·霍夫曼[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梅納赫姆·埃利梅萊赫|唐納德·格里爾遜|
尼古拉斯·羅伯特·萊蒙|韋伯斯特·卡維尼|比爾·蓋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