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魂丸

《外台》卷一引《古今錄驗》:還魂丸。

基本信息

拼音

huánhúnwán
《外台》卷一引《古今錄驗》:還魂丸

處方

巴豆(去心皮,熬)2兩,甘草(炙)2兩,硃砂2兩,芍藥2兩,麥門冬2兩(去心)。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寒4-5日,及數年諸癖,結堅心下,飲食不消,目眩,四肢疼,咽喉不利,壯熱,脾胃逆滿,腸鳴,兩脅里急;飛屍鬼注邪氣,或為驚恐傷瘦,背痛,手足不仁,口苦舌燥;天行發作有時,風溫不能久住,吐惡水。

用法用量

每服2丸,蔥、棗湯送下;小兒2歲以上,每服麻子大2丸,日2次。

注意

忌海藻、菘菜、野豬肉、蘆筍、生血物。

摘錄

《外台》卷一引《古今錄驗》
《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組成

膩粉1分,水銀1分,硫黃1分(同研),巴豆仁40粒。

主治

發背癰疽,一切膿腫。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熟水送下。疏下惡物,以白粥補之。此藥1丸治1人,曾無失者,才取下即時不痛,其瘡亦乾。

製備方法

上將巴豆單復排銚底,以三物按上巴豆令平,以瓷盞蓋之,四面濕紙搭合,勿令氣泄,炭火四向緩燒之,時於水中蘸挑底,少頃又燒又蘸,其盞上底內,滴水一點如大豆,乾則復滴,以三滴乾為度,候冷研,陳米飯為丸,作23丸。

相關文獻

•[附急救門]還魂草摘要:惡死吐痢不止不知何病不拘大小男女)用馬糞(一丸)絞汁灌之。乾者水煮亦可。(此扁鵲法也)
•[卷十九急救門]卒死還魂摘要:卒無藥,急於人中穴及兩足大拇離甲二分許,用艾丸各灸三五壯。或用碎瓷片刺少商穴及委中穴(見霍
•[卷第二十·雜病下備急第一]還魂湯摘要:之,徒棄財力,用之與朽木不殊。余以武德中合玉壺丸,時值天陰,其藥成訖,後卒不中用,終棄之。此
•[卷三雜療方第二十三]救卒死、客忤死,還魂湯主之方摘要:,便閉里實者,仲景用備急丸,可知無汗表實者,不當用備急丸通里,當用還魂湯以通表也。通里者,抑諸

中藥方劑之還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