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元丹

陰虛。左尺腎脈洪大或數。遺精尿血淋澀等症。丹溪大補陰丸。補陰丸。加味虎潛丸。相火妄動。

基本信息

拼音

huányuándān

《聖惠》卷九十五:還元丹

處方
砒霜5兩,消石半兩,白礬5兩,硫黃2兩。
製法
上藥各為細末,先固濟瓷瓶子一所,候泥乾,掘地坑子深一尺,內入灰,坐瓶子在其間,先下硫黃平攤,次安消石、砒霜、白礬,別取羅了石灰,填滿瓶子令實,以物蓋瓶口,便聚炭約20斤,上安熟火3-5兩,漸漸燒令通赤,住火自消,候冷取出,以絹裹懸在井中一宿,出火毒,細研,以水浸蒸餅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補益下元。主虛冷氣。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九十五

《扶壽精方》:還元丹

別名
不老丹、延年益壽不老丹、延年益嗣丹、延壽不老丹、延年益壽丹
處方
何首烏1斤(鮮者,只用竹刀颳去皮;乾者,米泔水浸軟刮皮。四制,忌鐵,砂鍋或瓦器盛酒,生脂麻蒸1次,曬乾;羊肉1斤蒸1次,曬乾;酒拌蒸1次,曬乾;黑豆蒸1次,曬乾。一方黑羊肉1斤、黑豆3合,量用水,上加竹炊笓置藥,蓋蒸熟透,曬乾),生地黃3兩,熟地黃3兩(酒浸,焙乾,各取末1兩),天門冬4兩,麥門冬4兩(米泔水浸,去心,各取末1兩),人參1兩(取末5錢),白茯苓(去皮)3兩(打成塊,酒浸,曬乾),地骨皮3兩(童便浸,曬乾,各取末1兩,忌鐵)。
製法
上取首生男孩乳汁6兩,白蜜10兩,煉同一器中,合前末為膏,瓷器貯,勿泄氣。
功能主治
千益百補。延年益壽。主諸虛。
用法用量
不老丹(《醫部全錄》卷三三一引《體仁彙編》)、延年益壽不老丹(《攝生眾妙方》卷二)、延年益嗣丹(《攝生眾妙方》卷十一)、延壽不老丹(《醫學入門》卷七)、延年益壽丹(《飼鶴亭集方》)。
注意
此方為陰虛血熱者宜之,諸陽虛者不可用。
摘錄
《扶壽精方》

《醫便》卷一:還元丹

處方
山藥(薑汁炒)、白茯苓(去皮)、小茴香、薏苡仁(炒)、蓮肉(去皮心)、砂仁(炒)、神曲半斤,粉草半斤(二味共炒1時,不可焦)。
製法
上為末,用黃牛胎犢一條,1斤以下者佳,熬膏,入糯米粉4兩,和成硬糊樣,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養脾補腎。主脾泄、腎泄
用法用量
方中除神曲、粉草外,余藥用量原缺。
注意
老人尤宜常服。
摘錄
《醫便》卷一

《理虛元鑒》卷下:還元丹

處方
遠志、杜仲、牛膝、補骨脂、山藥、茯神、鎖陽、五味、杞子、山萸肉、熟地、菖蒲。
製法
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虛勞,陽虛。
用法用量
淡鹽湯送下。
摘錄
《理虛元鑒》卷下

《臞仙活人心方》卷下

組成
犍牛肉不拘多少(去筋膜,切作棋子大片,用河水洗數遍令血味盡,仍浸1宿,次日再洗1-2遍,水清為度。用無灰好酒入瓷器壇內,重泥封固,用桑柴文武火煮1晝夜,取出焙乾為末,其至如黃沙為佳,焦黑無用。每用末半斤,入後藥1斤為則),山藥4兩(重用蔥、鹽炒,去蔥、鹽,為末),白茯苓4兩(用堅實者,為末),蓮肉4兩(去心,蔥、鹽炒),小茴香4兩(去枝梗,微炒香,末)。
功效
安五臟,消百病,能令瘦者肥,補虛損,實精髓,固元氣。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初服每日3次,服久後每日1次。
製備方法
上為末,用紅棗20個,蒸爛,皮肉相離撈起,剝去皮核,研為膏,加好酒入藥和劑為丸(切勿用麵糊、米飲之類),如梧桐子大,曬乾透心。
附註

《醫方類聚》引作“補養還元丹”

《醫統》卷八十五 組成
紫河車1具(即產婦胞衣,用米泔洗滌污濁,以新瓦2片合定,上下用文武火炕乾,為末聽用。婦性嫌惡,勿與知之,密將藥於別室中修合,與服亦不要言,致生疑惑),人參(上揀)1兩半,黃耆(蜜炙)1兩,當歸(酒洗)1兩,白朮(土炒)8錢,芍藥8錢,川芎8錢,熟地黃8錢,白茯苓8錢,牡丹皮8錢,肉桂炙5錢,甘草5錢。
功效
補氣補血,還元返本
主治
產後大虛,及一切虛勞。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酒或湯任下。未產之先備制各藥,為未,候產後便合為妙。
製備方法
上將熱地黃另搗外,余藥為細末,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不成,加老米爛飯搗之。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瀋陽方)

組成
益母草8兩,澤蘭2兩,茯苓4兩,香附6兩,當歸4兩,熟地4兩,白芍3兩,川芎3兩。
功效
補血行瘀。
主治
產後亡血過多,頭目眩暈,自汗心跳,或惡露不淨,腹疼發燒,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黃酒或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2錢重。

中藥方劑之還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