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斯水電站

在攔河壩址處,河道縮窄到寬約183m,水深36.6~54.9m不等。 北部非溢流壩位於溢洪道和船閘之間,高度在9.1~16.8m之間,長175.3m。 東部非溢流壩長141.4m,寬度為27.4~30.5m不等,中間橫跨東部魚道。

達爾斯水電站

Dalles Hydropower Station

概述

達爾斯水電站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以東145km處,在達爾斯市附近,壩址正好位於哥倫比亞河峽谷的出口處。工程以改善航運和發電為主,兼有灌溉、旅遊等綜合效應。工程於1952年2月正式開工,1957年第一台機組發電,1960年前14台發電機組建成投產,1973年擴裝8台機組,1974年擴機完畢,全部投產發電。
壩址處基岩為玄武岩層,估計厚達914m以上。有3條斷層,一條橫跨船閘,另一條從攔河壩底下通過,第三條橫跨攔河建築物的上游。這3條斷層均屬非活動斷層,施工期不會產生問題。每座建築物的基礎里均有與斷層有關的剪下帶,這些剪下帶一般與沖逆斷層呈小角度分布,位移很小。壩址基本地震烈度7度,設計烈度8度。
壩址以上流域面積61.4萬km2,氣候特點是夏季乾燥,冬季濕潤,多年平均流量5540m3/s,多年平均洪峰流量17000m3/s,實測最大洪峰流量35100m3/s(1894年6月)。水庫正常蓄水位48.77m,水庫總庫容4.1億m3,有效庫容0.65億m3,水庫面積38km2。

樞紐布置
工程主要建築物包括攔河壩及東、南、北非溢壩段和電站廠房、溢洪道、船閘等。壩頂全長2652m。
在攔河壩址處,河道縮窄到寬約183m,水深36.6~54.9m不等。攔河壩分兩期施工。第一期先修建溢洪道和廠房;第二期修建土石壩,土石壩全長610m,最大壩高90m,體積268萬m3。
非溢流壩段為混凝土重力壩,其上游面為垂直面,下游面坡度為1∶0.63,底部設有灌漿廊道。北部非溢流壩位於溢洪道和船閘之間,高度在9.1~16.8m之間,長175.3m。南部非溢流壩長465.4m,高度在22.9~33.5m之間,位於溢洪道與發電廠房之間。東部非溢流壩長141.4m,寬度為27.4~30.5m不等,中間橫跨東部魚道。
在溢洪道的北端建有單級船閘,整個船閘位於挖出的岩石上。閘室淨長205.6m,淨寬26.2m,正常提升高度為26.8m,最大提升高度為27.6m,閘檻以上的最小水深為4.57m。充水泄水系統為底部側向輸水廊道型。上下游均使用人字閘門。船閘充水時間為12min,泄水時間為15min,船隻整個過閘時間約為30min。
溢洪道為447.1m長、40m高的混凝土溢流結構,與河道水流方向垂直;堰頂高程36.9m,由23孔弧形閘門控制,每孔閘門高13.1m、寬15.2m,孔口單寬流量185m3/s,總泄洪能力為64900m3/s;下游有一長為51.8m的消能池,出口單寬流量154m3/s。
發電廠房為,長636.7m、寬72.8m、高61m,初期安裝了14台單機容量為7.8萬kW的主發電機,發電水頭26m,2台0.3萬kW的廠用機組,2台1.35萬kW的魚道抽水機組,總裝機容量達112.5萬kW,年發電量達81億kW·h。1973年增裝了8台發電機組,使總裝機容量達到了180.7萬kW,現在每年大約可發電93億kW·h。
工程施工
工程土石方總開挖量超過382萬m3,混凝土澆築超過352萬m3。
該水利樞紐採用土石圍堰截流,截流後立即加高土石圍堰,成為永久的土石壩,擋水發電。由於下游已建有邦納維爾水利樞紐,施工時最大水深達54m。設計截流流量為5700m3/s,在水中直接修建高土石圍堰,即後來的永久土石壩,壩體2/3處於水下。於1956年9月10日開始截流,1957年3月16日土石壩基本建成。土石壩處河床寬180m,河底傾斜,下跌到水深為60m的"大漩渦"深潭。1954~1955年廠房施工時把基礎開挖出來的石渣拋在河床,堆積厚度約30.5m,使河底高程從海拔以下30.5m增至海拔61.0m以上,共拋填76.5萬m3的岩石。土石壩為斜牆防滲,下游支撐體為片石,片石上為一層碎石和一層礫石,上游為砂礫石鋪蓋。片石為堅硬的玄武岩,塊重45.4~136.2kg,容重為2730~2890kg/m3。碎石級配良好,粒徑小於0.3m,礫石為間斷級配,粒徑小於0.1m,鋪蓋為級配良好的砂礫石,粒徑一般小於0.1m,其中35%~50%為砂。高程30.8m以下斷面(占河床大壩剖面的75%)是用後卸法填築的,鋪蓋也是用後卸法填築,僅上游壩腳處是下放到水下就地填築的,以防顆粒分離。截流時,實測流量3100m3/s,水頭1.2m,流速3.6m/s,使用的最大塊石重450kg,龍口合龍時改用1t塊石,最大日拋填強度7000m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