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都

江西鷹潭。因位於鷹潭市區南郊16公里處的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開篇描繪的名山,同時也是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鷹潭被譽為中國道都。

中國道都—江西鷹潭
因位於鷹潭市區南郊16公里處的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開篇描繪的名山,同時也是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鷹潭被譽為中國道都。

地理概括

鷹潭龍虎山
鷹潭市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信江中下游,地處東經116°41'至117°30',北緯27°35'至28°40'之間。東部、北部分別與上饒市的弋陽、鉛山、萬年、餘干接壤,南面、西面分別與撫州市的金溪、資溪和東鄉毗鄰,東南一隅與福建省光澤縣相連,史稱"東連江浙,南控甌閩,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門戶"。
2007年底全市總面積3554平方千米,市區建成區面積達53平方千米。總人口12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6萬人。
市樹為樟樹,市花為月季花。境內為中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年均降雨量1750毫米。

現任領導

市委書記:楊憲萍;市長:鍾志生

行政區劃

鷹潭市轄1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即月湖區、貴溪市、餘江縣。全市總面積3554平方千米,總人口109萬人(2002年)。市人民政府駐月湖區。郵編:335000。代碼:360600。區號:0701。
月湖區 面積 137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335000。區人民政府駐勝利東路。轄6街道1鎮1鄉。
貴溪市 面積2480平方千米,人口56萬。郵政編碼335400。市人民政府駐雄石路。轄3街13鎮7鄉(含1民族鄉) 。
餘江縣 面積 937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335200。縣人民政府駐鄧埠鎮。轄6鎮5鄉。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4)》,人口截至2002年底。 *
月湖區
月湖區地處江西省東北部,因境內西南有一奇岩,“岩洞半月形,洞臨白露河,河寬似湖”而得名。下轄童家、夏埠二個鄉鎮和四青、梅園、江邊、交通、東湖五個街道,面積1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萬人。
月湖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鷹潭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北部為市級黨政機關所在地,北部、中部屬商業和生活區,西站和東西兩端為工業區。
月湖區地理條件獨特,交通運輸極為便利,素有“六省通衢”之譽,如今更是成為上海經濟區和廣東經濟特區的中心地帶,是連線沿海發達地區和西部開發地區的重要橋樑。
月湖區自然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8.1℃,年均降雨量1774毫米,具有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點,生態適宜廣泛,宜耕、宜林、宜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有銀、鈾、瓷土、石灰石等三十多種。
月湖區鍾靈毓秀,風光旖旎。月湖岩位於白露鎮東,四周山嶺相連,一望無垠。山壠深處,隱一大岩,洞門半月狀,岩頂深圓,宛如滿月,故名“月湖岩”。距市區18公里處,更有國家級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乃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亦為正一天師道祖庭所在地,屬丹霞地貌,山奇水秀。上清“嗣漢天師府”為全國21座重點開放道觀之一,仙水岩戰國崖墓群更是國內罕見的文物寶庫。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月湖的整體投資環境日日臻完善。206國道(連雲港----汕頭)改造、320國道(上海----昆明)拓寬、滬瑞高速公路(上海-----瑞麗)和龍虎山大道、夏埠中大道、沿江大道、東湖景區建設等重大市政工程相繼開工建設,為月湖的加快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如今,月湖的各項基礎設施漸趨完備,各部門綜合協調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月湖的區域、人文、市政、環境和經濟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成為海內外商客的投資熱土。熱情好客的二十萬月湖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朋友來月湖觀光旅戲,投資開發,共創月湖美好明天。月湖充滿信心地鄭重承諾:投資月湖,是您正確而富有遠見的選擇
貴溪
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中游,“東連江浙、南控甌閩”。自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建縣,至今已1240年,1996年撤縣設市。國土面積2480平方公里,55萬人,轄18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7個林(墾殖、園藝)場。城市規劃面積34平方公里,建成區16.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5萬人。現為“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市”,被譽為“銅都銀鄉”。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貴溪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貴溪就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老一輩革命家朱德、王稼祥、方誌敏等都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留下過戰鬥的足跡,貴溪人民各個時期為中國革命英勇獻身的5540名烈士的鮮血灑滿了這塊紅色的土地。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浙贛、皖贛、鷹廈三條鐵路橫穿東西,縱貫南北,15個火車站連珠成串,境內營運里程達156.3公里。公路四通八達,320、206國道縱橫境內,上海至瑞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掛線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車,乘車貴溪至南昌1.5小時,達上海5.5小時,到杭州4小時,市、鄉、村公路網路相通。全市水運通暢,千里信江直通鄱陽湖。
土地肥沃,農業資源豐富。貴溪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南方最大早熟梨基地、江西省重點產材基地、長江防護林基地、國家儲備糧基地。全市耕地50萬畝、林地263萬畝、毛竹31萬畝、果業面積10萬畝、水面5萬畝;森林覆蓋率56%。境內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農業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礦藏資源豐富,品位極高。已探明儲量的有金、銀、鉛、鋅、鈾、瓷土、石膏、矽石、花崗岩等30餘種,其中冷水銀礦儲量為全國之最,雷溪石膏礦為華東之冠,上祝瓷土礦儲量、品位列江西省之最,花崗岩品種繁多,儲量達64萬立方米。
工業發達,經濟實力雄厚。駐有中央、省屬10多家大中型企業,有中國300強工業企業之一的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有亞洲最大、世界排名第十位、中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銅冶煉廠——貴溪冶煉廠,陰極銅產量達40萬噸,享譽“中國銅都”之稱;有裝機容量50萬千瓦的華東電網主力電廠——貴溪電廠,2004年11月已開工建設投資27億元、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二期工程;有全國四大磷胺廠之一,年產24萬噸複合化肥廠;有銀鋅儲量“華東之最”的銀礦及國家大型建築企業首鋼四建,中國有色十五冶等。全市地方工業迅速崛起。按照“五高”要求規劃建設了10平方公里貴溪市工業園,已投產企業35家,形成了銅材、光電子、建材、化工、醫藥食品等五大支柱產業。其中,南方照明公司、竹輝公司被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一批名、優、特、高、精、新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城市優美,人居環境適宜。具有工業、交通、商貿、信息、旅遊等諸多優勢和較強輻射功能,是贛東北地區中心城市。城市基礎設施完善,道路循環互通;城市空氣清新,主要指標達標;完成了老城區主要街道改造和城南區開發,已初步形成“顯山、露水、綠色”的生態城市。
風景獨特,旅遊前景廣闊。地處龍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山、五府山等“五山環繞地”,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區龍虎山、中國道教聖地“嗣漢天師府”、象山森林公園、上山修竹山莊、白鶴湖、鬼谷洞、香爐峰、三陽硐府等自然景觀;還有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書院、贛東北紅色根據地遺址、畲族風情、四大古鎮、明清建築群等人文景觀。
政策優惠,投資環境優越。削減了行政審批事項,規範了行政審批和收費行為,完善了稅費、用地、融資等方面優惠政策,設立了聯合辦證中心和經濟環境投訴中心,營造了“親商安商富商”的社會氛圍。貴溪已成為投資成本低、回報率高的熱土
餘江縣
地處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中下游。轄11個鄉鎮、7個農墾場,土地面積936平方公里,人口35.5萬。交通便捷,區位優越,境內浙贛、皖贛鐵路、320、206國道、311、景鷹高速公路縱橫交錯,距上海、福州、溫州等發達地區均在八小時經濟圈內。人文薈萃,歷史豐厚,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賦詩頌揚過的地方,近代文化旗手鄒韜奮的故鄉。
“十五”期間,餘江人民在血防精神的鼓舞下,緊緊圍繞“超常發展、加速崛起”的奮鬥目標,奮發努力,開拓進取,經濟社會取得了顯著成績。2005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4.8億元,年均增長11.9%,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財政總收入1.02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工業經濟特色紛呈,醫藥、雕刻、微型元件、眼鏡、銅材加工、輕工五金等六大支柱產業迅速壯大,是全國眼鏡之鄉、雕刻之鄉、江西最大微型元件生產基地。開放型經濟蓬勃發展,五年累計引進縣外資金28.5億元,是“九五”期間的10倍,縣工業園區形成一園四區(眼鏡、銅材加工、微型元件、輕工五金)發展格局,2006年被列為省級工業園。農業產業化快速推進,苗木花卉、生豬、花生、葛等特色優勢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是“中國葛之鄉”,華東地區最大花生貿易中心。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河兩岸三組團”的水景園林城市漸具雛形;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7.5億元,完成重大建設項目40餘項。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67元。
回顧過去,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十一五”時期,全縣人民將繼續弘揚血防精神,以只爭朝夕的姿態,克難攻堅的拼勁,超常發展的舉措,奮發圖強,開拓進取,在全面建設和諧小康社會征程中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龍虎山
中國道教第一山——龍虎山位於鷹潭市西南郊20公里處,是中國道教發祥地,旅遊資源豐富,區域優勢明顯,是鷹潭市最主要的旅遊資源。整個景區規劃面積320平方公里(其中,龍虎山景區管委會管轄範圍總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包括上清宮、正一觀、仙水岩、應天山、馬祖岩、洪五湖六大景區,景區內共有99峰、24岩、108處自然和人文景觀。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秀美多姿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謎是龍虎山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三大特色。目前,龍虎山景區集七個“國家級”稱號於一身,1988年龍虎山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2月被批准列為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1月被評為全國“4A”級風景旅遊區,2001年3月被批准列為全國第一批國家地質公園,2001年6月龍虎山仙水岩崖墓群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7月龍虎山九曲洲農業觀光園被命名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上清天師府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保護宮觀。2003年4月龍虎山又率先在江西省各大景區中同時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鷹潭精神

鷹潭精神:小市要有大作為

歷史沿革

鷹潭以駐地舊名鷹潭坊得名。其信江南岸龍頭山,南接市區,北臨信江。傳說園中的龍頭山上有許多大樟樹,而山麓下有一個深潭,許多老鷹經常在這一帶盤鏇飛舞。樹影婆娑,潭水清幽,“漣漪鏇其中,雄鷹舞其上”,成為一道絕美風景,眾口相傳,鷹潭由此得名。
秦隸屬九江郡餘干縣。唐永泰元年置貴溪縣轄鷹潭,稱鷹潭坊。唐以來屬貴溪縣地。明萬曆年間曾設神前司。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置鷹潭巡檢司,同治三年(1864年)設鷹潭鎮(一說為同治四年),屬貴溪縣。
1949年5月7日在鷹潭鎮成立貴溪督察專員公署,9月15日建制撤銷。1957年1月升為縣級鷹潭鎮。1958年復為貴溪縣轄鎮。1960年7月再次升為上饒專區直轄縣級鎮。1979年3月改鎮為縣級鷹潭市,屬上饒地區。
1983年7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改為省轄市,原縣級鷹潭市境置月湖區,上饒地區貴溪、餘江2縣來屬。1996年貴溪撤縣設市。
2003年底,總人口106.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2萬人。2004年底,總人口10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1.3萬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鷹潭市轄1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9個街道、20個鎮、12個鄉、1個民族鄉。

鷹潭交通

鷹潭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浙贛、皖贛、鷹廈三條鐵路幹線在鷹潭縱橫交匯,貫通大江南北;206、320國道和311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和濟廣高速橫貫全境,迎來送往四方賓朋;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向西流入鄱陽湖與長江水系貫通,維繫八方情感。鷹潭已建成鐵路和公路的“雙樞紐”。
最新動態 :1、江西鷹潭與廣東汕頭之間將擬建鐵路(簡稱“鷹汕鐵路”)。目前,該鐵路已列入鐵道部鐵路建設中長期規劃,鐵路總長約780公里,其中江西省境內約550公里,廣東省境內約230公里,擬按國鐵Ⅰ級標準建設改造,雙線電氣化,設計時速為每小時200公里。該線北起阜陽,向南經六安、安慶跨長江,過東至後進入江西景德鎮,利用皖贛鐵路至鷹潭,經金溪、南城、南豐、廣昌、寧都、瑞金、會昌、尋烏至廣東梅州與廣梅汕鐵路接軌,利用廣梅汕鐵路至汕頭,江西境內新建線路里程為522公里。
該線將改善我國中東部地區南北向幹線網距過寬的狀況,有效緩解京九鐵路的運輸壓力,同時也將為我國中部安徽、浙江等省市開闢一條新的出海通道,對於加快中部地區崛起具有重要意義。該線覆蓋江西“井”字型骨架城鎮空間布局體系中的兩次軸之一——沿323國道城鎮發展次軸帶,途經廣昌、寧都、會昌、尋烏等眾多鐵路空白的革命老區,對於促進江西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和資源開發,提高全省鐵路覆蓋率,強化江西出海通道具有重要意義。該線力爭在2010年底開工建設,2015年前建成通車。
2、規劃實施皖贛複線改造
皖贛線北起寧蕪銅線的火龍崗車站,向南途經宣城、黃山、景德鎮、樂平、萬年,在貴溪車站與滬昆線接軌,線路全長約540公里,其中江西境內約220公里。
本線北端通過蕪湖樞紐銜接淮南、寧蕪、宣杭各線,南端通過鷹潭樞紐銜接滬昆、鷹廈各線,是安徽等地區通往福建、江西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贛西地區對接長三角中的蘇南地區的重要通道。結合江西省關於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經濟發展訴求和路格線局背景,本次規劃對該項目路網功能及技術標準採取如下定位:
貴溪~景德鎮段按新建200公里/小時速度目標值、雙線電氣化鐵路方案,功能以客為主,兼顧少量快速貨運,從而形成鄱陽湖城鎮群城際快速客運網東段。既有皖贛線貴溪~景德鎮段承擔貨物運輸,兼顧少量普速客流;
景德鎮~黃山段沿既有線增二線,結合地形和線路條件適當提速,主要承擔貨運併兼顧少量普速客流;皖贛線大量快速客車在該段可經由九景衢鐵路景德鎮~騖源段、京福快速鐵路騖源~黃山段運行。該線計畫2009年上半年開工,2012年前建成。
3、規劃建設滬昆客運專線杭州至長沙段
滬昆客運專線杭州至長沙段東起杭州,途經金華、衢州、上饒、鷹潭、南昌、新余、宜春至長沙,與既有路網幹線滬昆線基本平行,線路全長約900km,其中江西省境內約530公里。
該線是我國四縱四橫客運專線之一上海~杭州~長沙~貴陽~昆明客運專線的重要組成,是未來華中與華東地區的客運主通道,對於緩解滬昆線運能緊張狀況、實現滬昆通道客貨分線具有重要意義。該線也是江西省通達長三角地區及長株潭城市群最為便捷的通道,同時通過銜接京廣客運專線和滬昆客運專線長沙至昆明段,可實現江西省與珠三角及西南地區的快速通達。該線計畫2009年下半年開工建設,2012年前建成。杭南長客運專線時速將達200公里以上,並在鷹潭停靠,為此將在鷹潭境內新建一個站點。屆時,市民乘列車去杭州或長沙,時間將大大縮短。

氣候資源

鷹潭市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豐沛、日照充裕、無霜期長的特點。在春季因冷暖交替,天氣多變;汛期常有暴雨,有時釀成水災;盛夏酷熱;秋季天高氣爽;往往有伏、秋旱發生;冬季較溫暖、霜雪較少。按氣候標準分季,則冬夏長而春秋短(春季70天、夏季120天、秋季62天、冬季113天)年平均氣溫18.1℃;最熱月(7月)平均29.7℃,最冷月(1月)平均5.6℃,年極端最高溫度41.0℃(1991年7月23日出現在鷹潭),年極端最低溫度-15.1℃(1991年12月29日出現在餘江),≥0℃以上的正積溫平均為6586.4℃;≥10℃的有效積溫達5705.6℃;持續天數平均有252天。無霜期平均達264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889.2毫米,平均降水日數有186天;汛期(4至6月)降水占全年的48.3%,旱季(7-9月)占20%。一日最大降水量為281.2毫米;最長連續陰雨日數為17天,最長無降雨日數為51天。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08.5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輻射年總量為63.1千卡/平方厘米,4-10月光合有效輻射總量為37.9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氣候特點適合亞熱帶各種動植物的生活生長和繁衍。

自然資源

土地 現有工業用地存量5000畝
礦產 主要礦種有銀、鋁、鋅、鈾、稀土、石膏、瓷土、矽質原料。礦泉水、花崗岩和建築用砂岩等,冷水銀鉛鋅礦是目前我國最大的銀鉛鋅礦床,羅塘石膏礦區石膏儲量居全省之首,瓷石和矽質原料為我市潛在優勢礦石。
農業 鷹潭農業資源豐富,有耕地82.5萬畝,其中旱地7.8萬畝,水田74.7萬畝。近年來,鷹潭市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已形成了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水稻、三元雜交豬、南方早熟梨、花生、筍竹、葛根、天師板栗、蔬菜、茶葉、綠化苗木、花卉。
林業 全市林地面積299.8萬畝,活立木蓄面積675萬立方米,其中:毛竹林面積36.6萬畝,毛竹立竹5050萬株,全市建立了以杉木為主的速生豐產商品林基地11萬畝、毛竹豐產林基地15萬畝、名特優經濟林基地17.8萬畝,綠化苗木花卉基地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5.1%。年商品材採伐限額6萬立方米,毛竹採伐限額滿足要求。
旅遊 鷹潭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位於市區南郊16公里處的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開篇描繪的名山,被譽為“華夏道都”。它集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保護宮觀和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等眾多品牌於一身,被世人稱為“洞天福地、人間仙境”。
水資源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41.22億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淺層地下水)為6.29億立方米,全市全年地表水源供水量為10.47億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為0.22億立方米,全市總用水量為10.69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22億立方米。

歷史文化

鷹潭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公元前16~11世紀的商代中晚期已成中國陶瓷生產的一個重要基地(角山窟址群的發掘曾在中國考古界引起巨大凡響),秦至唐代一起由余汗縣(今餘干縣)管轄(中間曾一度劃入晉興縣管轄),唐代稱鷹潭坊。唐末置貴溪縣,鷹潭劃為貴溪縣轄地;明萬曆在鷹潭設巡檢司,清乾隆定名鷹潭司,同治四年(1865)改名鷹潭鎮,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6年。1957年1月升格為縣級鎮,1958年4月又降格為貴溪縣轄地;1960年7月再次升格為縣級鎮,1979年撤鎮設市。1983年7月升格為省轄市,原縣級鷹潭市區域改為市轄月湖區,同時轄貴溪縣、餘江縣。1985年7月,被列為我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國家計委在《2000年全國城市發展戰略重點》中,又把鷹潭確立為“沿鐵路幹線重點發展城市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的古越崖墓懸棺已成千古之謎。一代理學宗師宋陸九淵在貴溪創辦了“象山書院”。明代宰相夏言和現代著名新聞先驅鄒韜奮先生就誕生在這裡。當代“木雕之王”全國著名私營企業家張果喜、“蛇王”舒普榮、“蟻王”楊思齊享譽中外。
古文化飲譽海內外。《水滸傳》開篇重筆描繪的龍虎山位於市南20公里處,是道教發源地和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世家”的世居之地,號稱“中國道家第一山”。龍虎山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戰國大型崖墓群珠壁聯合為特色,在全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獨樹一幟。龍虎山有99峰、24岩、108個自然景觀。整個景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包括上清宮、馬祖岩、洪五湖、仙水岩和龍虎山六大景區。上清宮即嗣漢天師府,是歷代天師行道、起居之所,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道觀之一。相傳在東漢順帝年間(公元126—144年),張道陵來此煉丹成仙,開創道教,濟世救人,迄今已有1800餘年。仙水岩景區有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型崖墓群,是國家罕見的文物寶庫,2001年度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虎山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構成的三絕:溯道教之源,攬灕江之勝,探崖墓之奇,已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旅遊勝地。
鷹潭是江西省轄市,地處江西東北部,屬下貴溪市史稱“東連江浙,南控甌閩,扼鄱水之咽喉,阻信江之門戶”。總面積3554平方公里。東北部分別與上饒地區的弋陽、鉛山、萬年、餘干接壤,西南面分別與撫州地區的資溪、金溪毗部,東南方向與福建的光澤縣相連。
轄區屬南嶺準地槽邊緣的信江凹隔帶,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南邊為山林峻岭與武夷山脈相連,最高點浪港山陰蔡峰海拔1541米;北端繫懷玉山脈綿延之丘陵,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線充足,無躇期長,四季分明。
屬下貴溪市同時也是新興的銅業、能源和化工基地,現已初步形成了冶煉、電力、化工、機械、建材、醫藥、食品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全球最大的工藝木雕生產企業,全國規模最大、產量最高、技術設備最先進的銅冶煉企業,亞洲儲量最大的銀礦,江西省第二大的火力發電廠,磷銨複合化肥廠躋身全國同行“四強”之列。
餘江縣是鄒韜奮先生的故鄉,是全國血防工作的一面紅旗。1958年,毛澤東同志欣聞餘江縣消滅血吸蟲,夜不能寐,揮毫寫下著名的七律《送瘟神二首》。月湖區還發現了迄今3000多年的商代古窯址,把中國的陶瓷生產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該發現被評為2002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鷹潭教育

【鷹潭職業技術學院】

鷹潭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著名科學家、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朱伯芳教授擔任學院名譽院長,並長期聘有10餘名省內大學的知名學者作為客座教授。學院2005年教職工達222人,專任教師達168人,教授7人,副高職稱79人,碩士研究生22人,研究生課程結業45人,並擁有一批國家及省、市級優秀教育工作者和拔尖人才。聘有外籍教師3名。學院辦學條件優越。2005年擁有目前江西省一流的天文台和生物標本室,鷹潭市最大和裝備最先進的數字圖書館,藏書量12.88萬冊;建設了快速、便捷的校園網路系統,有教學用計算機500餘台;配有語音室、理化生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電子數碼鋼琴室、電子電工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等10多個專業實驗室;建有教學樓、科技樓、綜合樓、藝術樓、培訓樓、風雨球場等教學科研場館和標準化的學生公寓、健身房;綠地面積占總面積的45%,校內水影松風,樹木成蔭,花草飄香,環境舒適宜人。學院堅持揚優辦學和特色辦學,以就業為導向,對接市場,大力進行學科專業調整。現設有6系1部和中職分院共8個教學單位34個專業,招收高職類、師範類、五年制國中起點專科類三大塊專科生和部分中職生。建成了旅遊管理、機電一體化等一批就業前景看好的重點、特色專業。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為60%,年度就業率達80%以上,並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寧波等地建立了10多個較為穩定的就業基地。學院立足於培養技能型、套用型、創新型的複合型人才,推行“健全人格+複合專業+現代技能”的三元培養模式,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構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學生技能考核及目標評價體系。經批准設有全國計算機高新技術考試站、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點、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點、全國國語水平測試點、江西省直轄的職業技能鑑定所等職業技能鑑定機構,為學生鍛鍊職業技能,謀求就業途徑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院以生為本,落實有關資助政策,通過設立獎學金(含優秀獎學金、單項獎學金、優秀新生獎學金)、助學金,提供助學貸款,發放困難補助和開闢勤工助學崗位等方式,構建全方位、多元化的資助體系,做到學優有獎,並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每年落實資助經費150萬元以上。學院堅持走產、學、研一體化辦學的道路,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內部管理機制改革和後勤社會化改革,教學質量、學生綜合素質和後勤服務水平逐年提高。近年來,學生在全國及省市一系列大賽中屢獲好成績,有近80人次獲省市大賽冠軍,藝術團體幾乎承擔了鷹潭市所有的大型演出任務。教師教學科研成果顯著,近年共出版專著20部,發表論文300餘篇,課題立項30多項,3人獲全國優秀教師曾憲梓教育基金獎,1人為“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個人”,1人為“省級教學名師”,1人為“省級中青年骨幹教師”。2002年,學院黨員大會確立了到2007年建成“合格的初具特色的職業技術學院”的奮鬥目標,制訂了五年發展規劃和十年遠景目標,即:三年夯實基礎,五年評估達標,八年特色鮮明,十年爭創一流。全院教職員工正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十足的工作幹勁,紮實的工作作風為實現上述目標而努力奮鬥。
【鷹潭一中】
在2005年度鷹潭一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市委、市政府確立的“小市要有大作為”的戰略目標,開拓創新、勇於進取,努力“創一流、創特色、創名校”,學校各項工作在前幾年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上,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本年度學校獲得“第十屆江西省文明單位”、“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和“全省教育系統先進工會組織”榮譽稱號,校長李木生榮膺了“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鷹潭一中在2005年高考中再創佳績,學生鍾原、鄒兵建分別以667、651分奪得全市理科文科第一,其中鄒兵建列全省文科第四名。全市理科前10名中,鷹潭一中占6名,全市文科前10名中,鷹潭一中占5名;600分以上總計42人,占全市600分以上人數的41%。居全市中學之首。一本錄取人數216人,創歷史新高,居全市之首。有9名學生錄取清華北大,居全省第三。鷹潭一中2005年學科競賽又獲豐收,共奪得6項全省第一,共有19名學生獲全國一等獎(江西賽區)創歷史新高,列全省第一,物理競賽獲江西賽區團體總分第一名;化學競賽和生物競賽分別獲江西賽區團體總分第二名;數學競賽區團體總分第四名。
貴溪一中
貴溪一中坐落在新興銅都貴溪之信江南岸、三峰山下,創辦於1945年,1980年被批准為省重點中學。學校現在占地面積120畝,規劃用地311畝,現有校舍面積54000餘平方米。貴溪一中的前身是南宋時期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象山書院,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學校現有在校生近5000人,教學班80個,教職工近300人。曾先後被授予“全國綠色學校”、“全省文明單位”、“全國園林綠化學校”、“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2004年、2005年高考共有八位同學被北大、清華錄取,一本、二本上線人數大幅度攀升,2005年高考二本574人,遙遙領先於鷹潭市其他學校,2004年3月,貴溪一中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首批36所“省優質高中建設工程”建設學校。2005年底,學校一期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四棟教學樓、一棟電教樓、一棟教師業務樓、一棟學生食堂都已完工投入使用,總計建築面積4萬餘平方米,同期完成地面花崗岩美化、綠化及瀝青路面鋪設、圍牆改造等附屬工程,並改造學生公寓面積7000餘平方米,給教室配置了語音單元、背投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共投入資金4500餘萬元,初現現代化學校規模。

【餘江一中】

餘江一中創建於1957年秋,原占地112畝,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是一座碧水依傍、蔭濃花香的園林式學校。現有72個教學班,4600餘名學生,230名教職工,是江西省首批重點中學,是國家教育部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實驗學校、江西省中國小教育教學研究實驗基地,先後榮獲“省電化教育活動先進單位”“江西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省五四紅旗團委標兵”等榮譽,並多次榮獲省“文明單位”。餘江一中歷任領導以“團結、求實、創新、進取”為校訓,以“服務興校,愛心立人”為辦學宗旨,積極探索創建優質高中之路。近年來,向國家輸送了6000餘名優秀人才,其中有全市第一個少年大學生張軍,有王德軍、何莉、吳藝群、毛葉菲、張雲帆等近三十名市文理科狀元,有40餘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有近200人獲碩士學位,50來人獲博士學位。餘江一中以良好的校風學風在全省教育教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教學成績遠近聞名,高考成績連年豐收。2005年高考文理科二本上線率分別位居全省第五和第六位,文理科平均分分別位居全省第八和第五位,4人上北大清華線,一人被北大錄取;餘江一中在全國數理化、作文等競賽中也是捷報頻傳,共有近300人獲全國獎項。2005年共有9人獲全國一等獎,27人獲全國二、三等獎,物理獲省團體一等獎,化學獲省團體第三名,生物獲省團體三等獎,綜合成績躋身全省前列。

鷹潭旅遊

1、難以忘懷的人間仙境——仙水岩。仙水岩是龍虎山六大景區之核心,碧水丹山的山水文化、華夏一絕的崖墓文化和久遠純樸的古越民俗文化渾然一體,使她成為國內獨一無二的高品位景區。這裡“一條澗水琉璃合,萬疊雲山紫翠堆”,山因水活,水因山媚。四季有佳景、四時不相同。春遊,水青山黛、艷陽融融,岩峰若明若暗、水波或皺或舒;夏遊,清溪流翡翠、山蔭草木香;秋遊,錦崖如屏、倒影斑斕,紅樹迎霜、落英繽紛;冬遊,銀蛇飛舞、澄江似練,萬千鷺鷥繞岩盤鏇,好象在與遊人共迎新春。
2、綠色醉人的生態王國——天門山。天門山生態遊覽區位於上清古鎮的東南5公里處,是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峰巒連綿,瀑布疊飛,綠樹婆娑,珍禽歡歌,環境幽靜,天人合一。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到5—31萬個,堪稱天然氧吧。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造就了她茂密的森林和繁多的物種,其中許多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二級和省級保護。人類生活源於森林,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是現代人所嚮往並且是旅遊的最高境界。天門山就是這樣一個綠色醉人的生態王國。
3、縱觀龍虎的絕頂仙境——仙人城。仙人城素稱仙岩,為一座巨峰,東鄰瀘溪河,遠遠望去,四面陡峭。山上到處洞穴中通,石竇如井,茂林修竹,雲蒸霞蔚。此山之所以叫仙人城,是因為它自古就是“仙人”所居。魏晉時,第四代天師張盛就在此山之頂修建廟宇,即今日“兜率宮”,塑老子神像,以誦老子功德;宋熙寧年間,寶月禪師自浦城來此建寺,香火興旺。2002年4月,在仙岩之巔發掘出的曠世文物——七層“靈函”,就刻有“寶月行源,心記淨空”的字樣。唐代大詩人顧況的《安仁港口望仙人城》,把仙人城描寫得仙氣縹緲,令人神往。現在,橫跨絕壁的仙風橋和環山游步道已全面貫通,登臨絕頂,龍虎山九十九峰龍騰虎躍之雄峻盡收眼底,恰似“千尺雲崖上,仙城白蓮開;徘徊凌絕頂,好景勝蓬萊”。
4、色彩斑斕的丹霞勝地——象鼻山。象鼻山位於瀘溪河東側,與清澈見底的河水並駕齊驅,形成龍虎山水陸聯游的最佳線路。這裡一座形象逼真、巨大無比的天然石象立於山中,碩大的象鼻似乎從天而降,又深深扎入大地之中,惟妙惟肖、靈性暗蘊,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神象”。象鼻山遊覽區是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重要組成部分。區內峰崖崔嵬,紅流奔騰,赤壁四立,綠樹上覆,藤蘿倒掛,瀑布斜飛,極具奇、險、秀、美、幽之景觀特點和千姿百態的造型特徵,是難得的一處丹霞地貌的景觀集錦和科考、休閒之地。
5、舉世無雙的天下絕景——仙女岩。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龍虎山的自然景觀仙女岩,卻是華夏唯一、域外無雙的奇中之奇!這一絕景,深藏於瀘溪河畔的曲徑幽處,坐南朝北,數十丈高,其形態逼真,自然平和,毫不忸怩作態,被稱為“大地之母、萬靈之源”。這一約景集高貴與平易於一表,兼巧俏與敦厚於一身,踞萬仞之上、俯億兆生靈。山有絕景當為名山。龍虎山擁有此景而聞名,仙女冉又飽蘸著龍虎山文化更平添了濃濃仙氣。
6、引人入勝的江南小村——無蚊村許家無蚊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出入靠船筏,耕作在彼岸。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江南小村,卻隱藏著一個千古不解的神話——四季無蚊。唐末時,許家村老祖相一公打獵至此,早上掛在樹上的竹茼飯,到中午時仍然溫熱如初,認為此地有神靈之氣,是居家的風水寶地,於是舉家遷居,至今衍嗣40餘代。村內民俗館陳列的生產、生活用具,展示著百姓勞動的艱辛和生活的情趣;傳統的婚俗表演,濃縮並表現出平常百姓最真實和最快樂的人生追求。到村內一游,已成為廣大遊人“龍虎山之旅”的必選項目。
7、古風古貌的千年古鎮——上清古鎮。上清古鎮是一個道教文化非常濃郁的古鎮。鎮名的來歷就出自道教。所謂“上清”就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中“靈寶天尊”所居住的禹余天之上清仙境;唐武德八年開始設鎮,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古鎮群山環抱,依水而建,環境優美,文化豐富,名人薈萃,古風猶存。唐代高僧馬祖道一曾建應天廟,發展了佛學禪宗一派;南宋儒理學家陸象山曾建象山書院,成為南宋四大書院之一;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就在隔河相望的桂洲村;而幾十代天師及其子孫更是在這裡繁衍生息,掌管天下道教事務。鎮內的長慶坊、留候家廟、天師府、上清宮、東嶽宮、天源德藥棧、天主教堂等名勝古蹟仍歷歷在目。尤其是整條古街的民居、店鋪、臨河的吊腳樓、古碼埠依然保持著明清建築的遺風,並散發著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記錄著歷史的繁榮與昌盛。遊人在古鎮吊腳樓內用膳品茶,憑水臨風,便可真正領悟到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陶然意境。
8、五斗米道的發祥之地——正一觀。魯迅先生說的好:中國根底全在道教。而中國道教發祥地就在龍虎山麓的正一觀原址。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率弟子入雲錦山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雲錦山便由此而改名為“龍虎山”。第四代天師張盛回龍虎山,為祭祀祖天師而興建起“祖天師廟”,每逢三元節,登壇傳錄,各地學道者紛至沓來,形成了“晝夜長明羽人國”的繁華景象。桑海滄田,“天師廟”也幾經修葺,名稱也多次更改,明嘉靖時改為“正一觀”至今。現在的“正一觀”,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築風格重建,並吸收了明、清時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藝術特點,整個建築灰瓦白牆,古樸典雅,氣勢雄偉,仙骨傲然。
9、華夏唯一的仙家府地——天師府。天師府是歷代天師生活起居和祀神的處所,占地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建築群,坐落於上清古鎮中部,背靠西華山,南對琵琶峰,門臨瀘溪河,依山帶水,氣勢恢宏。府內豫樟蔽目,鳥栖樹頂,環境清幽,恰似仙境。作為道教領袖的私第園林,在中國絕無僅有。
10、中國道教的神仙都會——上清宮。上清宮是歷代天石闡教演法、授錄傳度和歷代高道修身養性之所,素有“道教總會”、“神仙所都”、“百神受職之所”的美譽,坐落於上清鎮東首九龍聚會的風水寶地中,溪山環拱、仙靈都會。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108將就誕生於此,且由此演繹的故事,膾炙人口,婦蠕皆知。現在的上清宮,突出“俊逸、柔美、醇和”的特點,巍峨壯觀,莊嚴肅穆。福地門、下馬亭、靈星門、鐘鼓樓、東隱院、伏魔殿、鎮妖井重見天日,在現了當年香火繚繞、道樂悠揚的都會景象。現在,她正與正一觀、兜率宮、天師府、東嶽宮、留侯家廟形成眾星拱月之勢,使龍虎山“道教朝聖游”的內涵愈益豐厚。
11、四季飄香的生態花園——九曲洲。九曲洲是龍虎山風景旅遊區的一朵奇葩,2004年被列為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九曲洲整個觀光園占地600畝,背靠五指峰,面臨瀘溪河,東接漢蒲村,西連薛家寨,距上清千年古鎮不到3公里,乘竹筏順流而漂直需30分鐘。這裡楊柳依依裊裊,竹林亭亭玉立,果樹四季飄香,各種奇花異草競相開放,自然景觀優雅秀麗,分“板橋風骨、東隅桑枝、桃映農家、梨園風韻、春華秋實”五大園區,是一個集光觀、休閒、科考為一體的生態園。
12、別具特色的水利景區——白鶴湖。白鶴湖風景旅遊區位於鷹潭市19公里處,景區面積48.4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0平方公里。景區環境清幽,空氣清新,水庫、果林、山嶺是景區的三大資源要素,2004年被國家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白鶴湖景區以水域風光為特色,四面環山,連綿成嶺,與水庫風光相得益彰。水庫有5座形態各異的小島,島上生長著野生紅豆衫、香樟、羅漢松、銀杏等多種植物,並棲息著數千隻白鶴、大雁、野鴨等珍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可讓遊人於湖光山色、梨園飄香的“仙境”之中,享受遠離城囂、親近自然的心曠神怡。
13、世界領先的銅冶煉廠——工業游。鷹潭是新興的“銅都”,工業旅遊頗具特色。坐落於貴溪市的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是躋身世界五強、亞洲最大的銅冶煉基地,其年產電解銅40萬噸、黃金12噸、白銀280噸、硫酸110萬噸,被譽為中國新興的“銅都”。新開通的江銅工業游,以其獨特的銅文化和現代化銅冶煉工藝相結合,形成了江西工業旅遊的新亮點,遊人在此可親手抱起重達12.5公斤的金磚,實現“抱金磚、行好運”的美好願望。
14、龍虎山
位於郊區,是4A級的旅遊勝地,是道教的發源地,也是張天師煉丹的地方。

鷹潭名片

鷹潭:
是中國瓷器窯火最早燃起的地方!
是《水滸》108將孕育誕生的地方!
是中國天師道一脈相承63代不衰,被世人稱為“南張北孔”的地方!
是祖先留下千古之謎懸棺崖墓至今尚待破解奧秘的地方!
是“不是灕江、勝似灕江”被中國道教稱為洞天福地的地方!
是全世界最早消滅血吸蟲病、令偉人吟唱的地方!
是中國第一顆以企業家名字命名的星星——張果喜星升起的地方!
是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鷹廈鐵路起點的地方!
是“東連江浙、南控甌閩、扼鄱湖之咽喉、阻信江之門戶”的地方!
是鄧小平慧眼識中的“是個好口子”的地方!
是被稱作“中國新銅都”的地方!
是由一個鄉村小鎮連跳三級升格為省轄市的地方!
這就是鷹潭,是一個可以更有作為的地方!
城市位置:江西東北部,信江中下游,浙贛、鷹廈、皖贛三條鐵路交匯,302, 206國道與滬瑞、東九高速公路呈“#”型縱橫穿過全境
城市性質:中國的道都、道教第十五洞天、三十二福地,新型銅都
道教歷史:1914年
銅都歷史:27年
省轄市歷史:26年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仙水岩崖墓群、嗣漢天師府
人 口:108萬
土地面積:3556.7平方公里
城區面積:48.4平方公里
轄縣(市)區:貴溪市、餘江縣、月湖區、龍虎山風景區
風景名勝:國家4A級龍虎山風景區(正與上饒市弋陽縣龜峰聯合捆綁申請世界自然遺產)、道教祖庭---嗣漢天師府、江西省龍虎山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
友好市(區):福建省廈門市、三明市,遼寧省丹東市,上海市楊浦區
鷹潭,作為新興的旅遊勝地,向人們展示出博大深邃的傳統文化,讓人們尋找到回歸自然的無窮樂趣,為人們提供了遊覽觀光、休閒度假的極好環境。華夏道都、魅力鷹潭熱忱歡迎您的到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