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5年

公元765年

公元765年,乙巳。永泰元年。

歷史紀事

(圖)高適高適

李抱真為澤潞節度副使,籍民,三丁取一,農隙講武,此後澤潞步後遂以精銳著稱。是春大旱,京師米斗千錢。左拾遺獨孤及上疏謂:“擁兵者第館亘街陌,奴婢厭酒肉,而貧人羸餓就役,肅膚及髓”。江南起義軍方清克歙州;陳莊取舒州(今安徽潛山)等地。平盧軍士逐候希逸,擁李懷為帥。朝廷任為留後,賜名正已。僕固引吐蕃、回紇攻唐,中途病死。懷恩,鐵勒部人。吐蕃攻奉天、醴泉(今陝西禮泉北),退至邠州,合回紇兵,進圍涇陽(今屬陝西)。郭子儀出見回紇帥,勸與唐和好,共擊吐蕃兵。吐蕃聞而退走,唐與回紇追擊,破之。時魚朝恩率神策軍從代宗屯苑中,其勢漸盛,分為左右廂,出於北門六軍上。

文化紀事

嚴武

永泰元年(七六五)四月二十九日,劍南節度使嚴武卒。嚴武曾三鎮劍南,厚賦斂以窮奢侈。梓州刺史章彝小不如武意,即召而杖死,但吐蕃畏之,不敢犯其境。其母數戒其驕暴,但武不聽。及卒,母曰:“吾今始免為宮婢矣!”武乃挺之子,工詩,杜甫嘗依之,有詩集傳世。

高適

永泰元年(七六五),詩人高適卒,年約六十五。高適,字達夫,一字仲武,郡望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少時家貧,曾漫遊燕、趙。天寶八年(七四九),舉有道科。後客遊河西,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薦為左驍衛兵曹參軍、掌書記。安史之亂爆發,助哥舒翰守潼關。潼關失守,奔赴行在,謁見玄宗,升侍御史、諫議大夫。至德二年(七五七),出任淮南節度使,轉劍南節度使,官終左散騎常侍,與岑參齊名,同為盛唐邊塞詩人的代表。所作《塞下曲》、《燕歌行》等俱有名。有《高常侍集》行世。

雜譚逸事

改元永泰

永泰元年(七六五)正月初一,改元永泰,赦天下。

李抱真培訓澤潞兵

永泰元年(七六五)一月六日,加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鳳翔、隴右節度使,以其從弟殿中少監抱真為澤潞(今山西長治)節度副使。(時抱玉屯京西,無暇及澤潞,故置副使)抱真認為山東河北如有兵變,上黨為東西要衝之地,但兵荒馬亂之後,土瘠民窮,無以贍軍,於是籍民,每三丁選一壯者,免其租徭,給弓矢,使農閒時習射,年底考試,行其賞罰。只三年,得精兵二萬,既不費糧給,而府庫充實,自此天下稱澤潞步兵為諸道之最。

獨孤及上疏請裁兵

永泰元年(七六五)三月一日,左拾遺獨孤及上疏說:“兵興以來已十年,擁兵者第館連街陌,奴婢厭酒肉,而貧人卻贏餓就役,剝膚及髓。以至長安城中白晝剽掠,而吏不敢問,將墮卒暴,如沸粥紛麻,而民不敢訴於有司,有司不敢言於陛下。陛下現在還不思所以救弊之術,臣實在為陛下擔心。天下只有朔方、隴右有吐蕃、仆固之憂,邠州(郭)、涇州(白孝德)、鳳翔(李抱玉)之兵足以抵擋。除此而外,東自海,南至番禺,西盡巴蜀,都沒有鼠竊之盜。但仍然傾天下之資,竭天下之谷,以給無用之軍,臣實不明其故。如果居安思危,也只須扼要害之地,使置屯御,其餘兵皆罷之。以糧儲之資,充疲人貢賦,每年可減國租之半。陛下怎么還持疑而不肯改作呢?”代宗仍不能用。

吐蕃遣使求和

永泰元年(七六五)三月十九日,吐蕃遣使求和,詔元載、杜鴻漸與之盟於興唐寺。代宗問郭子儀:吐蕃請結盟,你以為如何?子儀說:吐蕃想乘我們不備,乘機襲擊,如果不備,國就難守了。於是相繼遣河中兵戍奉天,又遣兵巡涇州、原州以偵察其情。

第五琦請稅田畝

京畿麥子豐收,京兆尹第五琦請稅百姓田畝,十畝收其一,並說這是古代的什一之法。代宗從之。

河北藩鎮不服朝命

平盧節度使侯希逸鎮淄青,好遊獵,營造寺塔,軍州苦之。而其兵馬使李懷玉得軍心,希逸忌恨之,因事解其職。希逸與巫人宿於城外,軍士閉城門拒之,並奉懷玉為帥。希逸遂逃奔滑州,上表待罪,代宗赦還京師。永泰元年(七六五)七月二日,以鄭王邈為平盧、淄青節度大使(不到職),以懷玉知留後事,賜名正已。當時成德節度使李寶臣、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相衛節度使薛嵩、盧龍節度使李懷仙,收安、史餘黨,各擁強兵數萬,治兵完城,自署文武將吏,不供貢賦,與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及李正己皆互結婚姻,不服朝命。朝廷因軍事,經濟力量薄弱,難以制之,雖名為藩臣,實羈縻而已。

昇平公主郭暖

永泰元年(七六五)七月四日,代宗以女昇平公主嫁郭子儀子郭暖。

尼廣澄冒充太子母沈氏

太子母沈氏是吳興人,安祿山陷長安,被掠送洛陽。代宗收復洛陽,見之,未及送歸長安,而洛陽再陷,遂不知下落。代宗即位,遣使尋之不得。永泰元年(七六五)七月九日,壽州崇善寺尼廣澄詐稱太子母,經驗證,乃是原少陽院(太子所居)乳母,遂鞭殺之。

僕固懷恩再誘胡兵入寇,道卒

永泰元年(七六五)九月,僕固懷恩引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奴刺兵數十萬入寇,令吐蕃攻奉天(今陝西乾縣),党項攻同州(今陝西大荔),吐谷渾、奴刺攻周至(今陝西周至),回紇繼吐蕃之後,懷恩自帥朔方兵殿後,懷恩中途遇暴疾而歸,九月八日,死於鳴沙(今寧夏青銅峽)。大將張韶代領其兵,別將徐璜玉殺韶,范志誠又殺璜玉而領其眾。懷恩拒朝命已三年,再引胡族入寇,為國大患。代宗以其功大於過,猶為之隱,前後敕詔未嘗言其反,望其來歸。及聞其死,憫然曰:“懷恩不反,但為左右所誤耳!”

吐蕃等入寇邠州奉天同州

吐蕃至邠州(今陝西彬縣),節度使白孝德環城自守。繼而進攻奉天,京師震驚。朔方兵馬使渾瑊、討擊使白元光先帥兵戍奉天,吐蕃甫列營,瑊即帥驍騎二百衝擊,吐蕃紛退,瑊俘挾吐蕃將一人而回,從騎無傷者,城上土氣大振。九月十七日,吐蕃攻城,死傷者多,數日不克,遂收兵回營。渾瑊又乘夜帥軍襲擊,殺千餘人,前後共與吐蕃戰二百餘合,斬首五千級。十八日,代宗召郭子儀於河中,使帥兵屯涇陽(今陝西涇陽)。二十日,代宗命李忠臣帥軍屯東渭橋(今陝西高陵南)、李光進屯雲陽(今陝西三原西)、馬璘,郝庭玉屯便橋(今陝西鹹陽),李抱玉屯鳳翔、內侍駱奉仙,將軍李日越屯周至,同華節度使周智光屯同州(今陝西大荔)、鄜坊節度使杜冕屯坊州(今陝西黃陵),代宗親自帥六軍屯苑中。二十一日,代宗下制親征。從九月十八日至九月二十六日,大雨不止,吐蕃不能進攻,遂移兵禮泉(今陝西禮泉)。二十九日,吐蕃大掠男女數萬人而退。党項西掠白水,東侵蒲津,十月初,終焚同州官廨而去。

郭子儀單騎見回紇,說回紇聯兵攻吐蕃

永泰元年(七六五)十月八日,回紇、吐蕃合兵圍涇陽,郭子儀命諸將嚴加守備而不出戰。其時,吐蕃與回紇已聞僕固懷恩暴死,皆爭為長,分營而居,互不信任。回紇駐城西,子儀先遣牙將李光瓚等往說之,欲與共擊吐蕃。回紇不置信,說:“郭令公真的在此嗎?如果在此,可否一見?”光瓚回報子儀,子儀說:“現在敵眾我寡,不可力戰。我過去與回紇交情甚厚,不如親往說之,可望不戰而勝。”諸將請選精騎五百護衛,子儀說:“這樣做適得其反。”其子郭晞扣馬諫道:“回紇是虎狼,大人是國家元帥,為何要如此冒險!”子儀說:“如果我們現在與之一戰,我們父子都可能戰死,而國家也受危險;我以誠說之,幸而聽從我的話,就是天下的大福;即使我死了,也可以保全一家。”遂以鞭擊晞手說:“去!”然後與數騎開門而出,使人傳呼說:“郭令公來了!”回紇聽後大驚。其大帥藥葛羅是可汗之弟,執弓注矢立於陣前。子儀釋胄解甲,投槍而進,回紇諸酋長相顧說:“真是郭令公!”皆下馬羅拜。子儀也下馬,上前握住藥葛羅的手責備說:“你們回紇有大功於唐,唐回報你們也不薄,不知為何負約,深入唐內地,侵逼我京城,棄前功而結怨仇,背恩德而助叛臣,這樣做該多么愚蠢!再說懷恩叛君棄母,不忠不孝,對你們能有善意嗎?現在我只身前來,任憑你們抓我殺我,那樣,我部下的將士一定拚死與你們一戰。”藥葛羅說:“懷恩欺騙我們,說唐皇帝已崩,說令公已卒,中國無主,所以我等才與之俱來。現在知道皇帝在京城,你又帥兵來此,懷恩已死,我們怎么肯與令公交戰呢!”子儀又藉機說:“吐蕃無道,乘我國內亂,竟不顧舅甥之親,吞噬我邊境,焚燒虜掠我畿縣,其所掠財物不可勝數,牛馬雜畜,長數百里,瀰漫遍野,這是天賜給你們好機會。全師以修好,破敵以取富,為你們著想,還有比這更有利的嗎!”藥葛羅說:“我們被懷恩所誤,負令公甚多,現在請為令公盡力,擊吐蕃以謝罪。但是懷恩之子是我們可敦的兄弟,希望唐朝留他一命。”子儀許之。於是,子儀與回紇訂盟而歸。吐蕃聞之,連夜領兵退去。回紇遣其酋長石野那等六人入朝見代宗。藥葛羅帥兵追擊吐蕃,子儀使白元光帥精騎助之。十月十五日,戰於靈台西原,大敗吐蕃,殺萬餘人,得其所掠士女四千人。十八日,又敗吐蕃於涇州(今陝西涇川)東。十九日,僕固懷恩部將張休藏等降。二十三日,代宗下詔罷親征,京城解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