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巴什古城

通古斯巴什古城

通古斯巴什古城位於新疆阿克蘇新和縣西南約40公里處,是規模較大的古代城址之一。城垣殘高6米,周長約1000米,略呈方形。古城構築方法是:下部為一層土,一層紅柳枝,交相壘築,上部用土坯砌築,明顯不是成於一時。經挖掘,城內有房屋遺蹟、木器、布巾、鞋履、胡麻籽、油餅等物,並有唐代的文書殘紙。從城區範圍內所見陶片分析,城市活動最盛為唐代,是唐安西都護府屬下的一處重要軍鎮。

景區美食

烤羊肉串也很聞名,有一種“米特爾喀瓦甫”(1米長的羊肉串),很受食客青睞。另一種地方特色的食品叫桑椹糕,是將桑椹擠壓出汁,和入麵粉、羊油煮成糊狀而製成的,食之甜美。飲食一日三餐。早餐一般是吃饢喝茶或

通古斯巴什古城烤羊肉串
奶茶,午餐食各類主食及副食,晚餐一般吃場麵條,有時也吃副食。飯前、飯後要洗手,洗手只限3捧次。吃飯時,全家共席而坐,有客人來時請入上坐。餐畢,由長者領作“都瓦”祈禱。吃飯時要跪坐不能盤腿坐。吃時不能將食物撤到地上,如不慎食物落地,可拾起放在自己近前的餐布上。逢齋月,白天禁食,晚上方能進食。現時,除信仰伊斯蘭教虔誠的老年人外,持齋者較少。忌食豬、狗、驢、騾肉、動物血及自死動物。

新疆包子

包子是北方常見的食品,說來再簡單不過,但並不影響它的豐富,在簡單的基礎上包子又演繹出各種不同的版本,新疆的薄皮包子和烤包子是不得不提的。

薄皮包子,維吾爾語稱為“皮提爾曼塔”,意思是死麵包子。薄皮包子和西安的灌湯包有些相似,不過皮更薄,餡料是肥嫩的羊肉和洋蔥。羊油似乎快要將包子皮浸透了,透過薄薄的皮幾乎可以看到裡面的餡,但拿在手裡卻不會沾上油,吃時包子皮好像就融化在嫩肉油香中了。包子皮是用溫鹽水和面而成,麵皮要擀得很薄,而餡料是用鮮嫩羊肉切成小丁,再將洋蔥剁碎,加胡椒粉、鹽水,拌勻,包

通古斯巴什古城薄皮包子
好後入籠屜用旺火蒸20分鐘即熟。薄皮包子除了單獨食用外,還常和抓飯在一起食用,即在抓飯上放幾個薄皮包子,這是維吾爾族用來招待親朋好友的上等飯。

烤包子又是另外一種美味了,維語叫“沙木薩”。烤包子主要是在饢坑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邊折合成方形。包子餡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蔥、孜然粉、精鹽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勻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貼在饢坑裡,十幾分鐘即可烤熟。

新疆還有許多不同的包子,有一種烤包子叫“潘奠爾達”,圓形,只有烤包子一半大,一般多為家庭精製;另有一種叫“果西格爾德”(疙瘩包子)的包子,是發麵包子,這種包子,餡多,味更香。還有一種油炸的包子叫“桑布薩,很像小巧的藝術品,除用來招待客人外,還常作為辦喜事時互相饋贈的禮物。

景區住宿

通古斯巴什古城通古斯巴什古城

阿克蘇市迎賓館是一家頗具民族特色的二星級涉外旅遊飯店,擁有豪華套房、標準間及經濟房156間,中餐廳、民族風味餐廳為賓客提供川、粵、魯等菜系和民族風味小吃,飯店還設有商務中心、美容美髮中心、舞廳、卡拉OK廳、咖啡廳、大小會議及、停車場,是考察研修、觀光旅遊和舉行會議、住宿和業務洽談的理想下榻之地。

景區風俗

達斡爾習俗
新疆達斡爾族喪葬習俗

新疆的達斡爾人主要集中在塔城縣的一些鄉村,人口只有4300多人。人口雖然少,但沿襲下來的喪葬習俗卻十分講究。達斡爾族對老人去世後的安葬十分隆重。若老人去世時,先由一位長者為他更換衣服、剃頭、剪指甲。、

通古斯巴什古城達斡爾習俗
洗臉,然後裝入棺材。並將死者生前用過的碗、筷、菸具、鍋、小刀和米、面等東西,要用線網包起來裝入棺內的左邊;把銀箔紙剪成牙形,貼在棺內的右邊,用來象徵日月。另外還要在死者的一隻手中放些瓜子,另一隻手中放槳。到晚上在靈前放些點心上供,並要點一盞燈。在出擯之前,每天都要守靈上供、燒紙,兒子們要睡在地上守靈,表達孝心。

達斡爾人出擯前要舉行祭靈儀式,在靈前要擺上親友們送來的祭品,並要有人念祭文,頌揚死者的一生。同時在靈前要套一輛馬車或牛車,用繩子和棺材連起來,表示死者將坐這輛車去天堂。祭完後把套車的牲畜殺掉。

在埋葬時先由長子培一兩鍬土,接著大家動手埋。堆成墳頭後,要將死者生前所喜愛的東西和常用的衣物在墳前燒掉,同時再燒些金、銀箔紙。埋葬結束後,要用馬肉招待親友。

死者埋葬後,要進行服孝。一般對長者服孝二至三個月, 五代以內的侄孫戴孝1個月,五代以外的不戴孝也可以,妻子給丈夫要服孝3年,並不準參加娛樂活動和改嫁。

孝期滿後,要在墳前殺豬供祭,以結束孝期。目前,達斡爾人的葬禮已從簡,城市裡的達斡爾人還實行了火葬。
新疆達斡爾族婚禮

新疆的達斡爾族有四千三百多人,主要居住在塔城縣。這個民族的人數雖然不多,達斡爾族的婚俗卻十分有趣,男女結婚要經過媒人提親。有意思的是媒人去提親時,頭上要戴一頂帽子,帽子右邊還要掛一紅布條,並要提上酒。別人一看這種裝束,就知道是去女方家提親說媒的。

通古斯巴什古城婚禮

不過媒人第一次去提親,並不一定成功,女方家要認真進行考慮,媒人要等到第二次去女方家時,才知分曉。假如婚事談成,女方的父母要對未來的女婿進行各種考察,所以男方要隨父母到女方家去兩次。第一次去,女方家要進行“面試”,在女方家的門口站著一位長者,這就是“監考官”,他負責端詳和打量這位未來的新郎的相貌和人品,同時提出一連串問題,要新郎回答,只有回答得滿意,方允許進屋,待為上客,這說明婚事已有八九成的把握了。第二次去女方家時,則商定婚期,擇吉日娶親。在舉行婚禮的前幾天,男方要帶上酒和肉去新娘家認親,這種儀式叫“端盅”。

在媒人的陪同下未來的新郎和新娘要向雙親和家庭成員敬酒、拜禮。結婚前一天,女方家要大擺宴席,熱情招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並要跳舞唱歌,一直鬧到深夜甚至天明。第二天,新娘蒙上紅色的蓋頭,由女方家組織的青年男女護送,眾人坐在喜氣洋溢的馬車上,一路上歌聲飛揚,歡呼雀躍。歌詞的大意是祝姑娘找上了好婆家,願他們年輕的伉倆儷幸福長壽,白頭到老。男方這天因為娶親,一清早就開始忙忙碌碌地做各種準備,為了迎接送親隊伍的到來,新郎早已派出兩名精幹的小伙子端著雙杯酒迎候於村頭。見面後,大家為新婚夫婦祝福,並敬酒,隨即共同一齊進村。喜車來到新郎家門口,地上早已鋪好了毯子,新娘踏著毯子緩緩邁進家門。進屋後,新郎親手揭掉新娘的紅蓋頭,使新媳婦“亮相”。

這時人們向這對幸福的青年夫婦撤五穀雜糧,祝願他們幸福。然後新娘走進洞房由新郎的嫂子給新娘梳頭,表示已正式成為男方家裡的一員,這時,來賓紛紛入席,頻頻舉杯,祝賀這對青年人的結合。第二天,還要舉行賽馬等娛樂活動進行慶賀。娛樂活動結束後,新郎要給岳父岳母準備酒肉和禮品,、由護送新娘的送親人員帶回。從此,這對青年人便開始了新的生活。
搖籃

通古斯巴什古城搖籃

搖籃達斡爾人的傳統育嬰工具,頗具民族特色。它象一葉扁舟,半傾斜地懸掛在屋樑下。這種搖籃多用榆木柳木李子木板製成,長約0.9米,寬約0.33米,高僅0.15米左右,頭部微翹。裡面以皮子為襯,外面多飾以花布。使用時將嬰兒放在裡面,用皮條或布帶綁縛即可。搖籃的底部垂飾著許多獸骨、魚骨等,並釘有一根長長的皮條或繩子。婦女坐在炕上做活時,可將此繩纏在腳趾上,只要腳稍稍一動,搖籃即可輕輕地搖擺,下邊的骨頭也會隨之發出有節奏的撞擊聲。 這聲音似悠揚的樂曲,如母親舒緩的吟唱,伴著嬰兒進入甜甜的夢鄉。

由於搖籃是斜掛著的,所以嬰兒在上面呈現出一種似乎站立的姿態。這樣,他可以隨時看到正在做活計的母親,可以看到其它景物,而不至於哭鬧。

抹黑灰兆吉祥 

春節,是達斡爾族最重要的節日,每逢節日來臨, 人們便停止勞作,張貼年畫對聯,準備手扒肉等各種美味佳肴,並走親訪友,開展各種娛樂活動。一直到正月十五,春節活動才算結束。正月十六,勤勞的達斡爾人便要開始遠出行獵或備耕工作。這一天,達斡爾人稱之為“霍烏都如”,即“黑灰節”。清晨,每家長者都要早早起來,給每個人額上抹上一個黑點點。年輕人則手塗抹油的鍋底黑灰,爭相塗抹在對方臉上,以此互相取笑逗樂。因此,這天早晨,少男少女們的面孔,常被抹得黑油油的。達斡爾人認為,這種抹黑娛樂,象徵著吉祥,好事不斷。

景區交通

市內沒有直達景區的公車,可乘坐當地計程車或包車前往景區。

航空:阿克蘇每周都有到烏魯木齊的航班。阿克蘇直飛烏魯木齊--和田的ATR航班每日通航,庫車機場改造工程年內峻工,屆時ATR機型可直航庫車。

公路:阿克蘇境內公路縱橫交錯,國道314線、217線和8條省道、556條縣鄉公路把南北疆、地、縣、鄉連為網路,新疆路網改造工程的實施和完成將徹底改善阿克蘇境內國道的路況。

鐵路: 普通旅客列車和旅遊列車已直達阿克蘇。

飛機到烏魯木齊,再轉乘飛機或火車、汽車均可至阿克蘇或庫車。可先買一張旅遊地圖,選擇喜歡的線路,從阿克蘇去神木園和庫車,有公車,也可租一輛計程車。游千佛洞昭怙厘佛寺遺址克孜爾尕哈烽燧龜茲古城遺址古墓群劉平國治關遺址等,最好參加當地旅行社組團,聽導遊講解才能對龜茲文化、刀郎文化、佛教文化和木卡姆音樂有了解。去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塔里木河、原始胡楊林鹽水溝察爾齊克孜爾雅丹地貌以及紅山石林,建議找嚮導,交通有駝隊和汽車。

景區購物

當地特產:維吾爾男子腰巾

維吾爾男子的傳統長袷袢,一般沒有扣子,特別是寒冷的冬季一般總要扎腰巾。除當腰帶巾外,腰巾還有多種用途,如攜小物體、食品等;又是男子服裝的重要裝飾品。做工一般都比較精細,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表現了維吾爾人熱愛卑劣的審美情趣。它可分為兩種式樣:

方形腰巾:使用時折成三角形系在腰間,圖案花紋向外。它多是用各色布、綢緞、織錦料繡制而成。有些青年人的腰巾色彩艷麗,而中老年的較雅淡。

長形腰巾:是一種線織長腰巾,多是黑色或黑綠色,。用艷麗跳躍的色彩在兩端織上數層幾何形紋樣,別具特色。

少數民族的馬靴

它已成為新疆許多少數民族人民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特需用品。在喜慶的節日裡,歡快的舞會上,新婚日子裡,他們仍喜足登油光鋥亮的馬靴,配上獨特的民族服裝,將這些民族剽悍英武的體魄和豪爽開朗的性格表現得更好。

通古斯巴什古城阿克蘇紅富士

阿克蘇紅富士

獨一無二的的糖心紅富士——阿克蘇紅富士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蘇的蘋果人人夸”。

民 族 花 帽: 戴帽幾乎是大多數少數民族共同愛好,尤喜歡戴花帽,但又隨民族與地區不同而互有差。繡花帽“花帕”是維吾爾族最具特色的頭飾。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這種做繡工精細的四棱小花帽。維吾爾族花樣繁多,
多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繡出各種花紋圖案,花紋變化多端、千姿百態。哈薩克族的帽子也很有特色,帽頂繡花,帽檐用珠子鑲成各種美麗圖案的圓斗形繡花帽“塔合亞”是姑娘們最喜歡戴的帽子,帽頂插一撮貓頭鷹羽毛,戴上不僅美麗動人,而且也象徵勇敢、堅定。柯爾克孜族男女則喜戴各色絲絨圓頂花帽。塔吉克族婦女喜戴刺繡精美、帶耳圍的繡花棉帽,這種帽子戴上不僅美觀,而且還能禦寒。塔塔爾族婦女尤喜歡戴鑲有彩珠的平頂花帽,帽子上喜披一塊彩色頭巾。

附近景區

蘇巴什故城

通古斯巴什古城蘇巴什故城

蘇巴什故城已經成為庫車地區最重要的古建築遺址、最有影響的旅遊地點之一。關於故城:它又稱昭怙厘大寺,隔河分為東城和西城。東城依山層層建立,三座高塔中最北的一座可以俯瞰到昭怙厘大寺全貌。西城最主要的建築——也是蘇巴什故城的標誌,是一座約十米高的方形塔殿,形狀類似印加文化中的金字塔神廟建築。有一條石階可以通到塔殿上。  

拜城縣千淚泉

千淚泉位於阿克蘇拜城縣克孜爾鄉境內,西距拜城縣城60公里,東南距庫車縣城67公里。地理坐標82°30′ 18″E,41°47′15″N,海拔1260米。千淚泉處於渭乾河上游北岸的明屋塔格山坳中,呈橢圓狀,三面均為高約50米的山岩峭壁,泉水從水平層面間滲出,岩峭壁像淚珠一樣點點滴滴,身臨其境,頭上只見藍天一片,使人感到如置身井底,光線暗淡,空氣濕潤清涼。細看泉水像淚珠

通古斯巴什古城拜城縣千淚泉
一樣不斷從長滿苔蘚的懸崖峭壁上滴落下來,叮咚有聲,非常悅耳。千淚泉的景色吸引了許多中外遊客前來觀光遊覽,求神拜佛。關於千佛洞的開鑿和千淚泉的形成,長期以來在人民民眾中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常年滴落不盡的泉水,一點一滴匯成溪流,流經溝谷河灘,給綠洲帶來了生命與活力。如今這裡遊人不斷,山光、水聲、石窟、綠洲彼此輝映,渾然一體,真是戈壁荒漠中難得的人間仙境,具有較好的旅遊開發前景.

蚌殼化石山 

坐落在距阿克蘇市120公里的烏什縣城西。山上遍布是蚌殼化石,有的落在地面,俯首可得,有的鑲嵌在岩石上;化石形似燕子的 頭、翅膀,故又稱燕子。化石山可以證明在遠古時代,這裡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登上化石山,遠眺白雪皚皚的天山,近看一望無際的農田,令人心曠神怡。山下是燕泉公園,園內亭台樓閣,古木參天。

新疆旅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舉世聞名的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瀚海無垠,古蹟遍地,民族眾多,民俗奇異。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全國旅遊資源共有68種,而新疆就有56種,占全國旅遊資源類型的83%。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