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莊鎮

送莊鎮

送莊鎮送莊鎮位於孟津縣東南部,距洛陽市區僅15公里,全鎮轄17個行政村,136個村民小組,24個基層支部,834名黨員,總人口3.1萬人,總面積4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3萬畝。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2006年全鎮轄送莊村護莊村三十里舖村裴坡村西山頭、後溝村、營莊村、莫家溝村、鳳凰台村、東山頭村、白鹿莊村負圖村權家嶺村、朱家寨村、梁凹村十裡頭村河口村等17個行政村

區域特點

送莊鎮送莊鎮
1998年2月送莊鎮撤鄉建鎮以來,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三個文明建設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後被市、縣評為“農業科技推廣先進鄉鎮”、“農業園區建設先進鎮”、“小城鎮建設先進鄉鎮”和“民營企業發展重點鎮”。2005年,全鎮完成生產總值3.1億元,其中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4550萬元,完成鄉鎮企業入庫稅收1705萬元,財政收入7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00元。

交通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送莊鎮南依洛陽、北望黃河,洛常路縱貫南北,連霍高速、310國道橫穿東西,北鄰孟津新莊火車站,交通十分便利。境內歷史文化豐厚,古蹟文物眾多,有漢明帝陵、漢恆帝陵、後唐明宗陵,附近有慧林寺、裴度午橋莊等遺址,原圖河故道橫貫全境,氣勢磅薄。

產業結構

送莊鎮日光溫棚
送莊鎮農業基礎條件優越,產業化生產初具規模。按照特色農業富民的發展思路,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突出果菜種植、奶牛養殖。全鎮累計投入600萬元,共建成日光溫棚500個,發展林果業2300畝,全鎮奶牛養殖小區二個,奶牛存欄1000頭。2003年,先後被省農業廳命名為“無公害蔬菜生產之鄉”和“無公害優質桃生產基地”。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民營經濟發展迅猛。按照民營經濟強鎮的發展思路,不斷強化“誠信招商、政策引商、服務留商”的招商理念,催生了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培植了一批新的財源增長點,形成了以煉鋼煉鐵、耐火材料、機械加工為支撐的工業集聚區,全鎮現有企業50多家,其中投資千萬元以上的企業8家,投資上億元的企業3家,引進資金逾十億。

基礎建設

送莊鎮送莊鎮
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不斷完善。以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投資1300萬元實施小城鎮建設改造工程,鋪修了鎮區大道,新建鎮中心文化廣場,綠化、美化鎮區。

投資200萬元在“一村聯四鎮”的十里村和地處西南中心帶的營莊村進行小集鎮開發,硬化了村級道路,新建了門面房,啟動了物資交流會。

梁凹、清河被市政府確定為“生態家園富民行動”工程示範村,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新農村建設

送莊鎮送莊鎮
孟津縣送莊鎮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全面加快農村沼氣建設,眼下,以沼氣為紐帶,嶄新的循環農業生產模式正逐步形成。

孟津縣送莊鎮梁凹村自2005年以來,共完成戶用沼氣建設536戶,沼氣入戶率達92.4%,該村圍繞沼氣做文章,把戶用沼氣“一池三改”作為循環農業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已形成兩種循環農業生產模式,即:糧食生產——作物秸稈——秸稈沼氣——無公害蔬菜生產;由牲畜養殖——戶用沼氣——無公害蔬菜生產。同時積極探索沼氣“全托”服務模式,建立高標準沼氣物業服務站1個,註冊了“慧林源”品牌,成立了孟津慧林源蔬菜專業合作社,菜農們積極使用沼液、沼渣開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申報無公害蔬菜基地800畝,全年無公害蔬菜產量350萬公斤,年產值達到了1100萬元,沼氣成了該村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走循環農業的頂樑柱

模範村莊

送莊鎮送莊鎮
梁凹村位於孟津縣送莊鎮北部,距洛陽市中心市區16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境內梁新路(縣道)和孟扣路(省道)交錯而過,土壤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全村現有人口2500人,耕地3700畝,11個生產組,8眼深井,種植蔬菜1600多畝,其中日光溫室300餘座,春秋茬大拱棚260個,小拱棚韭菜850畝,建設養殖小區4處,養豬2000餘頭、雞20000餘只,建設農村戶用沼氣550座,“四位一體”種植大棚113座,改廁改灶450戶,整修街道6條,栽植綠化樹4500餘株,修砌花池380個,建成了包括連鎖超市、新農合醫療站、餐廳、文體娛樂活動廣場、便民服務為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一處,被省命名為沼氣建設先進村、循環農業示範村、省級衛生村、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農業部生態家園示範村。

送莊鎮十里村位於送莊鎮西北部,距縣城八公里,孟扣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8個村民小組,532戶,2120口人。

十里村共投資7萬元,出動人力610人次,動用大型機械15台次,拆除廁所70座,拆除豬圈29座,拆除違章建築20處,拆除殘牆斷壁18處,清除乾枯樹45株,平整土方1200方,清運建築、生活垃圾1500餘方。新建花池35個,新栽綠化樹木1000株,新砌磚牆320米,牆體立麵粉刷3200平方米,硬化通組街道350米,使十里村的村容村貌、路容路貌大為改觀。

爭取項目資金200餘萬元,新打機井4眼,平整土地1000畝,鋪設地埋管道7000餘米,硬化生產道路3公里,大大改善了民眾生產條件。

黨建工作

送莊鎮送莊鎮
一是廣泛開展“兩不忘,三比較”活動。即不忘自己是黨員幹部,不忘人民民眾是衣食父母,在理想信念上與革命先烈相比,在工作標準上與英模人物相比,在生活待遇上與困難民眾相比,切實履行黨員職責,體現黨員先進性。

二是認真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各村黨支部都舉行了重溫入黨誓詞活動,要求廣大黨員終身牢記入黨誓詞,時刻牢記黨員的責任和使命,努力工作,充分發揮模範帶動和戰鬥堡壘作用,積極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來。

三是積極開展“義務奉獻”活動。2006年2月6日,雪後天寒地冷,道路溜滑難行,送莊村及鎮直部門積極組織180餘名黨員幹部到送莊北壩及十字街清掃積雪,確保過往車輛和行人的安全出行。

四是開展“學先進,理思路,促發展”活動。要求各村進一步理清2006年發展思路,制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長遠規劃,確定為民眾辦的實事好事。

清河村黨支部把黨員先進性體現在為民辦實事上,積極解決奶牛小區水電問題,統一製作了蔬菜貨櫃,幫助農戶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梁凹村支部為了滿足民眾生產需求,從山東壽光聘請技術人員駐村指導民眾發展大棚蔬菜,受到了民眾一致歡迎。

地方名人

送莊鎮送莊鎮
萬燦,孟津縣送莊鎮負圖村人,2007年已經63歲,可身板和精神頭兒卻一點不比年輕人差。這個鼓隊是他一手組建起來的,鼓譜也是他自己編的,鼓隊里的80面盤鼓和80套表演服也是他自己置辦的。然而你可能想不到,他卻是一個行醫36年的“赤腳醫生”。

提起朱萬燦,方圓幾十里的民眾都會豎起大拇指,叫他“大能人”。說他能,他真能。年輕時,他酷愛民間樂器,二胡拉得悠揚動聽,一根嗩吶吹得震八方,帶出了一支支民間樂隊,活躍在窮鄉僻壤。論行醫,他不但醫技高超,還有一副古道熱腸。可他幹嘛不專職給人看病抓藥,卻成立鼓隊呢?朱萬燦老人說:“動員大家打鼓,既豐富文化生活,又鍛鍊身體,大家都健健康康少生病才是我最大的願望。”

說起到如何走上這條路的,朱萬燦老人回憶起1997年自己去醫院體檢:“一檢查我被查出患有血壓高和腦血管病,當時就想,年紀輕輕的這還了得!得想辦法鍛鍊身體才行。接下來準備了3年,才譜出了這套鼓譜。”

老人所說的這套鼓譜,跟一般的譜子不一樣,是結合太極拳術和中醫理論編成的,利用運動疏通全身經絡,改善和促進全身循環系統,增強五臟六腑的功能,使打鼓者不斷增強體質。由於節拍跟老鼓譜不太一樣,朱萬燦的鼓隊贏得鄉親們的認可還花了一段時間,但最終大家都被他們的精彩表演折服了。孟津縣每年正月十五都有“踩街”活動,朱萬燦的大鼓隊代表全鎮參加,連著好幾年都得了獎。

送莊鎮送莊鎮
賣果、借債置辦“裝備”

朱萬燦的大鼓隊現在已發展到200多人,成員來自6個村,並且還不斷地有新人加入。但最初成立時,這支隊伍只有20多人。

朱萬燦老人說,那時候用的都是村里公有的排鼓。排鼓個大、氣派,但是行動起來卻很不方便,由於鼓少,一次參加的人數也有限,朱萬燦想吸納更多的鄉親參與到這項活動中。動員鄉親們打鼓的工作好做,但是要讓大家買鼓買衣服,大家就不一定同意參加了,於是,朱萬燦開始自己置辦“裝備”。

朱萬燦自己有個診所,有幾畝果樹,還有幾畝地。為了把鼓隊辦大辦好,他就賣桃、賣蘋果、賣種子攢錢,不夠了還找親戚、朋友借。家裡人籌錢幫不上忙,就在精神上和行動上給老人以支持———大兒子打鑔,大兒媳錘鼓,小兒子開三輪車運“裝備”,老伴和女兒管“後勤”。現在,朱萬燦已經有了80套鼓,他很樂意把這些工具交給願意打鼓的民眾。他說,打鼓越來越深入民心,有的人已經願意自己買鼓學習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