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

孟津

孟津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區,位居黃河中下游分界地段,東距省會鄭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門峽90公里,南與古都洛陽毗鄰,北臨滔滔黃河,與濟源市一橋相連。全縣轄9鎮1鄉,227個行政村,總人口45萬人,總面積758.7平方公里。基本地形地貌概括為“三山六陵一分川”,東西長55.5公里,南北寬26.9公里。

基本信息

孟津縣

概況

孟津孟津縣政區圖
孟津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區,位居黃河中下游分界地段,東距省會鄭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門峽90公里,南與古都洛陽毗鄰,北臨滔滔黃河,與濟源市一橋相連。全縣轄9鎮1鄉,227個行政村,總人口45萬人,總面積758.7平方公里。基本地形地貌概括為“三山六陵一分川”,東西長55.5公里,南北寬26.9公里。

孟津簡介

區位優勢明顯。孟津處於中西部連線的樞紐地帶,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全縣有4個鄉鎮和著名重工業基地、“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優秀旅遊城市”洛陽市接壤,洛陽市雄厚的科研實力、巨大的市場容量對縣域經濟拉動作用愈來愈明顯。國家大型水利樞紐小浪底工程因為位於我縣的小浪底村而得名,正在建設的大型反調節水庫西霞院工程因位於我縣的西霞院村而得名,兩大工程的建設,給縣域經濟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全國最大的化纖基地洛陽吉利石化工業基地和我縣一橋相連,輻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交通條件發達。百里黃河上有5座鐵路、公路橋和山西、河北、焦作、濟源等省市相通;隴海鐵路縱貫全境,焦枝鐵路在孟津設有3個車站;被稱為歐亞大陸橋的連霍高速公路在我縣開設有3個上下道口,太澳高速、洛陽西南繞城高速、310國道、207國道、洛常公路等交通幹線在境內縱橫交叉,全縣22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油路;國家二類航空口岸洛陽飛機場坐落在我縣的麻屯鎮。快捷的立體交通網路既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又為生產經營提供了強大的運力支撐。孟津郵電通訊設施發展迅猛,傳輸光纜化、電話程控化、通訊多元化、管理微機化可滿足各種通訊需要。
資源十分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原煤、紫砂岩、砂岩、砂、粘土,其中煤炭資源儲量達到9億噸。義煤集團投資5.4億元年產150萬噸的橫水煤礦正在建設之中,台塑集團將與義煤集團合作興建年產480萬噸的大型煤礦,原煤發熱量均為5500—7000大卡,豐富優質的煤炭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證;地表水及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全縣可開採深度以內地下水4.16億噸,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和西霞院水庫儲水量達128.12億立方米;電力充足,現有35千伏變電站9座、110千伏變電站6座、220千伏及500千伏變電站各一座、2×5.5萬千瓦火電廠一座,電力容量達470兆伏安。此外,中西部地區最大的6×30萬千瓦小浪底水電站,正在建設的4×6萬千瓦西霞院水電站均在我縣境內,台塑集團投資167億元興建的裝機容量為6台60萬KW火力發電機組即將動工,使孟津成為國家重要的電源基地。古文化資源隨處可見,以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漢魏故城為代表的40多處古文化遺址被列為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人以“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為榮,帝王將相墓冢,是全國最大的皇家陵園和古墓葬群,北邙山百分之九十以上地域在孟津境內,有以漢光武帝陵、魏孝文帝陵為代表的500多座皇家陵園和不計其數的王公大臣墓葬,2001年,邙山古墓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漢魏洛陽故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河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黃河濕地1.5萬公頃,2003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黃河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
文化底蘊深厚。孟津是一個具有4000年文明史的中州名縣,是河洛文化的發祥地,有“河圖之源、人文之根”之說,龍馬負圖、伏羲畫卦、八百諸侯會盟、伯夷叔齊扣馬諫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裡。“孟津”一詞由來已久,因夏朝為孟塗氏封國,謂“孟地”,其地置津、故稱“孟津”。洛陽被稱為13朝古都,其中有6個朝代都定都在孟津。北邙陵墓群、漢魏洛陽故城、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衛坡古民居等40多處古文化遺址遺蹟被列為國家或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人以“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為榮,在孟津北邙山上留下了以漢光武帝劉秀為代表的500多個”。約在四五千年,人文之祖伏羲就來到這裡,帶領先民漁獵生息,畫八卦,造書契,正人倫,結束了結繩記事的蒙昧時代,開創了人類文明的先河。現在孟津龍馬負圖寺內的數十通古代石刻,生動地記載著這一久遠的神秘故事,成為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神聖之地。歷史上許多帝王將相,文人騷客,都曾在孟津這片皇天厚土上生息創業,吒咤風雲,創造出博大精深的東方文明。武王興兵伐紂八百諸侯會盟與此,劉邦在這裡絕河亡秦,張衡在這裡發明“地動儀”。大文學家賈誼、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一代名相狄仁傑,書壇泰斗神筆王鐸等,不勝枚舉的顯達名士,有的出生在孟津,有的長期生活奉職在孟津,創造了顯赫的歷史業績,留下了彪炳後世的千古美名。先後獲“全國素質教育先進縣”、“全國書法藝術之鄉”、“河南省文化先進縣”等榮譽。
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工業興縣”紮實推進,近兩年,到孟津投資的國內外客商達138家,工業項目投資達30億元。隨著投資10億元的孟津鋼廠、投資4.3億元的孟津電廠、投資3.9億元的孟津焦化廠、投資6億元的孟津煤礦等一批重點項目的相繼建設投產,隨著縣內“五大”工業園區的迅速崛起,有力拉動了以縣化肥廠、洛陽冠華精鍛齒輪廠等為代表的傳統工業升級換代,初步形成了電力、鋼鐵、機械製造、冶金建材、化工化纖、農副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支撐的縣域工業框架體系,並成為河南中原城市群隆起經濟帶和洛陽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以特色農業統攬農業產業化發展,全縣已形成奶牛養殖、無公害蔬菜、苗木花卉、菸葉種植四大主導產業,形成了萬畝黃河鯉魚養殖、萬畝蓮藕荷塘、萬畝孟津貢梨、萬畝無公害蔬菜、萬畝牡丹花卉、萬畝紅提水果、萬畝優質水稻、萬畝速生林、2萬畝優質菸葉和20萬畝優質小麥十大產業基地。奶業、蔬菜、苗木花卉、菸葉四大主導產業初步實現了區域化布局、基地化生產、產業化發展。奶牛存欄,牛奶產量均居全省第一,被河南省確定為“沿黃綠色奶牛養殖基地縣”,“高效農業示範縣”;被洛陽市確定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萬畝牡丹種植基地”;生生乳業、優質孟津梨、常袋紅提葡萄、會盟“荷花節”等農業品牌聲名遠播,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業效益進一步提高。按照旅遊產業體系的要求,投資2億多元完善了旅遊基礎設施,形成了一條西起小浪底景區、東至黃河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食宿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齊備的洛陽北部黃河文化旅遊熱線,成為河南省“大黃河之旅”的精品線路。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56.11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67億元,首次進入全省前30強,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24億元,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79家,完成工業增加值14.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7711元、2990元,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經濟發展環境優越。近年來,我縣提出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把投資環境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營造了區域發展新優勢。在硬體設施方面,累計投資2億多元,實現了小城鎮建設的歷史性跨越,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區域性中心小城鎮為重點、輻射周邊小集鎮的城鎮化體系和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城鎮化新格局;並以小城鎮為平台,根據工業產業類型和區域特色,引導企業向“五大”園區集中,形成產業聚集優勢和規模效應。在軟體建設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建立了行政服務中心,對到孟津投資的外商實行“一條龍”服務、“一站式”審批;實行了行政機關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1到20安靜生產日制”、檢查收費備案審批等制度,創造了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的政策環境,公正嚴明的法制環境,誠信守約的信用環境。
孟津縣郵編471100區號0379

詳情

孟津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屬洛陽市。孟津據《尚書?禹貢》注“孟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謂之孟津”。面積759平方千米,人口43.92萬。本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50.2毫米,無霜期235天。工業已形成了以機械、燃化、輕工、建材、鋼木家俱、汽車配件為主的工業生產體系。手工藝品唐三彩有華夏藝術瑰寶之美稱。土特產有黃河鯉魚、被譽為“洛陽金桔”的梨。主要旅遊景點有孟津古渡、東漢光武帝陵、龍馬負圖寺、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旅遊區。

漢光武帝陵漢光武帝陵

與此同時,洛陽市又把孟津、吉利規劃為洛陽北部石化工業區,這些重大項目的建設,無疑為孟津創造了一個得天獨厚的投資環境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
古孟津
一稱盟津,地名。在今河南省孟津縣。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文王死後,武王曾「東觀兵,至於盟津」,「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皆曰:「可伐矣」。周武王說:「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這是一次伐商的演習。兩年後,「紂昏亂暴虐滋甚」。於是武王再次把諸侯召到孟津會師,作太誓,歷數商紂之罪,要求大家同他一起「共行天罰」。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於商郊牧野,兩軍在牧野發生大戰。1976年在陝西臨潼出土的利簋銘文中所記「征商,隹甲子朝……」說的就是周武王征伐商紂王,在甲子日的早晨發兵,很快戰勝了商紂王,占有了商朝等等。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是一致的。

行政區域

全縣設城關、會盟、平樂、白鶴、送莊、朝陽、麻屯、小浪底、橫水9鎮和常袋1鄉,共227個村民委員會,2212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全縣總戶數134151戶,總人口450100人,家庭規模為3.35人。總人口中男性人口225838人,占總人口的50.77%;女性人口224262人,占總人口的49.23%。非農業人口54417人,占總人口的12.08%。全年出生人口2383人,出生率為5.54‰,自然增長率為5.04‰。
城關鎮 代碼:410322100 
2006年,轄24個村委會:長華村、孟莊村、寨溝村、北王莊村、保障村、獅子院村、楊莊村、廛陽村、李家窯村、九泉村、賈滹沱村、寺河南村、牛步河村、上店村、馬步村、城東村、孫家溝村、朱家莊村、丁莊村、慶山村、雷莊村、徐嶺村、水泉村、桐樹凹村。
會盟鎮 代碼:410322101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陸村、扣馬村、扣西村、小寨村、新花園村、東良村、台蔭村、小集村、鐵爐村、呂家村、雙槐村、李家莊村、下古村、老城村、雷河村、油坊村、孟河村、馬莊村、屋鸞村、上河圖村
平樂鎮 代碼:410322102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平樂村、東趙村、象莊村、尤村、翟泉村、金村、上屯村、朱倉村、天皇嶺村、張家凹村、丁家溝村、上古村、張盤村、新莊村、後營村、太倉村、馬村、劉坡村、東呂廟村、妯娌村。
送莊鎮 代碼:410322103 
2006年,轄17個村委會:送莊村、護莊村、三十里舖村、裴坡村、西山頭村、後溝村、營莊村、莫家溝村、鳳凰台村、東山頭村、白鹿莊村負圖村、權家嶺村、朱家寨村、梁凹村、十裡頭村、清河口村。
白鶴鎮 代碼:410322104 
2006年,轄31個村委會:鶴中村、長秋村、溝口村、鐵謝村、周口村、牛莊村、范村、鶴南村、鶴北村、雷灣村、鶴西村、霞院村、王莊村、學院村、任莊村、堡子村、七里村、崔窯村王良村、寧嘴村、曙光村、河清村牛王村、葦園村、柿林村、王北村、北張莊村、落駕溝村、桐樂村、趙嶺村、馬院村
朝陽鎮 代碼:410322105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朝陽村、南陳莊村、向陽村、鄭家凹村、南石山村、楊凹村、小梁村、卦溝村、張陽村、瓦店村、北陳莊村、石家溝村、游王莊村、閻凹村、伯樂村、師家莊村、大姚凹村、廛溝口村、徐家溝村、高溝村、崔溝村、官莊村、衛家坡村、周寨村、劉家寨村、中後李村、煤窯新村。
小浪底鎮 代碼:410322106 
2006年,轄28個村委會:馬屯村、梁村、寺院坡村、相留村、胡坡村、明達村、李家嶺村、王灣村、廟護村、班溝村、劉莊村、朱家坡村、東達宿村、南達宿村、東官莊村、雅溝村、北達宿村、小浪底村、和貫坡村、石門村、下梭欏溝村、津西村、柳樹灘村、大柿樹村、後村、崔嶺村、上梭欏溝村、卞家莊村
麻屯鎮 代碼:410322107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麻屯村、薄姬嶺村、楊樹灣村柏樹溝村、下凹村、韓莊村、霍村、潘溝村、任屯村、莊溝村、林溝村、董村、後樓村、前樓村、聶屯村、李營村、水泉村、盧村、王家村、宋家嶺村、單寨村、上河村、下河村、楊嶺村、廟後村。
橫水鎮 代碼:410322108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橫水村、古縣村、文公村、會廛溝村、光華村、寒水村、紅光村、上院村、元莊村、閻莊村、長嶺村、西溝村、張莊村、紅橋村、鐵樓村、寒亮村。
常代鄉 代碼:410322201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常代村、東小梵村、潘莊村、西小梵村酒流凹村、姚凹村、馬嶺村、石碑凹村、趙溝村、英古村、拐棗坪村、西楊溝村、土門溝村、半坡村、武家灣村小崔溝村、趙窪村、東地村、常平村。

歷史進程

孟津,原名“盟津”,是古代洛陽東北黃河上的重要渡口,是以周武王伐紂在此與諸侯歃血為盟命名的。孟為盟的諧音。金代在孟津渡南口置孟津縣。
1999年,孟津縣轄8個鎮、4個鄉:城關鎮、平樂鎮、白鶴鎮、會盟鎮、朝陽鎮、橫水鎮、馬屯鎮、麻屯鎮、王良鄉、送莊鄉、常袋鄉、煤窯鄉
2000年,孟津縣轄9個鎮、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18065人,各鄉鎮人口:城關鎮64467會盟鎮53158平樂鎮49442送莊鎮27095白合鎮39482朝陽鎮40160小浪底鎮28825麻屯鎮36417橫水鎮33263王良鄉15040常袋鄉23159黃鹿山鄉7557
2005年,孟津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黃鹿山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小浪底鎮管轄,小浪底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王良鄉,其行政區域劃歸白鶴鎮管轄,白鶴鎮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5年12月31日,孟津縣轄9個鎮、1個鄉:城關鎮、平樂鎮、會盟鎮、白鶴鎮、麻屯鎮、橫水鎮、朝陽鎮、馬屯鎮、送莊鎮;常袋鄉。

地理氣候

孟津縣位於河南省西部偏北,居黃河中下游交界處,屬洛陽市轄縣。縣城距省會鄭州134公里,距洛陽市區10公里。縣域東連偃師市、鞏義市;南依洛陽市市區;西臨新安縣;北與濟源市、吉利區、孟縣相接。全縣跨東徑112°12′—112°49′,北緯34°43′—34°57′。東西長55.5公里,南北寬26.9公里,面積758.7平方公里。
王鐸故居王鐸故居
孟津地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形如魚脊,東部南北兩側為洛河黃河階地,較為平坦。西部山區最高海拔481米,東部黃河灘地最低海拔120米,全縣平均海拔262米。縣境中西部為邙山覆蓋,屬於黃土高原的一部分。邙山南接洛陽盆地,北至黃河谷地,由西而東貫穿全境,全長約55公里,寬17公里,總面積約56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4.8%。邙山為黃土地貌類型,丘陵起伏,呈丘崗形態。沖溝發育,北側溝谷為南北向與黃河谷地連通,南側溝谷為西北、東南向,通向洛河谷地,溝谷一般深40—60米,多呈“U”形。
孟津屬黃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黃河、金水河及纏河等。黃河為孟津縣的最大河流,黃河自新安縣從西進境,向東流入鞏義市,蜿蜒縣境北部,經黃鹿山、小浪底、王良、白鶴、會盟5個鄉鎮,流程59公里。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能夠人為有效控制其流量。位於其下游的西霞院水利工程正在施工中,建成後對黃河流量人為控制將提高到更高程度。金水河經麻屯鎮入洛陽澗河,縣境內長6.5公里,流域面積62.7平方公里。纏河、橫水、圖河為季節性河流,近年流量或減少、或乾涸。
孟津地處豫西丘陵地區,屬亞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地帶,季風環流影響明顯,春季多風常乾旱,夏季炎熱雨充沛,秋高氣爽日照長,冬季寒冷雨雪稀。平均氣溫13.7℃,1月最冷,平均為-0.5℃,7月最熱平均為26.2℃。平均降水量為650.2毫米。
全縣地形複雜,光、熱、水等資源差異明顯。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70.1小時,6月份日照時數最長,為247.6小時;2月份日照時數最短,為147.5小時。全年平均日照率為51%;在作物生長的4—10月份,日較差5月份最大為12.7℃,8月份最小為8.6℃,積溫平均為5046.4℃;平均無霜期為23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650.2毫米,保證率80%的降水量為600毫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