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摩托化工程兵第3旅

由於勝利完成強渡奧得河和博伯爾河的任務,1945年4月5日,榮獲二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並於4月15日改稱近衛摩托化工程兵第3旅。 由於在柏林和布拉格戰役中屢建戰功,1945年5月26日,榮獲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 在布拉格戰役中,所屬近衛工程兵第32營因戰功卓著,1945年6月11日,被授予布拉格營榮譽稱號。

近衛摩托化工程兵第3旅
即柏林摩托化工程兵旅(榮獲庫圖佐夫勳章、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和紅星勳章的近衛柏林摩托化工程兵旅),前身為1944年8月烏克蘭第1方面軍組建的摩托化工程兵第20旅。編有摩托化工程兵第63、第88營和摩托化舟橋第49營。
在1945年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中,該旅首次參加戰鬥。為保障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的戰鬥行動,對部隊行進路線順利實施工程偵察,開闢軍路,部隊強渡恰爾納河時架設和加固橋樑。1945年2月19日,由於出色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各種戰鬥任務,榮獲二級庫圖佐夫勳章。在方面軍部隊奪取奧得河西岸登入場時,該旅機智迅速地建立了登入渡口、門橋渡口和橋樑渡口,及時保障了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近衛第3集團軍及第13集團軍各兵團和部隊強渡江河。由於勝利完成強渡奧得河和博伯爾河的任務,1945年4月5日,榮獲二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並於4月15日改稱近衛摩托化工程兵第3旅。在上、下西里西亞兩次進攻戰役(參見上西里西亞戰役、下西里西亞戰役)中,為保障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的戰鬥行動,及時架設4座可供重型技術裝備通過江河障礙的橋樑,排除數個地雷場。為此,榮獲紅星勳章(1945.4.26)。4月18日,該旅在敵火下建立通過施普雷河的渡口,保障了第5集團軍各兵團強渡該河,爾後參加了攻克柏林的戰役(參見柏林戰役)。5月同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各部隊一起,參加了解放布拉格的戰役(參見布拉格戰役)。由於在柏林和布拉格戰役中屢建戰功,1945年5月26日,榮獲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1945年6月4日,被授予柏林旅榮譽稱號。在布拉格戰役中,所屬近衛工程兵第32營因戰功卓著,1945年6月11日,被授予布拉格營榮譽稱號。全旅7名軍人因功勳卓著,榮獲蘇聯英雄稱號,1586名官兵獲得勳章和獎章。
歷任旅長:1944年8—9月為洛馬欽斯基中校,1944年9—11月為利沃夫中校,1944年11月—1945年1月為格爾什戈林上校,1945年1—3月為巴爾金中校,1945年3月至戰爭結束為沙魯達中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