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混戰的時代——民國

軍閥混戰的時代——民國

《軍閥混戰的時代——民國》為《正說中國》的其中一冊,由李碩主編。

基本信息

簡介

社會大動盪,國民大覺醒,制度大轉變,文明大轉型,民國大時代,給中華民族一次選擇的機會。《民國(軍閥混戰的時代)》為《正說中國》的其中一冊,由李碩主編。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制王朝專制,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國家的革命主張。在這個大時代中,接受了現代科學與民主思想的中國人,開始思考中華民族的未來。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各方人士,紛紛提出自己的建國主張,大轉型的時代,中國人一次一次地淘汰了守舊與落後,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道路。

圖書簡介

《民國(軍閥混戰的時代)》簡介:中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已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
根據考古發現,約在6000年前,中原地區就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同時,原始社會的平等體系被打破。據記載,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了完備的封建社會制度,但延續到東周時代便逐漸解體。秦朝統一各國後,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自漢朝起則以文官政治主治國家,直至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同時也結束了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
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制王朝專制,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國家的革命主張。在這個大時代中,接受了現代科學與民主思想的中國人,開始思考中華民族的未來。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各方人士,紛紛提出自己的建國主張,大轉型的時代,中國人一次一次地淘汰了守舊與落後,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道路。
《民國(軍閥混戰的時代)》由李碩主編。

目錄

民國總述

孫中山的早年生活
袁世凱篡奪 革命果實
黎元洪的軍旅生涯
馮國璋北洋軍閥首領
徐世昌在五四運動中
蔣介石的三次“引退”
李宗仁競選總統

官場軼聞

黃興與袁世凱
鄒容投身革命
陳天華駁倒康梁
陳其美之死真相
張靜江義助革命
宋教仁被刺真相
梁士詒與他組織的公民黨
吳稚暉汪精衛的一場筆戰

文化思潮

五四新文化
20世紀30年代的文化思潮
中西兼具的風俗文化
哲學、科學、文學創作

本書試讀

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 ·少年無為河南省項城縣,為蜿蜒流過縣境的淮河的支流潁水所累,當其雨季泛濫時,便成澤國,加上人多地少,物產不豐,經濟文化十分落後。項城的東北有個張營,村周圍修築著堅固厚實的寨牆,牆外壕溝環繞,四角炮樓聳立,是為遠近聞名的“袁寨”。這就是袁世凱的出生之地。
袁家占地四五十頃,在北京陳州又經營錢莊和當鋪,並放有高利貸。
祖輩受傳統的封建教育,均中過科舉,任朝廷命官者多人,為典型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袁世凱出生於1859 年9月16日,字慰庭(慰廷、慰亭),別號容庵。
時值捻(nian)軍勢興,項城距捻軍根據地雉河集僅百餘里,清政府就派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協助督辦安徽團練,組織地主武裝。袁甲三有功於清王朝,被提升為淮軍將領,漕(cao)運總督。
某日,農民軍與袁甲三遭遇,不利而退。袁甲三異常得意,忙給家中寫信,謂打了勝仗,正在凱旋班師。於是袁世凱的父親就給剛出生的兒子取名為“世凱”。
袁世凱的祖父袁樹三膝下二子。長子袁保中,生有六男二女,袁世凱排行第四。次子袁保慶無子,對袁世凱甚為喜愛。袁保中便將袁世凱過繼給叔父袁保慶為嗣(si)子。袁保慶先後在濟南揚州江寧 (南京)等地為官,袁世凱也隨其左右。袁保慶給他請了很多有名望的老師教讀書經,希望他將來走科舉仕途,光宗耀祖。但他自幼養成紈(wan)絝(ku)子弟的習性,放蕩不拘,對讀書毫無興趣,常與一幫無賴少年為追求吃喝玩樂而託詞逃課,尤對戲劇“樂觀不倦”。
1873年養父袁保慶得霍亂病死,袁世凱回到老家項城。不久,同族的另兩個叔父袁保恆袁保齡赴京就官,把他帶到京城。這兩人對他的影響超過生父和養父。袁保恆對他管教極嚴。在堂叔的嚴厲督促下,袁世凱也能把四書五經背得爛熟,但“文章尚不入門”。袁保齡稱他“資分並不高,而浮動非常”。
1874年,生父袁保中亦病故。按時俗,父死後要守喪3年,不準參加考試。但因他已過繼出去,不必居喪,乃於1876年秋天回河南參加鄉試,結果不中。這一年袁世凱(17歲)與陳州于姓名門閨(gui) 秀結婚。婚後第二年,仍回北京,一邊讀書,一邊幫袁保恆(時任刑部左侍郎)辦事。很快學會官場本領。不久,河南大旱,赤地千里。袁保恆受命幫辦河南賑(zhen)務,帶袁世凱來到開封。1878年 5月,袁保恆感染時疫而亡,袁世凱再度回到原籍。但他已過不慣鄉村生活,便在陳州住下。此時,袁家矛盾重重,無法維持,各家分立單過。袁世凱在繼父的名下分得一份相當可觀的家產。既無人管教,手裡又有錢,便越發放蕩,整日酒食徵逐,鬥雞走狗,無所不為。甚至包攬訴訟,仗勢欺人。同時還假裝斯文,附庸風雅,組織了“麗澤山房”、“勿欺山房文社”,邀請當地文人加人。很多人初因他胸無點墨,羞與之為伍。但他出錢供給食物,凡前來者均盛情招待。不久,周圍也聚集了一些人。1879年秋,又逢鄉試,袁世凱依舊名落孫山,而同社的卻有兩人考中,他又羞又憤,把自己所作的詩文全部付之一炬,並自我解嘲說:“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焉能齷(wo)齪 (chuo)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邪!” ·入朝發跡 袁世凱的仕途是在朝鮮開始的。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
日本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刻決定派兵,以藉機奪取更多的權益。朝鮮當時為中國的“藩屬”,向中國皇帝“稱臣納貢”,奉正朔,受冊封。日本的舉動,引起清政府的不安,決定即調淮軍吳長慶東渡朝鮮平定內亂。吳長慶與袁世凱的養父關係頗厚,因此袁世凱從家鄉出來就投在吳長慶的麾(hui)下,吳對他也倍加照撫。吳長慶軍務繁忙,一切籌劃都靠張謇(jian)晃。而張謇的得力助手則是年輕的袁世凱(23歲)。雖然袁的職務不高,僅為“前敵營務處”,負責軍需供應和勘(kan)定行軍路線。但他認準此乃出人頭地的大好時機,故甚是賣力。限五六天辦好的事,他不到三天就能辦妥。抵達朝鮮時,袁世凱帶頭跳入水中登入。清軍常有搶掠魚肉當地居民之事,袁認為在 “屬邦’:擄掠有辱國體,堅決主張嚴辦,為整頓軍紀曾一次斬了七人首級。這些都得到吳長慶的讚賞。此外,他在誘捕兵變時藉機重掌政權的原攝政王大院君和鎮壓起義的士兵貧民時所表現的鐵腕政策,深得朝鮮國王閔妃的好感,以至於國王設宴招待吳長慶、張謇,袁亦在列,備受禮遇。為此,清政府也獎賞他頂戴花翎(ling)。這樣,默默無聞的袁世凱通過在朝鮮鎮壓兵變開始嶄露頭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