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排子鎮

車排子鎮

車排子鎮位於烏蘇市境西北68公里處,奎屯河下游向西轉彎處的西岸。自北至東與農七師一二三團隔河相望,南接一二五團地界,西與甘家湖牧場、甘家湖林場接壤。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車排子鎮位於烏蘇市境西北68公里處,奎屯河下游向西轉彎處的西岸。自北至東與農七師一二三團隔河相望,南接一二五團地界,西與甘家湖牧場、甘家湖林場接壤。東西長60公里,南北寬3公里,面積255.8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哈拉蘇村,東南距市城56公里。
車排子莊形成於清代初期,古稱沙喇烏蘇,是烏塔官道的中繼台、站。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此設軍台,光緒六年(1880年)設譯站和營塘。民國25年(1936年)為四區區公所駐地,民國32年(1943年)設車排子、三十戶2保。三區革命時為西湖門拜克轄下的車排子玉茲拜克。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建鄉,受第三區管轄。1956年11月鄉政府及星光農業社一、二、三隊的100戶、480口人從老車排子遷往奎屯河西岸哈拉蘇村,原地劃歸農七師二十團(一二三團前身)。1959年5月成為東風公社車排子大隊。1966年6月,車排子大隊從東風公社析出,與前進二牧場全並成立春光農場。1976年10月,前進二牧場析出,春光農場恢復為車排子公社。1984年10月改稱車排子鄉。

詳細

車排子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夏季炎熱,日照時間長,無霜期達170天左右,有利於棉花的生長,是烏蘇縣的主要植棉區之一。1990年棉花產量(皮棉)2428噸,占全縣棉花產量的33.84%。

1952年有村民280戶、1424人,哈薩克、維吾爾、漢、回4個民族聚居。1990年轄喀拉蘇、車排子、喀木斯德、靳格勒特、吉德勒、康蘇瓦特、石橋、楊樹、塔勒德、昌德、托浪格勒、蘇布爾乾、一棵樹、梭梭等14個村民委員會。有村民1820戶、9389人,其中漢族6238人、回族1335人、哈薩克族1204人、維吾爾族587人、蒙古族15人、其他民族1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6.7人。車排子鎮於1995提撤鄉建鎮,轄9個行政村,年末總人口0.63萬人,少數民族0.21萬人。現有耕地面積3000公傾。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900公傾。可耕地5300公傾。
黨政機關設編制23人。實有21人。工業單位3個。供銷、商業網點3個,文教衛生服務單位、鄉鎮企業單位15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