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年

趕年

趕年是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

基本簡介

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是年節;節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
趕年舍巴日 “舍巴”,意為“擺手”;“日”,即“做”。土家語動賓倒置,“舍巴日”,漢語直譯為“做擺手”,意譯為“擺手舞”。它是土家族祭祀祈禱的一種活動,一般在年節舉行,並發展為祭祀、祈禱、歌舞、社交、體育競賽、物資交流等綜合性的民俗活動。“擺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的叫“大擺手”。“大擺手”規模大、套數多、時間長,歷時七、八天,與集市貿易、文藝體育活動一起,在“擺手堂”前舉行。“擺手堂”,在土王祠。“小擺手”規模小,套數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舉行。
土家人在擺手活動中,追憶祖先創業的艱辛,緬懷祖先的功績,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場景,整個活動都著濃厚的祖先崇拜痕跡。

起源

過年 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將祖先祭祀日稱為“過年”。 但“過年”的時間,則因姓氏、宗支、地域而異。如:酉水河西的彭姓和石堤彭、白、李、馬、蔡、田六大姓為三月三;酉水鄉龍頭村田姓為四月八;可大、沙灘、酉水等鄉李姓為七月初一。過族年,要在祠堂里舉行祭祖儀式,先祭土王,再祭本族祖先。祠堂里,整日鞭炮不斷,鐵銃轟鳴,號角聲聲,“嗬餵”陣陣,其盛況是其它節日難以比擬的,後逐漸改為戶祭。祭祀的土王,有彭公爵主、田好漢、向老官人;也有祭冉宣慰、 田宣慰、楊宣慰以及馬伏波的。祭祀的本族祖先中,揚姓祭楊再思,李姓祭“天”字輩的三祖先,部分 彭姓和謝姓八部大王。祭祀畢,游鄉串寨,走親訪友,對歌宴客,真是“滿山滿寨都是歌,賓客如流歡樂多”,長達三、五日之久。關於“過年”的來歷,說法甚多。主要的有三種:一說祖先從湖南遷來時,有的坐杉木船,有的坐柏木船,有的坐青鋼木船。因船速不一,到達有先有後,人們將到達的日子定為“過年”。於是,就有的為四月八,有的為五月初五,有的為五月十五了;一說祖先出征打仗,有的將出發的時間作為“過年”,有的則將歸來的時間作為“過年”,以致時間不一。趕年如李姓說:“天”字輩三位祖先七月初一出征時,全族團聚,以後年年七月初一紀念;一說八部大王於國有功,皇帝見他武藝高強,害怕皇位失落,便將他毒死在歸途中,人們將他的殉難日作為“過年”日, 以紀念他。這些,都與古代戰爭和民族的歷史有關。
趕年 土家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以酉陽縣為例;老寨鄉彭姓,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後溪鄉彭姓,臘月二十四過“趕年”;可大鄉和沙灘鄉李姓,臘月二十八過“趕年”。過“趕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可大、沙灘鄉李姓過“趕年”時,禁止殺雞、殺豬,晚上禁點油燈,只能點燭,並通宵不熄。部分彭姓過“趕年”時,清晨得由男子做飯。飯做好,祭祀祖先完畢,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飯後,全家出門遊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飯,過飯“是將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層米一層肉,’蘿蔔等,合煮一鍋。“年飯”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時,焚香燃燭,燒錢化紙,三跪九叩,懷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護佑。趕年
團年時,要先給果樹和犁鏵、牛欄、豬圈、雞舍餵飯,給碓、磨、鋤等貼“壓歲錢”,以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瓜果豐碩、財源興隆。
關於“趕年”的來歷,傳說不一。有的說明朝時,朝廷調士兵赴沿海抗倭。時值春節前夕,便提前過年,團年後,將士好出征。有的說,客王派兵征打土家,年關已近,土家人便提前過春節,上山躲避。等客兵進寨住下後歡度春節時,土王令土兵雞鳴時殺回,大獲全勝。因雞報曉有功,故過年不能殺雞;而財物被掠走,沒有食品,春節後便上山圍獵野豬。有的說,貧窮的土家人負債累累,財主年關要來討債,他們便提前過年,上山躲債。這些說法,都與古代的戰爭和土家族的遭遇有著密切的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