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擺

趕擺

傣族人民有許多豐富多彩的節日,他們把這種節日活動叫做“擺”,按傣語的原意,“趕擺”就是過好盛大節日或集會活動的意思。“擺”的規模大小,參加人數、內容、時間都不一樣,但表達目的都是尋求安樂的生活。

“擺乾朵”

0

年傣歷九月十五日起,傣族老人開始進奘房(寺廟)拜佛,三個月期滿,歡迎佛祖重返人間。傣族人把這種現象叫做“出窪”,出窪後第二天,即傣歷十二月十六日,“擺乾朵”就開始了。

俗話說:“穀子黃,傣家狂。”此時正是稻穀金黃,豐收在望的季節,也是“擺乾朵”最熱鬧的時節。“擺乾朵”的時間長短,因地而異,是根據各地有影響的較大奘房而定。一般是一個奘房趕一個擺,如芒市較大的奘房有風平尖山、廣母、芒幸、奘相、奘茂、奘喊等七處,所以芒市的“擺”就得七天。而瑞麗、盈江、隴川、梁河等地則趕擺三至五天。

擺場設在奘房附近比較寬闊的地方,食品、貨攤、馳名省內外的阿昌刀、戶撒和弄島毛煙等,比比皆是,琳琅滿目。還有傣家獨具一格的筒帕、銀手飾、軟耳絲、牛撒苤等。

趕擺時,人們穿春節日盛裝,高抬供品,浩浩蕩蕩的隊伍,擁向擺場。那鮮艷奪目的服裝,擺曳的花筒裙,還有正在熱戀的人兒,擁向人群,圍觀孔雀舞,看傣族戲。

如果你站在高處看:老人進奘房燒香拜佛,求子求孫求發財,祁求佛祖保佑平安;中年人組織象腳鼓比賽,跳孔雀舞,演傣戲;青年男女在花傘下,竊竊私語,有的乾脆跑到野外,談情說愛去了。只見一把把花傘向竹林深處移動,無聲地宣告一天的趕擺結束。第二天,又要趕到其他擺場看熱鬧了。

“擺爽南”

擺爽南”從內容上看就是潑水節,時在每年傣歷六月十二日,為期三至五天。

-

在節日裡,互相潑水,狂歡歌舞,表示相互祝福、消除病魔,適應節氣的需要而開展活動。

按傳統的習俗,擺爽南開始,先到淨房裡用淨水澆佛像三次,求神靈保佑。然後按年齡、輩分互相有禮貌地用樹枝或花蘸水灑潑對方,態度文雅,不得劈頭亂澆。

節日開始的當天,在廣場召開民眾大會,由有聲望的傣族人民代表,講解節日意義和本年節日的計畫安排等,然後由傣族老人率領青年男女互相潑水。白天廣場上有多種娛樂活動;晚上組織電影晚會和放孔明燈,潑水活動達到高潮。

在這個盛大的節日裡,傣族人民每家都要做潑水粑粑,當地人把這種食品叫做“競美”,送給尊敬的客人和至好的朋友,認為這是至高無上的友誼象徵。

簡介

傣族潑水節”的主要內容有採花、浴佛、潑水賽龍舟和趕擺。前幾項一看便知。採花就是採花,潑水就是潑水,浴佛是什麼?雖然深澀了一點,但一想,便知就是用清水淋浴佛像,至於賽龍舟,那就更不用說了。唯“趕擺”難懂,許多人會認為大概就如北方的趕墟、趕集或南方的趕場、趕街吧,傣族人不過叫做趕擺而已。

9

文字其實,傣族人“趕擺”的涵蓋面,遠比集市貿易要寬泛得多,它不僅僅是集祭祀、集會、百藝、商貿於一體的廟會,因為廟會只是眾多節日中的一種,而傣族的節日,儘管名目繁多,卻大都叫做“擺”,如擺爽南(潑水節)、擺乾朵、擺帕拉、擺拉羅、擺汗尚、擺奘、擺齋等等,而參加這些活動,則都叫做趕擺。

傳統

-

傣族“擺”的時間長短,一般根據各地有影響的較大奘房(寺廟)的多少而定,很有點輪流坐莊的味道。常規是一個奘房趕一個擺。如芒市,較大的奘房在風平、尖山、廣母芒幸、奘相、奘茂、奘喊七處,故芒市的擺就得7 天,而瑞麗、盈江、隴川、梁河,則趕擺3 至5 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