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劍[越王勾踐劍]

越王劍[越王勾踐劍]

“越王劍”鑄於戰國早期,為國家一級文物。此劍劍鋒還十分銳利,雖然有兩千多年歷史,依然可以切割物品。2400年前,中國。列國爭雄,烽煙四起。各路諸侯競相製造精密武器。晚期霸主越王勾踐,共有五把青銅寶劍。其劍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史書評價:“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極其鋒利。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基本信息

簡介

越王劍越王劍

據《拾遺記》等古書記載,越王勾踐有一個嗜好———鑄制名劍,並有眾多傳說留世,但在很長時間裡並未有相關文物,直到1965年湖北省江陵紀南城楚墓發掘時發現了一柄“越王勾踐自作用劍”。該全長55.6厘米,劍格寬5厘米,劍身滿飾黑色菱形暗紋,劍格的正面和背面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出土時劍置於黑色漆木劍鞘內,出鞘時劍身寒光閃閃,毫無鏽蝕,刃薄鋒利,2000多年前先人的鑄造工藝嘆為觀止。隨即此劍便獲得了“天下第一劍”之名,作為鎮館之寶被湖北省博物館珍藏,被稱為我國國家一級文物中的極品。

外觀

越王劍 越王劍

越王勾踐劍,屬青銅劍,製作極其精美。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 4.6厘米,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靠近劍格的地方有兩行鳥篆銘文,共8個字———“越王鳩潛(一說鳩淺,是勾踐的通假),自乍(作)用劍”。

發現

越王劍越王劍

1994年3月1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正式開始挖掘。這是本世紀以來巨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在二號俑坑內已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厘米,劍身上共有八個棱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棱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這批青銅劍內部組織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劍的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這一發現立刻轟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
在清理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千克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事實上,關於鉻鹽氧化處理的方法,絕不是秦始皇時代的發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這一先進的工藝。
春秋五霸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演出了歷史上春秋爭霸的最後一幕。歲月的流逝,使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靜靜沉睡在歷史的長卷里,忙忙碌碌的後人幾乎把它遺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卻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人們眼帘。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了全國,但是,更加轟動的訊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鏽呢?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在於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溶點大約在4000℃。

成分研究

越王劍越王劍
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劍的本身是不是做過什麼特殊的處理。可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由於科技發展水平的限制,人們不可能對其進行取樣測定,只能是大概猜測。法國人更是大膽的猜測:中國古代青銅器上,存在著神秘的人工外鍍技術。這就是當時非常流行的“塗鍍說”! 那么這口“越王勾踐劍”到底是怎么製成的呢?是用物理方法還是用化學方法呢?一時間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譚德睿和董亞巍這兩個不同意見的代表性人物也分別從化學和物理兩個途徑去探索古代工匠在2500年前留下的迷團!

多少年過去了,人們也就更加迫切地呼喚對其進行精確的檢測與破解。為此啊,1977年12月,湖北省博物館和上海復旦大學靜電加速器實驗室的有關專家,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組以及北京鋼鐵學院《中國冶金史》編寫組的學者利用先進的儀器和技術對這口“越王勾踐劍”進行了無損科學檢測,咱先不說這檢測的結果,僅從這一串名稱就可以看出這口劍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正是這次檢測,得出了該劍本身青銅合金分配比的準確數據表,這個呀也幫您尋摸到了一張現成的圖,省得自己做了。

研究表明,劍主要成分是以及少量的。其中劍脊含銅多,使得韌性好且不易折斷;劍刃含錫多,使得堅硬而鋒利;劍格含鉛較高,使得合金流動性較好易於製作表面的裝飾;花紋處含硫較多,可防鏽並保持紋樣光鮮!不僅如此啊,人們還發現菱形暗格紋實際上利用合金熱擴散的原理製成。

戰國越王劍銘

戰國越王劍銘戰國越王劍銘
此風格與當代之美術字相近,而與書法精神相悖,某種藝術,其對於細部的裝飾誇大到了繁瑣、成為一種負擔的時候,就意味這一路風格的窮途末路不遠了。楷書之盛,在唐,楷書之衰,亦在唐,斯所謂盛極而衰也,何以衰,過度的裝飾化傾向使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