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桑鎮

赤桑鎮

《赤桑鎮》京劇名。改編自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第二回、第四十六回、四十七回、四十八回,與原著皆不同。原著里包公的侄子叫包世榮,戲曲里改編叫包勉;原著里是龐太師設計陷害包公,戲曲里的包勉果真違法;原著里是此段放在五鼠鬧東京的時候,戲曲里是陳州放糧的時候;原著里包三公子是被冒名冤枉的最後洗清了罪名,戲曲里為突出包公的大公無私被鍘,才有的這段赤桑鎮包公賠情。是一出花臉(淨角)和老旦的對戲,也是裘盛戎、李多奎兩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唱工繁重,板式豐富多變。原本是秦腔傳統劇目,吉劇、評劇、川劇等不少劇種都有這一題材的劇目,二人轉又叫《包公賠情》。京劇曾移植了《鍘包勉》一折。至1961年,北京京劇團重新整理改編,將《鍘包勉》和《赤桑鎮》兩劇相連,但有時也單獨演出。裘盛戎、李多奎兩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後成為保留下來的優秀劇目之一,也是李派、裘派的傳統劇目之一。這齣戲唱工繁重,板式豐富多變。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簡介

包拯

赤桑鎮-漫畫赤桑鎮-漫畫
幼失去父母,由嫂吳妙貞撫養成人。吳子包勉任蕭山縣令,貪贓枉法,包拯秉公將其鍘死。吳妙貞趕到赤桑鎮,責包拯忘恩負義,包拯婉言相勸,曉以大義,吳妙貞感悟,叔嫂和睦如初。

詳情

北宋時開封府尹包拯是一位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的清官,被人們尊稱為“包青天”。包拯自幼父母雙亡,由嫂子吳妙貞撫養成人,因而他視嫂如母,稱其嫂為“嫂娘”。
吳妙貞的丈夫早年去世,只留下獨子包勉。包勉曾為蕭山縣令,因貪贓枉法被罷官,而包拯卻對嫂娘隱瞞了真相,因此吳妙貞一直不明白兒子為什麼被解職回家。這一天,吳妙貞聽說官居龍圖閣大學士的包拯要去陳州放糧,便命包勉到長亭給包拯餞行,希望他們叔侄能藉此機會好好敘談敘談。
吳妙貞獨坐家中,構想著包拯叔侄見面的情景。但她萬萬想不到,此時包勉已命喪銅鍘之下。包拯派家將王朝手持他的親筆書信,火速趕到了合肥。吳妙貞一見王朝匆匆趕來,不免心生詫異;她接過書信,一種不詳的預感立時掠過心頭。她急忙拆開書信,只見上面寫著:“包拯多拜上,拜上嫂娘吳妙貞;弟往陳州把糧放,叔侄相逢在長亭;包勉初任蕭山縣,貪贓枉法害黎民;國法條條難容忍,銅鍘之下斷屍身!”看完書信,吳妙貞只覺一陣眩暈,跌坐在椅子上。一時間,她心如刀絞,肝腸寸斷,老淚縱橫。老年喪子,這是多么殘酷的事情啊!何況包勉又是她唯一的兒子。尤其她一想到,自己的獨子竟死在自己一手撫養長大的包拯手上,更是怒火難捺。失子之痛立時化為滿腔憤怒,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幾乎讓她失去了理智,她要親自到赤桑鎮去教訓忘恩負義的包拯。
包拯派王朝去送書信,自己在館驛中也是坐立不安、憂心忡忡。就在這時,馬漢突然走進來說:“大人,吳氏夫人來到赤桑。”包拯一驚,他知道嫂娘一定是來興師問罪的,於是趕緊帶著馬漢親自出門迎接。

赤桑鎮-漫畫赤桑鎮-漫畫
吳妙貞一見包拯,怒火中燒,舉起拐杖就要打,王朝連忙勸阻。包拯拱手低頭,吳妙貞怒不可遏,大罵包拯忘恩負義。包拯深深理解嫂娘此時的悲痛心情,何況她這么大年紀了,還要奔波來到赤桑鎮,這更使包拯多了一份愧疚。包拯想了想,決定把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訴嫂娘。他相信,一向教育他要做清官的嫂娘一定會諒解他的。可沒等包拯說完,吳妙貞便不耐煩了,她根本不聽包拯的解釋,厲聲斥責包拯為什麼不看在她的面上從輕發落。她痛責包拯忘記了當年的養育之恩,喪盡天良、人面獸心!吳妙貞越說越氣,舉起拐杖朝包拯打來,王朝、馬漢慌忙攔阻,館驛中亂成一團。
包拯見年邁的嫂娘氣得渾身顫抖,心中一陣酸楚,他低頭作揖,訴說著嫂娘的養育之恩,一次次請求嫂娘寬恕。吳妙貞余怒未消,毫不理睬。包拯說道:“嫂娘,小弟自幼蒙您訓教,您教我要學前輩的忠臣良將,切不可徇私情枉法貪贓。我如果徇私情,上欺君,下壓民,敗壞紀綱,我又該如何面對諄諄教導我的嫂娘呢?”
包拯這一番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動了吳妙貞,她心中的怒火漸漸平息。細細品味包拯的話,她不禁清醒地認識到包拯確實是一個忠心秉正、公而忘私的蓋世忠臣。她暗恨包勉貪贓枉法,而包拯按律條鍘包勉的確是理所應當的。雖然是想通了,但畢竟自己從此失去了終身依靠,老來靠誰呢?想到此,她頓覺萬念俱灰,衝著牆就撞了過去。幸虧王朝眼疾手快,擋在了她的前面。吳妙貞哭兒、想兒,又恨兒,生無依靠,欲死不能,不禁痛哭失聲。號稱“鐵面”的包拯見此情景也忍不住心中酸痛。他手捧孝巾,飽含深情地走到了嫂娘面前,表示要為嫂娘養老送終。
吳妙貞感激涕零,深深為自己錯怪包拯而自責,更為包拯為黎民不徇私情的忠良所感動。於是她手舉酒杯,對包拯語重心長地說:“為百姓公廢私理所應當。”包拯深感於嫂娘明是非、樹正義的賢良之舉,感動地喊了一聲:“好嫂娘!”然後,他雙手接過酒杯,以酒敬天,灑在了地上,隨即跪在了吳妙貞面前,深深一拜。這一拜是包拯對嫂娘深明大義的拜謝,也是包拯對嫂娘恩高義廣的拜謝。包拯一次次對嫂娘深深施禮,臨行時萬語千言化成一句:“小弟我放糧回來再孝敬嫂娘。”
帶著嫂娘的諄諄教誨,包拯踏上了陳州放糧之路。

劇目欣賞

《赤桑鎮》原本是秦腔傳統劇目,吉劇、評劇、川劇等不少劇種都有這一題材的劇目,京劇曾移植了《鍘包勉》一折。至1961年,北京京劇團重新整理改編,將《鍘包勉》和《赤桑鎮》兩劇相連,但有時也單獨演出。
《赤桑鎮》是一出花臉和老旦的對戲,也是裘盛戎、李多奎兩位藝術家的代表作。這齣戲是裘盛戎先生生前排演的最後一個古代題材戲。
這齣戲唱工繁重,板式豐富多變,其中有[導板]、[散板]、[西皮三眼]、[對口流水]、[二黃原板]、[二黃碰板三眼]等。在戲中,李多奎先生充分發揮了李派老旦蒼勁挺拔、紮實穩健的演唱特色,裘盛戎先生也發揮出裘派花臉醇厚沉穩、含蓄傳情的獨特風格。兩位名家在這齣戲中配合默契,各顯神通,把這齣花臉、老旦對戲的唱腔唱得和諧悅耳、生動感人。
裘盛戎素有“活包公”的美譽。他在《鍘美案》、《遇皇后》、《打龍袍》、《探陰山》、《赤桑鎮》等戲中塑造了許多包公的形象,每一個都各具特色,而《赤桑鎮》中的包公可以說是最有人情味的包公。裘盛戎在準確地把握包公剛正不阿的性格的同時,更在情字上下功夫,充分展現出包公對嫂娘的敬仰與憐惜之情。同台的李多奎對裘盛戎在這齣戲中的演唱也是讚不絕口。
這齣戲之所以成為一出經典劇目,除了兩位藝術家的精彩表演外,還得益於琴師汪本貞和鼓師譚世秀的伴奏,他們的嫻熟技藝起到了烘雲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

戲詞全文

赤桑鎮-老照片赤桑鎮-老照片
包 拯
〔西皮慢板〕
恨包勉他為官貪髒罔上,在長亭銅鍘下喪命身亡。
命王朝下書信合肥縣往,嫂娘親聞凶信定要悲傷。
悶憂憂坐館驛心中惆悵,
〔散板〕
嫂娘親為此事來到赤桑。
吳妙貞 (白) 好奴才!
(唱[西皮小導板]
見包拯怒火滿胸膛!
包 拯 (白) 嫂娘!
吳妙貞 (唱[西皮快板])
罵聲包拯負義郎!
我命那包勉長亭往,
與你餞行表衷腸。
誰知道你把那良心喪,
害死我兒在異鄉。
有何臉面你活在世上?
快與我兒把命償!
包 拯 (白) 嫂娘!
(唱[西皮散板])
嫂娘年邁如霜降,
路遠奔波到赤桑。
包勉他初任蕭山縣,
(唱[西皮快板])
貪贓枉法似虎狼。
小弟居官法執掌,
豈能坐視負君王?
叔侄之情何曾忘,
怎奈這王法條條……
吳妙貞 (唱[西皮快板])
你昧了天良!
國法今在你手掌,
從輕發落又何妨?
包 拯 (唱[西皮快板])
弟也曾前思後又想,
徇私舞弊犯王章。
吳妙貞 (唱[西皮快板])
手摸胸膛你想一想,
我是包勉他的娘。
包 拯 (唱[西皮快板])
還望嫂娘多體諒,
按律嚴懲法制伸張。
吳妙貞 (白) 住口!
(唱[西皮二六板])
你休要花言巧語講,
恩將仇報負心腸。
想當年嫂嫂將你來抱養,
衣食照料似親娘。
你與那包勉俱一樣,
(唱[西皮快板])
長大成人習文章。
龍虎之年開科場,
高榜得中伴君王。
到如今做高官國法執掌,
你不該鍘死包勉喪盡天良。
我越思越想氣往上撞!
包 拯 (白) 嫂娘!
吳妙貞 (唱【西皮搖板】)
你是個人面獸心腸!
(夏冬)
包拯 (白)嫂娘啊!
(唱[西皮散板])
勸嫂娘息雷霆弟有話講,
且落座細聽我表敘衷腸。
(白) 嫂娘啊!恩嫂!小弟自幼被爹娘拋棄,多蒙兄嫂撫養成人。如今養育之恩未報,誰知包勉貪贓枉法,國法難容,私情難佑。還望嫂娘寬恕小弟!
(唱[二黃二六板])
自幼兒蒙嫂娘訓教撫養,
金石言永不忘銘記心旁。
前輩的忠良臣人人敬仰,
哪有個徇私情賣法貪贓。
到如今我坐開封國法執掌,
殺贓官除惡霸伸雪冤枉。
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一樣,
責己寬責人嚴怎算得國家棟樑。
小包勉犯王法豈能輕放,
弟若徇私,上欺君,下壓民,敗壞紀綱,我難對嫂娘!
吳妙貞 (唱[二黃原板])
聽包拯一席話暗自思想,
他忠心秉正、共而忘私,方算得蓋世的忠良。
恨我兒他不該貪贓罔上,
按律條鍘包勉理所應當。
怎奈我失卻了終身靠養,
(白) 罷!
(唱[二黃散板]) 倒不如我碰死在赤桑!
王朝、馬漢 (同白) 使不得!使不得!
包拯 (白) 呀!
(唱[二黃散板])
見嫂娘只哭得淚如雨降,
縱然是鐵面人也要心傷。
勸嫂娘息雷霆,你從寬著想,
吳妙貞 (哭) 兒呀……!
包拯 (白) 孝巾伺候! 嫂娘呀!
【二黃碰板】
勸嫂娘,休流淚,你免悲傷,養老送終弟承當,百年之後,弟就是戴孝兒郎。
(唱[二黃散板])
今日事望嫂娘將弟寬放,
我還要去陳州賑濟災荒。
(白) 嫂娘,寬恕小弟吧!寬恕小弟!
吳妙貞 (唱[二黃散板])
小包拯他把那賠情的話講,
句句話感肺腑動人心腸。
為黎民不徇私忠良榜樣,
萬不該責怪他我悔恨非常!
叫王朝,
王朝 (白) 有。
吳妙貞 (唱[二黃散板])
你與我將酒斟上,
王朝 (白) 是!
吳妙貞 (唱[二黃碰板三眼])
表一表為嫂我這一片心腸。
(轉[二黃原板])
此一番去陳州去把糧放,
休把我吳妙貞掛在心旁。
飲罷了杯中酒起身前往,
為百姓公廢私理所應當。
包拯 (白) 好嫂娘!
(唱[西皮快板])
嫂娘親她把那真情話講,
肺腑言感天地盪氣迴腸。
明是非主正義賢良高尚,
勸包拯愛黎民永做忠良。
深施禮謝嫂娘恩高義廣!
(唱[西皮散板])
小弟我放糧回,我孝敬嫂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