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石城縣

石城縣位於贛州東北部,因“環山多石,聳峙如城”而得名,系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處在贛州、撫州、三明、龍巖四地市的交叉點上,是進入閩西北直至粵東的主道,素有“閩粵通衢”之稱,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白蓮之鄉”、“中國菸葉之鄉”。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建縣。

基本信息

特產

全縣管轄5鎮5鄉,總人口29.7萬人,國土面積1581.3平方公里,有野生動物118種,中藥材138種。森林覆蓋率達66.8%,活立木蓄積量262萬立方米,尤其以毛竹豐產林、油茶林、松脂林等發展較快;已探明有鉭鈮、熒石、鎢、錫、鐵、稀土、花崗岩、高嶺土等10多種礦產。以龍崗硯石所制“龍硯”歷為項品,享譽中外;工業方面有化工、廣播電子、軸瓦、礦山設備製造、紡織器材、南金紙、重紙、印刷等。食品工業發展迅速,先後開發了白蓮系列綠色食品(通心白蓮、蓮子奶糊、白蓮薏仁糊、白蓮速溶粉、維他蓮子奶、營養蓮子片、蜂蜜蓮心茶等)、客家酒娘、藕粉、茵陳茶、淮山、保健粉等系列食品。其中,菌陳茶、客家酒娘榮獲98江西市場食品質量優勝獎。

石城名勝眾多。既有宋寶福院塔、五龍巖摩岩石刻、楊坊村坊式亭、岩嶺永寧橋、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囚室等豐富的人文景觀,又有西華山、如日山、東華山、通天寨等風景奇麗的自然景色,尤其是能觀“兩省三縣”的東華山頂景區和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譽的通天寨丹霞地貌風景區更是遠近聞名。

石城是中央蘇區全紅縣,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羅榮桓、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進行過長期的革命實踐活動。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石城為革命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和犧牲,革命文物和遺址非常豐富,現保存完好的有毛澤東、朱德觀下舊居、紅家壟紅四軍軍部舊址、虎尾坑紅十三軍軍部舊址、紅軍秋溪整編舊址、第五次反圍剿時李臘石石城阻擊戰遺址、紅軍攻克紅石寨舊址

石城縣是中華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有“客家搖籃”、“閩粵通衢”之稱,歷史上是客家民系的中轉站。被譽為“祖根中原地,搖籃客石城”。石城又是“燈彩之鄉”,特別是大型神話燈彩戲“花燈仙子”曾晉京中南海演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