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卡利益鏈

購物卡利益鏈

無論是逢年過節送禮、發年終獎,還是平日裡的節日費、人情往來,購物卡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對於購物卡的“灰色消費”、“洗錢腐敗工具”等指責也隨之而來。如今送購物卡已成為社會時尚。法律專家指出,“時尚”背後,是一條“灰色資金流”,購物卡串起一個貪腐鏈條。近年,不少貪官栽在小小的購物卡上,而更多的人還心存僥倖在享受著購物卡帶來的“便利”。

簡介

購物卡利益鏈購物卡利益鏈

購物卡正在成為貪官受賄的某種新形式。它充當灰色資金流的載體,流動於行賄者與受賄者之間。北京市朝陽區法院調研發現,在近五年審結的13起涉購物卡犯罪案件中,用購物卡行賄受賄的案件有6起,占46%。購物卡正借著“人情往來”的隱形外衣行走於腐敗的灰色地帶,成為不法分子行賄受賄的“新寵”。

據媒體報導,剛剛落馬的江蘇省財政廳原副廳長張美芳過一個節收取的各種購物卡價值可達數十萬元人民幣;浙江省嵊州市政協原副主席杜洪苗收受的十幾次賄賂中,除了一次為實物外,其他賄賂全是購物卡,價值總計18餘萬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查採訪中發現,處於灰色地帶的購物卡已經衍生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背後凸顯出的管理無序值得深思。
大型超市購物卡收益不大,一般沒有八五折以下的,除非數額特多。急於脫手的可以以更低的價格收入。倒賣購物卡的“黃牛黨”,低進高出,不直接傷害他人利益,相反能與他人共同獲利。龐大的“黃牛黨”團體的存在,加之部分購物卡用戶防止購物卡過期而出賣等情形的存在,使得受賄者易於將購物卡混雜在合法行為之中實現洗錢,解除了受賄者的後顧之憂。

其性質

購物卡利益鏈暗藏風險購物卡利益鏈暗藏風險

購物卡在一定的時間空間範圍,局限性地充當一般等價物,代行的是貨幣的購買、支付職能,它是用貨幣購買的,也是新型的電子支付手段和信用方式,可以說購物卡是附時間空間條件的、功能不全的電子“貨幣”。

在範圍上,購物卡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購物卡在形式上包括購物卡、代金券、服務卡、公交卡、汽油卡、電話卡及網路充值卡等,而狹義的購物卡主要是指商家發行的商業性購物卡。

在內容上,可根據發行主體的不同分為公益性購物卡與商業性購物卡。涉賄犯罪中主要涉及的是商業性購物卡,即商業企業發售給消費者用於購買不特定種類商品或服務的電子支付憑證,主要是指各類商場超市發售的購物卡。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而言,購物卡的有益價值在於減少了現金流通環節,節省了相關部門手工操作過程,促進商業企業、銀行在更大的範圍內競爭,從而提高社會效率,惠及民眾。但在購物卡涉賄犯罪中,購物卡被用作行賄受賄的工具,引發出受賄罪、行賄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等賄賂犯罪。

所體現的犯罪類型

購物卡利益鏈暗藏風險購物卡利益鏈暗藏風險

第一類,商家通過發放購物卡獲利。目前,在中國商業企業發放購物卡都採取預付儲值款的形式,屬於售卡公司“負債”,企業利用售卡帶來大量無監管資金進行投資,利用這部分無監管的資金可以轉向投資市場謀利,也可以用作自己經營的周轉資金,還可直接占有購物卡因過期、損毀遺失、零頭放棄等沉澱下來的資金,收取購物卡管理費、高於成本的“成本費”。另外,發放購物卡可以提高顧客的占有率,通過銷售商品間接實現盈利。有媒體估算,發放購物卡的利潤甚至要高於零售的利潤,已成為商家賺取利潤的重要手段。

第二類,通過購物卡與權力的交易,行賄受賄者各自獲利。行賄者用自己的現金購買購物卡,通過現金充入購物卡的方式,使自己對購物卡內資金的占有實現了身份的剝離,然後將這部分沒有身份證明的資金送給了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受賄者,受賄者則通過商場消費或通過“黃牛黨”兌現,實現了對這部分資金的占有,而後受賄者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行賄者謀利,行賄者取得了自己的期待利益。通過以購物卡為工具的行受賄行為,行賄者與受賄者均獲取了預期利益。

第三類,“黃牛黨”倒卡多方獲利。受賄者所收取的購物卡,除少部分直接通過商場超市消費外,大多數購物卡均要通過“黃牛黨”實現兌現。“黃牛黨”一般以高於收購折扣而低於購物卡面值的價格將購物卡兌現或者出售。“黃牛黨”賺取買卡、賣卡的差價。

所體現的犯罪特徵

購物卡利益鏈暗藏風險購物卡利益鏈暗藏風險

據相關法院調研發現,從利用購物卡實施賄賂犯罪的過程來看,購物卡涉賄犯罪呈現出“三易”流水性特徵:
一、犯罪前階段“商家推崇、獲取便利”———辦卡易。
現實中,商場超市多設有專門的購物卡辦理視窗,部分大商場甚至委託專業發卡機構發放購物卡,有的商場還規定了員工每年發放購物卡的數額指標,與此同時各商家對辦理購物卡不僅不設任何門檻,只要用現金就直接可以購買購物卡,而且採取諸多促銷購物卡的措施,如給辦卡者按比例返現、積分換紅包、張貼大幅促銷購物卡的海報等,吸引消費者辦理購物卡。這一切便利條件,都成為了滋生腐敗的肥沃土壤。
二、犯罪階段“婉轉隱蔽、受者踏實”———“交易”易。
人情往來是中國幾千年積澱下的禮俗文化,這種立足於構建人與人之間和善、和諧的傳統文化,在人們的潛意識中逐漸形成了“禮情節”。在國家不斷加大打擊腐敗犯罪的力度下,收取現金、實物及銀行儲蓄卡,無疑會給受賄者帶來巨大的心理恐懼與壓力;然而,行賄者打著“人情往來”的幌子,送來的無任何身份證明小量多次的購物卡,則讓受賄者覺得踏實自然、順乎“情”誼。這種方式具有高度的隱蔽性,一拍即合、易於交易。

三、犯罪後階段“黃牛倒卡、商場洗錢”———洗贓易。
通常情況下,受賄者不管是收受文物、貴重金屬等物,還是收受儲蓄卡等電子憑證,洗贓都較為困難,且易於被追查。然而受賄者收受購物卡後,處理卡的方式多樣,且簡便易行,可以方便快捷地實現洗贓。首先,受賄者可以自己直接用購物卡在商場、超市消費,或饋贈給親朋好友,而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其次,龐大的倒賣購物卡“黃牛黨”的存在,使受賄者只要出讓自己的小部分利益,就可以輕鬆將購物卡通過“黃牛黨”予以兌現,簡便快捷,不留痕跡。

涉及面廣

購物卡利益鏈暗藏風險購物卡利益鏈暗藏風險

“卡店”熱鬧得像銀行
“我買5000元”,“我買兩萬”,“您需要多少?20萬。”這不是銀行辦理業務,而是發卡公司在售卡。
在金融街投資廣場B座,每到新年前後,這裡的訪客就格外多,連門口的保全都知道,多是去8層發行商通卡的“資和信”公司的。今天上午,記者在這家公司看到,售卡部幾個視窗前都排著人,交現金支票,然後領卡。工作人員說,最忙的時候是春節前,辦理業務的人屋裡屋外都站滿了。
在一家大型商場的財務部門,記者觀察了十幾分鐘,碰到三撥來買卡的顧客。“主要是為了單位發放福利或是送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記者調查,目前北京市場上的購物卡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像SOGO真情卡、君太百貨卡、新世界百貨卡、物美卡等印有商家名稱的專用購物卡,只能在該字號商場內使用;還有一類如資和信集團發行的北京商業服務業通用積分卡(簡稱商通卡),裕福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推出的“福卡”以及北京中誠信和公司發行的“中民卡”,可以在百貨、超市、餐飲等多家商業企業通用。北京商業機構一知情者透露,在一些大型商場,目前購物卡消費已經占到整個銷售額的30%。

黃牛洗錢,不留痕跡
如今送購物卡已成為社會時尚。法律專家指出,“時尚”背後,是一條“灰色資金流”,購物卡串起一個貪腐鏈條。近年,不少貪官栽在小小的購物卡上,而更多的人還心存僥倖在享受著購物卡帶來的“便利”。
記者在北京多家大商場採訪發現,大宗辦卡業務有返點回扣。顧客在辦卡時,不用出示身份證件,也無需提供實名,只要掏錢即可。
朝陽法院刑庭法官辛祖國分析,購物卡這樣受貪官“青睞”,主要原因是“婉轉隱蔽、受者踏實”。收取現金、實物及銀行儲蓄卡,受賄者會有巨大的心理恐懼,收受行賄者送的無任何身份證明、小量多次的購物卡,則踏實自然、順乎“情”誼,這種方式具有高度的隱蔽性。
在購物卡的貪腐鏈條中,黃牛黨的作用不容小視,辛祖國表示,對於貪官,黃牛的最大作用就是“洗贓”。購物卡可以方便快捷地實現洗贓,不留痕跡。黃牛黨如今充斥於全國諸多商場,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灰色利益”。

生態鏈之商家
相當於拿到“零息貸款”記者以替單位買卡為名,致電辦卡機構以及多家商場、超市,工作人員均明確表示,購物卡的面值金額自行定製,可以根據要求開具發票。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現有購物卡市場容量已經達到數十億。
“發行購物卡的最大好處就是還沒有賣出商品,錢就先回來了”,一商場人士對記者說。在商業專家看來,出售購物卡,再算上1%到3%的手續費,能夠讓發卡商家獲得大量現金流,這些資金事實上就成了發卡公司的“零息貸款”,即使是作為活期存款計算利息,每年也可為發卡公司帶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盈利。

生態鏈之團購
買10萬卡可能返點1000
100張1000元的購物卡,就是10萬元的銷售額。為了打動大客戶、更多引來目標客源,不少商家主動給出了“返點”優惠。記者以給單位辦20萬元購物卡的名義,走訪了西單附近的幾家商場。一家商場接待人員告訴記者,“返點”一般不是以現金,而是同樣以購物卡的形式,“具體優惠幅度,要當面商談確定”。當記者試探性地詢問“返點”是給單位還是個人時,接待人員爽快地說,“誰來辦卡我們就給誰。”而在另一家商場,負責團購業務的小伙子告訴記者,20萬元的辦卡量,優惠額度至少在99折。一商場業內人士透露,超市毛利低,因此返點也低,只有0.1%,商場相對會高一些,有時甚至能到3%。

各方反應

無論是逢年過節送禮、發年終獎,還是平日裡的節日費、人情往來,購物卡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對於購物卡“灰色消費”“洗錢腐敗工具”等的指責也隨之而來。無論是逢年過節送禮、發年終獎,還是平日裡的節日費、人情往來,購物卡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對於購物卡“灰色消費”“洗錢腐敗工具”等的指責也隨之而來。

看起來利人利己的購物卡,卻有著諸多風險漏洞和隱患。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認為,購物卡市場每年產生的巨額現金流相當於一筆巨大的“沉澱資金”,這數億乃至上百億元的資金,對於商戶來說,意味著巨大的經營操作空間。“很多發卡機構的資金並不是嚴格放在銀行裡面,而是拿去做投資了。一旦出現投資失誤、資金虧損等情況,購卡人的權益無法保障。”
業內人士表示,企業將沉澱資金投資於高風險高回報行業,如炒股或資金拆借等,很可能因投資虧損造成公司資金鍊斷裂,給消費者帶來巨大損失。因為很多第三方發卡機構的註冊資本並不高,如果出現資金虧損,很可能不足以彌補持卡人的損失。
目前來看,大部分第三方發卡機構的資金流向並沒有明確披露,只有支付寶明確表示支付寶中的錢是存放在銀行賬戶上的,產生的利息也一直存在裡面等到政策明確其所有權,截至目前,對於第三方機構吸納的“沉澱資金”收益所有人,並沒有明確規定。

劉春彥認為,銀行需要存款準備金率、風險隔離等一系列監管措施來保障客戶存款安全,發卡機構也應該採取類似的監管措施。對於即將發牌的機構,應該定期披露資金走向;要嚴格限制“沉澱資金”的流向,將發卡機構當作“類銀行”來進行監管;對於沒有取得執照的機構,給予一定時期的過渡期再擇機關閉。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方盈芝認為,政策還應儘快界定“沉澱資金”收益歸屬問題,讓第三方支付機構收益更加陽光透明。

針對購物卡成為洗錢、腐敗工具的指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表示,購物卡與腐敗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不能因為存在行賄、受賄等腐敗現象,就否定預付式消費的正當性,“一禁了之”顯然也不可能,關鍵在於合理引導預付式消費,加強預付式消費的安全性。

葉林建議,一方面應加強對購物卡發行單位資質的監管,逐步梳理目前混亂的預付消費卡市場;另一方面,可借鑑參考其他地區的做法,引導商家選擇多種擔保形式。如可要求所有發行預付式購物卡的單位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到專管賬戶,根據發行規模與發行單位的淨資產情況確定一定的比例,以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目前現狀

購物卡利益鏈購物卡利益鏈

目前,購物卡的辦理使用均不需要任何身份證明類的證件,這使得利用購物卡行受賄背後主體的身份不易暴露。購物卡管理長期處於無序狀態,正是購物卡涉賄犯罪的深層次原因。

法律界相關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就購物卡涉賄犯罪而言,購物卡管理的無序狀態是深層次客觀原因。目前,購物卡的辦理使用均不需要任何身份證明類的證件,這使得利用購物卡行受賄背後主體的身份不易暴露,讓利用購物卡行受賄更加隱蔽,查處的難度更大,這給購物卡行受賄犯罪者極大地減輕了壓力,從犯罪成本學的角度來講,這樣極大地降低了犯罪成本,相應就提高了犯罪收益,進而促進了購物卡涉賄犯罪的增多。而購物卡辦理使用的非身份制,是購物卡管理上的無序所造成的,由於對購物卡辦理使用屢禁不止,造成了目前購物卡大量存在使用而購物卡的管理長期處於無序狀態的現狀,而這種現狀正是購物卡涉賄犯罪的深層次原因。

其實,從1995年以來,相關部門就三令五申嚴厲禁止購物卡的流通和使用。然而,僅有禁止性約束卻難以設定懲罰性措施,並沒有遏制住購物卡之風的盛行,時至今日,各種類型的購物卡、代金券仍然是肆意風行。可見,靠“堵”來禁止購物卡有一定難度。相對而言,規範和完善購物卡的管理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落馬貪官在依法調查之前並不認為收受購物卡的行為構成犯罪,而認為只是正常的禮尚往來、人情交往,頂多算個違紀違規。實際上,人情往來與行受賄存在本質的區別:人情往來意在交流感情,體現的是一種互惠平衡的關係,而且通常是有來有往的交換財物;而行受賄,意在托情辦事獲取不法所得,雖然財物也被用作交換手段,但交出去的是財物與權力,換來的不是感情而是赤裸裸的利益,財物的給予也都是單方向的,即行賄者送給受賄者財物。另外,還有部分受賄者,雖然明白收受購物卡行為的性質,但認為收受購物卡行為隱蔽,不易被發現,懷著僥倖心理,企圖逃脫懲罰。

應加強購物卡的監督管理,對購物卡所屬權益實行全過程動態登記備案監管,保證購物卡所屬權益和使用明細的透明化,做到有據可查,從源頭上防止購物卡異化、演變為腐敗的工具
業內人士表示,要規範購物卡管理秩序,首先應建立購物卡辦理使用身份制,多措並舉是預防與打擊涉購物卡賄賂犯罪的有效途徑。

專家解讀

購物卡利益鏈購物卡利益鏈

武漢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導伍新木分析,這種消費模式實際上是組成消費者聯盟的團購消費模式,國美、蘇寧就是這種模式的成功代表。這種模式可以達到企業、員工、銀行和商家的多贏局面。

目前,武漢的第三方支付品牌主要有漢卡、商融通、銀通卡等。其中,銀通卡的經營時間稍長,而漢卡和商融通均是去年下半年剛剛面世。

“商戶一聽到我們這種模式,都比較緊張和擔憂,因為這必定影響到他們自身發卡的數額。”武漢商銀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瓊介紹,但是現在大部分中小商戶已經接受了這種模式,大型商戶因為自身購物卡銷售良好,暫時還有牴觸情緒。

據分析,因為中小商戶在發卡上的競爭優勢比不上大商戶,越早加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就能儘量地拉攏一部分客戶來消費。漢卡、商融通、銀通卡為例,目前加盟的百貨類商戶主要是“過江龍”,而武漢本土商業的身影則很少見。

商戶不接受這種模式,歸根到底一個“利”字。

將購物卡的管理納入金融管理系統,制定購物卡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範購物卡的管理。建立購物卡辦理與使用的身份制,誰辦理誰使用,若轉讓,需進行登記備案,購物卡與身份證一起使用,才能有效刷卡。
同時建立備案審查制度、加強購物卡的監督管理,對購物卡所屬權益實行全過程動態登記備案監管,保證購物卡所屬權益和使用明細的透明化,做到有據可查,從源頭上防止購物卡異化、演變為腐敗的工具,從而切斷購物卡背後的三層“灰色利益鏈”,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另外,明確對違反購物卡管理企業的懲處辦法,對於違規辦理購物卡的企業商家嚴肅查處。同時也要規範機關企事業單位以發放購物卡的形式分配福利的行為。

其次,剷除“黃牛黨”灰色利益群體,切斷洗錢銷贓途徑。購物卡辦理使用身份制的建立,能極大地縮小購物卡“黃牛黨”的生存空間,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各大商場超市周邊的監控力度,有效監控通過網路實施倒賣購物卡行為的各類信息,對於查證屬實的“黃牛黨”,登記造冊,建立“黃牛黨”黑名單,對於協助受賄犯罪洗錢的,一經查實,嚴格追究刑事責任,加大“黃牛黨”違法犯罪的成本,使其無利可圖,從而切斷購物卡涉賄犯罪的銷贓洗錢途徑。

同時,暢通舉報途徑,加大購物卡涉賄犯罪打擊力度。開通舉報熱線,暢通公共舉報信箱,完善網路電子信箱、發帖舉報等網路途徑,增加現場舉報地點,加強對於舉報人的安全保護力度,做到舉報途徑暢通。對於查獲的倒卡“黃牛黨”,要深挖擴大戰果,並發展“黃牛黨”特情,通過“黃牛黨”獲取購物卡涉賄犯罪線索,及時發現涉購物卡賄賂犯罪行為,對於查證屬實的行賄受賄者依法嚴格追究刑事責任。

專家建議

專家建議,針對消費卡的製作、發行、使用、使用期限、重複使用、回收、面值、使用者的權利、發行者的責任、餘額退還、是否可以作為企事業的福利等,監管部門應制訂政策,進一步規範管理,並出台相應的處罰措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