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雯麗·哈利

費雯麗·哈利

費雯•麗,原名費雯•瑪麗•哈特利(Vivien Mary Hartley),英國電影演員。她成功地飾演《亂世佳人》的斯佳麗•奧哈拉和《欲望號街車》的布蘭奇•杜波依斯,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費雯麗·哈利 費雯麗(Vivien Leigh)(1913.11.5 - 1967.7.8),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兩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1939年,費雯麗因在電影《飄》(Gone With Wind,又譯《亂世佳人》)中成功扮演女主角郝思嘉而獲得第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1951年,費雯麗因在電影《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中成功扮演女主角布蘭奇而獲得第二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12屆奧斯卡評審會的評語是:
費雯麗是如此驚艷,以至於不該如此真實;她是如此真實,以至於不該如此驚艷。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好萊塢只為她一人分裂!
儘管電影為費雯麗贏得了世界性聲譽,但她的真正志向卻在舞台上。從1935年首次正式登台出演《綠色的綬帶》起,到去世前一年的1966年出演《伊萬諾夫》止,費雯麗的舞台生涯長達三十餘年,幾乎占據了她人生的大半。50餘部的舞台戲劇,構成了費雯麗藝海生涯中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個人檔案

姓名:Vivien Leigh(出生名:Vivian Mary Hartley,暱稱:Vivling)
費雯麗費雯麗

譯名:費雯麗
生日:1913年11月5日
忌日:1967年7月8日
出生:印度
國籍:英國
身高:161厘米
學歷:曾於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
難忘的事情:扮演《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
常去的地方:湖泊
最喜歡的動物:貓
嗜好:猜字迷
缺點:一雙與優美體形極不相稱的大手和頻率偏高的嗓音
語錄:
- 讓觀眾哭比讓觀眾笑更容易。
- 有些評論把我說成是偉大的女演員。我認為這是愚蠢的,因為它們把包袱和責任推給了我,我不能就這么接受。
- 有風采的人有自己的原則。
- 一個女人的迷人,一半來自於她的幻想。

生平簡介

費雯麗於1913年11月5日星期三的傍晚出生於印度東北部大吉嶺(Darjeeling)海峽附近的一個偏僻地方,全名是費雯·瑪麗·哈利(Vivian Mary Hartley)。父親歐尼斯·哈利(Ernest Hartley)是在印度經商的美國人,同時也是一位具有表演天賦的業餘戲劇好手,母親葛儲·耶克(Gertrude Yackjee)則是一個法國和愛爾蘭的混血兒,外表弱不禁風。費雯麗的父母於1911年結婚,兩年後生下美國美麗非凡的女嬰費雯麗。母親的黑髮、碧眼和蜜桃般的肌膚,遺傳給了費雯麗,使她看上去有一種東方美。
在費雯麗不滿周歲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哈利參加了印度騎兵隊,隨後奉調到加德滿都。當地有一個由英軍太太們組織的業餘劇團,經常有小型的表演,當時,只有三歲大的費雯麗便打扮成牧羊女的模樣登台做朗誦表演,幼小的她血液中早已蘊藏了表演天份。
哈利喜歡拈花野草,葛儲的婚姻生活過得並不愉快,因此轉向宗教尋求慰藉。1920年,費雯麗六歲時,隨家遷往英格蘭,並在母親的堅持下,被送到英國的一所教會學校的聖心修女院讀書,從此告別了灑滿金色溫暖陽光的印度和多彩多姿的童年,開始了她在英國的修女式生活。直到1960年,費雯麗才有機會短暫的回到印度重溫童年。
從色彩斑斕的印度大陸,一下來到冰冷蒼白的修女院宿舍,使費雯麗感到相當寂寞,在這裡,她只能想辦法從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中尋找修女院裡的快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開始產生了日後要做一個偉大的女演員的念頭。修女院裡所開設的音樂和戲劇訓練課是她最喜歡的課程,這也是她學得最認真的功課。天性活潑的費雯-麗在這裡除了認真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音樂、戲劇之外,她還選修了芭蕾舞課程,並且成為全校唯一在課外活動中選芭蕾舞的學生。
費雯麗13歲時,外表看來已是個漂亮靈巧而又思想前進的少女,修女院的籠子再也難以關住她想飛的心,她告別了修女院,挽著父親的手臂到歐洲大陸各地旅行,長達四年之久。此時,她廣泛接觸了法文、德文和義大利文,她的才貌和開朗個性,讓她成為極受男孩子歡迎的快樂女孩。
1931年,當費雯麗看到昔日在聖心修女院的好朋友瑪蓮萄到文此時已成為好萊塢女演員,此事激發起費雯麗的雄心壯志,乃向雙親表明她想學做演員的願望。一直喜歡演戲的父親為女兒有這樣的理想感到高興,立刻替女兒在倫敦的皇家戲劇學院登記了入學申請,這時距離學校開始尚有三個多月的時間。
在等待入學期間,費雯麗在街區的舞會上認識了31歲的律師赫伯特·李·霍爾曼(HerbertLeighHolman)。當霍爾曼遇見18歲的費雯麗時,這位一向舉止得體的律師竟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那張令人神往的臉:圓潤而俊俏的下頜,唇線清晰而優雅,雙眸閃動出奪人心魄的聰慧,面龐秀麗得舉世無雙。霍爾曼律師按部就班的人生由此突然出現了愛情故事。他用最紳士的風度帶著她起舞,他關切地與她聊到她的生活和願望,對於在修道院長大的費雯麗來說,霍爾曼律師成熟的親切與溫存是她從未遇到的。
第二年,費雯麗考上了皇家戲劇學院。於是,霍爾曼每天都在她下課的時候等在學院門口。此人酷似費雯麗崇拜的電影小生李思廉·霍華(就是日後飾演《亂世佳人》中的阿希禮的演員),而且有成熟的魅力,出身名門,劍橋畢業,在倫敦有自己的事務所,還有眾多事業有成的朋友,霍爾曼所具有的一切令費雯麗感受到一個男人的智慧是多么值得敬重。後來,霍爾曼律師所有的朋友對那時的費雯麗記憶最深的是:美麗而柔順。
只有母親了解費雯麗的生命里其實潛藏著不可遏制的激情,她知道這一點是溫文爾雅的霍爾曼根本無法理解也不可能接受的,她警告費雯麗欽佩一個人並不等於愛這個人。但是,費雯麗從6歲起就獨自與修道院的嬤嬤一起生活,這讓她後來一生遇事總是習慣於首先揣摩別人的願望,哪怕要隱忍下對自己的傷害。所以,當霍爾曼律師向她求婚時,還是學生的費雯麗就答應了。
1932年12月20日,兩人在西班牙的天主教堂舉行了婚禮,為了這段夢幻似的婚姻,費雯麗甚至放棄了皇家戲劇學院的學業,成了霍爾曼律師家安逸的女主人。但很快,她就無法再忍受霍爾曼那種平庸單調的生活了,好在霍爾曼對費雯麗日後的事業還是給予了一些幫助,在霍爾曼的朋友介紿之下,費雯麗獲得在皇宮作御前演出的機會,飾演莎劇中的一位女士。這個畢生難忘的經驗再度喚起費雯麗要當一個偉大女演員的願望,於是徵得丈夫的同意委返皇家戲劇學院,勤奮地學習各種表演課程。可是沒有多久,費雯麗懷孕了。
他們的女兒蘇珊娜(Suzanne)降生了,費雯麗成了一個漂亮女孩兒的母親。費雯麗告訴霍爾曼,她要回皇家戲劇學院繼續學習。霍爾曼律師對舞台不屑一顧,他的智慧再也不曾造訪過費雯麗內心的渴望。他先是憤怒,繼而嘲諷,後來就不解地沉默了。而費雯麗渴望著走上舞台,同時,她又不願傷害霍爾曼和女兒。費雯麗天性的敏感令她深切地感受著自己的痛苦,她在這種苦痛中獲得了
她對男女情愛最果敢也是最傷懷的理解:愛情應該是自由的。
她開始熱衷於社交生活,不停的參加各種宴會。在費雯麗的社交圈子中,在不少女孩跑去當模特兒,或是在電影中演個小角色,費雯麗也終於等到了這種機會。1934年8月21日,她來到萊姆格魯富製片廠,首次在一部名為《欣欣向榮》的英國片中亮相。演一名天真的少女。為了把握這個演戲機會,費雯麗放棄了跟霍爾曼到歐洲旅行的機會,獨自從哥本哈根飛回倫敦工作。
193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費雯麗出演了舞台劇《道德的面具》,並初步獲得成功。得到亞歷山大·柯達的賞識,跟她簽下了五年的基本演員契約。當時柯達因為製作了宮廷片《亨利八世的私生活》而成為英國影壇大亨,費雯麗深知他的影響力,因此刻意登門拜訪,終於達成了投入柯達旗下的願望。不過,柯達開始時只讓費雯麗在《鄉村奇士》、《紳士的協定》等片中演一些戲份少得可憐的角色,因為他認為她仍缺乏與眾不同的風格,難以在眾多新演員中脫穎而出。直到在舞台劇《綠窗》中扮演一名超過她年齡的少婦吉斯塔,費雯麗才首次受到劇評家的注意,對她的表演寄予好評,費雯麗為此欣喜若狂。
在藝壇生涯初放異彩的時候,費雯麗在朋友的介紹下,幸運地結識了崇拜已久的傑出年輕演員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她被他的英俊與表演所打動,也正是他的出現改變了費雯麗的後半生。他們不僅聯手打造了一部部名垂影史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成就了一段歷久彌新的愛情神話。
勞倫斯·奧利弗,後來因主演電影《王子復仇記》而蜚聲世界,當時已是英國舞台上的明星,有著很高的聲望,是費雯麗心中仰慕的英雄,他在舞台上,銀幕中塑造了許許多多莎士比亞作品的形象,被譽為“當代對莎士比亞作品貢獻最大的人”。1935年,他剛剛上演了莎翁的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一時間聲名鵲起。費雯麗來到後台向他祝賀,上前對心儀已久的奧利弗說道:“我真想說,您演的羅密歐精彩極了。”雖然聽過無數評論家和觀眾的讚美之辭,但由光彩照人的費雯麗口中說出的讚譽還是讓勞倫斯很高興,奧利弗被美麗機智的費雯麗深深吸引。而當時奧利弗是著名女演員吉爾·埃斯蒙得(Jill Esmond)的丈夫。
1936年5月,費雯麗被告知,她將與奧立弗合拍電影《英倫戰火》。費雯麗在劇中出演貴族少女西基雅,而勞倫斯出演了她的愛人。對於二人的初次合作,費雯麗壓抑住興奮之情,她只是禮貌地說:“很榮幸能和您一起拍片。”奧立弗說:“片子一旦拍久了,我們很可能要討厭對方。”事實是,《英倫戰火》拍了3個多月,勞倫斯·奧利弗也和費雯麗成了戀人。當《英倫戰火》停機後,奧立弗因為不能忍受分別而成為霍爾曼律師家每天必定出現的客人。朋友們直到費雯麗去世後依然記得他們當年“彼此深深為對方所陶醉”的情景。
影片公映後轟動一時,兩人的感情從此更加篤厚。回到家後,面對霍爾曼律師冷漠的目光,費雯麗只有通宵達旦地讀書。雙重生活折磨著與生俱來的優雅,直到有一天不堪承受。她告訴霍爾曼,儘管他不同意離婚,但她也必須離去,因為一個人應該葆有心靈的健康,她要和一個懂得她的人生活在一起。而奧立弗對他的朋友說,他們兩個都克制過,但已經無法堅持。奧立弗有過貧困的童年,有過等待成功的屈辱,費雯麗給予他的無限的愛是他從未遇到過的。
為了成全他們兩人,1937年,與費雯麗簽訂了5年契約的英國電影巨頭柯達安排他們到丹麥再度攜手出演《哈姆雷特》。這次丹麥之行令費雯麗終生難忘。她是那么愛奧利弗,在她一生中,沒有任何事情比渴望得到奧利弗的愛撫更為迫切。他們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回到以前的生活,他們已經無法分開了。於是他們開始考慮怎樣順利地和各自的丈夫、妻子離婚,於是雙方向自己的伴侶攤了牌。
很快,費雯麗與勞倫斯一起搬進了他買的一幢房子裡。爾後雙雙去威尼斯度假,對於費雯麗來說,那是一段令人心醉的時光。他們像任何一對平凡而幸福的戀人一樣,參觀美術館、在五月廣場餵鴿子、散步談心。他倆的一個朋友曾回憶說:“我從未見過這么相愛的一對兒,那時候費雯麗美得簡直不可思議。” 而奧立弗的支持也令費雯麗的舞台生命更加動人,並最終使她走向了世界電影史上的不朽之作。
1938年,奧利弗動身去好萊塢參演《呼嘯山莊》,出於對愛人的思念,費雯麗很快從英國越洋過海飛到了他身邊。此時,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的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David O. Selznick)對所有試演過斯佳麗這一角色的女明星議而不決,這令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為《亂世佳人》操心不已。實際上當時每個女演員都渴望得到這個夢寐以求的角色,有好幾位大牌演員都是這個角色的候選人,像諾瑪·西拉、凱薩琳·赫本和鮑萊特·喬達德,而且事實上輿論都認為喬達德夫人是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對於費雯麗來說,得到這個機會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但是命運偏向了她,一段傳奇從此誕生。
奧立弗知道費雯麗非常想扮演斯佳麗。12月10日晚,通過奧立弗的引見,大衛的弟弟邁倫·塞爾茲尼克(Myron Selznick)邀請奧利弗和費雯麗陪同他前往塞爾茲尼克(Selznick)工作場。那裡舊的布景正被焚毀,用來拍攝亞特蘭大被大火吞沒的場景。邁倫將費雯麗帶到了大衛面前,說:“喂,天才,我給你帶來了你的斯佳麗!”一直在關注著影片拍攝的大衛轉過身來看到她,據說他當時看見當時片場的火景映襯出費雯麗翡翠般的綠色眼睛,既溫情脈脈又流露出貓一樣的狡黠,他感受到了費雯麗高貴的外表下壓抑著的瞬間即可爆發的情感力量,驚得說不出話來。費雯麗沒有一絲的怯懦和造作,她的柔媚可人中混雜著驚人的桀驁不馴,這種非凡的個性可以讓一個女人在任何時候都與眾不同。大衛終於為《亂世佳人》找到了斯佳麗。並最終使她成為了亂世佳人中的斯佳麗。正是這個角色為她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1940年,電影《亂世佳人》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費雯麗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紐約時報》評論說:“費雯麗所扮演的斯佳麗如此美艷動人,使人不再要求演員有什麼天才;可她又演得如此才華橫溢,使人不再要求演員必須具備這樣的美貌。”而費雯麗為電影《亂世佳人》所付出的卻是她永遠無法重新得到的——拍攝影片所需要的紅色塵土令她染上了肺結核。
電影剛拍攝完畢,費雯麗便馬上為電影《蝴蝶夢》試鏡。但她似乎並不適合這個角色,她的氣質使她成為飾演斯佳麗的理想人選,但對於這樣一個內向的角色卻並不合適。費雯麗接受的第二個角色是米高梅公司《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的女主角,這也是她和好萊塢重新簽約的一部分。雖然她更願出演《傲慢與偏見》。奧利弗可以在《魂斷藍橋》或是《傲慢與偏見》之間做選擇,出演男主角。只要能和奧利弗共事,費雯麗願意同時接拍兩部片子,但因為契約的關係,最終她只能獨自一人簽約於《魂斷藍橋》劇組。同時,她為《亂世佳人》在亞特蘭大的大型首映式做準備。影片引起巨大轟動,費雯麗成為人盡皆知的人物,聖誕節剛過,她即投入《魂斷藍橋》的拍攝,並為影片初始的情節學習芭蕾舞,參加聲音培訓班以提高演技。這部影片中國觀眾十分熟悉,但在當時的美國並不很成功。不過費雯本人十分喜愛,特別是片中的插曲,她曾希望在她的葬禮上彈奏這支曲子。
1940年的8月28日,李·霍爾曼和吉爾·埃斯蒙得分別同意並簽署了離婚協定。這意味著經過六個月的等待,費雯麗終於可以和奧利弗結婚。費雯麗懂得,愛情能夠展示人性的美麗與尊嚴的時候才是有價值的。她堅信她與奧立弗熾烈
費雯麗·哈利費雯麗·哈利
而忘我的愛情能夠經受住一切考驗。20年後,當她發現自己錯了時,竟難以置信。她後來說,如果能重新擁有生命,她還會做一名女演員,還會嫁給奧立弗。兩天后,即1940年8月31日,奧利弗和費雯麗在聖巴巴拉(Santa Barbara)的聖伊斯底羅蘭奇教堂舉行了寧靜的婚禮,在開滿玫瑰花的露台上,在月光下,一位醉醺醺的法官主持了這個婚禮。凱薩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和賈森·卡林(Garson Kanin)是見證人。
短暫而甜蜜的假期過後,新婚夫婦開始了拍攝婚後合作的唯一一部影片《漢密爾頓夫人》(Lady Hamilton),他們的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據說這部影片是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最喜歡的影片。感情與事業的豐盈收穫,把二人帶上了從未有過的幸福頂點。一時,費雯麗·奧利弗的名字風靡了整個歐美大陸。此後夫婦兩人回到倫敦共同演出他們熱衷的舞台劇。
然而幸福只是一個過客,它來的時候步履匆匆,離去的時候也同樣悄無聲息。這對神話般的影壇伉儷的生活中還是出現了陰影。1944年,費雯麗宣布她懷孕了。此時她也開始了影片凱撒與克里奧佩拉(Caesar and Cleopatra)的拍攝。然而,不幸的是她摔倒在布景上並因此流產了。這段時間的費雯麗開始表現出時而癲狂的時沮喪的症狀。早在拍完《亂世佳人》一片,費雯麗就曾出現過精力衰竭的跡象,甚至出現過歇斯底里的狀況。後來這種失常情況經常出現,費雯麗的狂郁型精神病日益嚴重了。
1950年的夏天,經過十年的沉寂,費雯麗離開了英格蘭,來到好萊塢,開始拍攝電影《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扮演了布蘭奇·杜包爾斯(Blance DuBois)。電影開拍於8月14日,華納兄弟公司付給費雯麗十萬美元作為她三個月工作的報酬。在電影中費雯麗為了真實,有意使自己顯得衰老些。使用濃妝、假髮和強烈的燈光來掩蓋她仍然美麗的容貌。1951年的秋天,觀眾驚訝地看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物,幾乎不能確認這就是十年前出色地扮演過斯佳麗的演員。1951年的這部影片結果仍然造成轟動,為她再次贏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隨後又獲得了坎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而費雯麗無視自己在銀幕上的成就,她仰慕著奧立弗傑出的舞台表演。奧立弗說:“必須去感受。痛苦、熱情、憂傷,一切的感受都會使你永遠地失去一些東西,而一切的感受又會使你的內心更加豐富。”奧立弗的主張對於費雯麗來說幾乎是致命的,因為她太真摯,總是動情地感受他人的命運,又從來表里如一,於是她所表演的每一個悲劇故事都在消損著她的健康。《魂斷藍橋》中的瑪拉因為愛而死在車輪下,《漢密爾頓夫人》中的埃瑪因為尊嚴而失去了一切,《欲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因為不願忘懷而被強行送往精神病院……一次次忘我地置身於這些角色中的費雯麗終於病了,沒有人知道她脆弱而又緊繃著的神經何時會突然崩潰,她拍《亂世佳人》時染上的肺結核也更加嚴重了。
開始時,奧利弗非常痛苦,但仍是精心照顧著費雯麗。直到一次,費雯麗的舉動實在令他忍無可忍,他一把抓住妻子,把她扔向房間的另一頭。費雯麗的頭撞到床沿上,鮮血涌了出來,傷口離太陽穴僅隔一寸,如果再高一點,她就沒命了。這一事件使奧利弗意識到如果兩個人再在一起,可能真有一天自己會錯手殺死費雯麗,也或許會被她殺死。於是他下定決心要結束他們的婚姻關係。他越來越長時間地離開家去巡迴演出。50年代中,在戲劇、電影界被認為是完美結合的費雯麗、勞倫斯·奧利弗聯盟逐漸瓦解。夫婦二人從疏遠、爭吵、終於發展到徹底破裂。酷愛藝術的奧利弗在費雯麗已45歲,並且是一生中最需要他支持的時候,也當她為精神病所苦,不知所措,簡直像個孩子似的渴求得到他的陪伴和守護的時候離開了她。費雯麗曾在極度絕望中給奧立弗寫出長達22頁的信,訴說她的孤寂和思念。但是,1960年6月,當奧立弗要求離婚時,費雯麗的回答是:當然,奧立弗夫人將滿足他的一切要求。費雯麗知道愛意味著尊重別人和尊重自己,男女之愛最不堪重負的是虛偽和強迫。她不能讓奧立弗經歷20多年前她與霍爾曼之間發生的痛苦。這樣的理解令費雯麗在一往情深的愛情逝去時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但在她心中,她始終相信他會回到她的身邊。
這一期間,費雯麗開始酗酒。被診斷為周期性癲狂與抑鬱交替發作精神病。分手之後,費雯麗仍以堅強的毅力執著地繼續著自己演藝事業的輝煌。但她的身體狀況卻令人擔憂,外地巡迴演出時,她常常被人用擔架抬回倫敦。
1960年12月2日,費雯麗和奧利弗正式簽署離婚協定。隨後,進入牛津大學求學,這是她最後的公開露面。轉年的春
費雯麗·哈利費雯麗·哈利
天,奧利弗娶了比自己小22歲的女演員瓊·帕雷羅(Joan Plowright)。此後,費雯麗雖然有了個新情人——一個比他小十幾歲的百老匯戲劇演員約翰·梅里韋爾(暱稱傑克),但和奧利弗的離異給她的精神刺激太強烈了,身體狀況因此每況愈下。5月, 費雯麗病情惡化,但拒絕前往醫院治療。她繼續抽菸,並遍清朋友和賓客,意欲象往常一樣地生活.
1967年7月7日,在倫敦的寓所里,身患重病的費雯麗從床上跌下來,倒在臥室門口的地上,就再也沒有起來,而那時,只有她心愛的暹布貓在她身邊哀鳴。傑克發現了她的去世。7月8日清晨,奧利弗走進費雯麗的房間,他看到自己的畫像仍被擺在牆上最顯眼的位置,仿佛在敘說著女主人對畫中人的思念之情,但這對曾經的影壇佳偶從此天人永隔。奧利弗參加了她的葬禮,並且十分悲痛地說:“我和費雯麗雖然不能白頭偕老,但她還是我最仰慕的女人。”
當晚,倫敦所有劇院熄滅舞台腳燈一分鐘,演員觀眾同時默哀,悼念這位曾經帶給他們憧憬、激動和夢想的女演員。費雯麗與奧利弗的這段浪漫愛情也成為愛情中的經典神話。12日星期三,葬禮在聖瑪麗教堂悄悄舉行,身邊花環簇擁,那是家人和同事對她表達的敬意。十點鐘,所有的倫敦劇院垂下遮檐一小時,向她致敬。 紐約舉行了安靈彌撒奠祭。8月14日,在菲爾茲的聖馬丁舉行了追悼儀式,生前眾多的朋友和明星前來參加。許多人認為,她在仍然美麗、仍在表演的時候離開人世合乎她生前的願望。10月8日,她的骨灰播撒在提克雷湖上。
費雯麗於逝世前一年立了遺囑,財產歸女兒所有,全部東西贈給朋友們,奧利弗得到了她收藏的繪畫中最珍貴的一幅—德加的《浴女》。遺囑中有一條使執行人驚訝不已:費雯麗決定獻出她的眼睛做角膜移植用。由於死於肺結核,她的這一願望未得到實現,但是她以自己的行動為別人樹立了榜樣。 使哈特萊夫人大為震驚的是,費雯麗要求將她的遺體火化。七月十一日,靈柩被抬到了一個不大的教堂,出席安魂彌撒的有她最親近的人:母親、利·霍爾曼、蘇珊娜和她的孩子、塔昆·奧立佛。火化後,梅里維爾和哈特萊夫人遵照她的遺願,將她的骨灰撒在提克利治磨房的小湖上。

感情婚姻

第一任丈夫:赫伯特·利·霍爾曼
1932年春天,費雯·麗邂逅三十一歲的倫敦律師利·霍爾曼。儒雅穩重、事業有成的利輻射著成熟男子特有的滄桑魅力,對情竇初開的費雯·麗頗具殺傷力。一枚綠寶石戒指見證了二人的婚約,數月之後的聖誕前夕,二人在聖詹姆斯
費雯麗·哈利費雯麗·哈利
教堂交換了誓言。而費雯也就此擁有了沿用一生的姓氏:麗。1933年10月 20日,二人愛情的結晶,女兒蘇珊娜來到人間。
但霍爾曼需要的是一個傳統英國淑女的家庭主婦,他傳統的思想觀念與費雯·麗重返戲劇舞台的決心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儘管二人平日相敬如賓。隨著費雯·麗在坦蕩星途上越走越遠,二人逐漸意識到結伴而行日漸成為不可能:他們已經沒有共同的生活方向。而當日漸成熟的費雯·麗開始感受到偉大愛情的滋味,隨著勞倫斯·奧利弗的出現,貌合神離的霍爾曼夫婦的婚姻終於走到了盡頭。二人於1940年離婚。
在費雯·麗人生戲劇的愛情場景中,霍爾曼無疑是配角;但在費雯·麗的坎坷人生中,他卻是相伴費雯·麗最長久的摯友。十二年的年齡差距使得霍爾曼更像一個長兄甚至慈父而不是情人、丈夫。而費雯·麗終其一生都對霍爾曼懷著巨大的歉意和友情。她向他傾訴自己的苦惱和快樂,認真對待他的建議和看法;而在費雯·麗最不幸的時刻,霍爾曼也都儘自己所能安慰和幫助費雯,直到費雯·麗離開人世。
擦肩而過的有緣人,有的可以擦碰出愛情的烈焰,濃香如酒卻未必持久;有的人卻可以默默守候在燈火闌珊處,任時光飛逝,清淡如茶卻回味悠遠。霍爾曼對於費雯無疑是後者。對於費雯·麗命途多舛的一生來說,這何嘗不是一份天賜的幸福呢。
永遠的愛人:勞倫斯·奧利弗
勞倫斯·奧利弗,英國戲劇舞台上最偉大的莎劇王子,將莎士比亞戲劇進行最成功影像表達的奧斯卡影帝。奧利弗與費雯·麗,王子與公主,如花美眷,神仙稱羨。但所有的童話故事都在王子娶了公主之後戛然而止。因為殘酷的現實不容許完美的愛情神話。
奧利弗聲名鵲起時,費雯·麗還名不見經傳,她狂熱的崇拜著這位舞台上的王子。二人相會於1935年奧利弗主演《皇家劇場》期間,這部戲費雯·麗接連看了十四遍。她對看戲的女伴立下狂熱的誓言:“總有一天我要嫁給這個人!”時光荏苒,費雯·麗小有成就,而奧利弗和費雯有了更多的工作接觸。男才女貌,愛情的種子悄無聲息的萌芽瘋長。而在扮演過《二十一天》、《英倫浩劫》中的浪漫情侶後,尤其是在經歷了赴丹麥演出《哈姆雷特》的浪漫海濱之旅後,縱然是羅敷有夫,使君有婦的現狀,卻已阻擋不住焚身以火的愛情。
千難萬險之後,他們的愛情之旅在好萊塢終成正果。在達到結婚條件的那一時刻,二人一分鐘也不願意等待,午夜時分舉行了結婚儀式,被從睡夢中叫醒的凱薩琳·赫本開心的擔任了伴娘。這個時刻是1940年8月29日零點過一分,如水月華見證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婚姻。此時此刻,月正圓,花正好
在費雯夫婦的黃金歲月里,他們共同經營著家居生活,攜手創造著英國戲劇界的輝煌。合作出演的十幾齣劇目見證了英國最出名的一對夫婦的燦爛軌跡。
每出戲劇都有落幕的時候。二戰期間擔驚受怕的艱苦生活和高強度的工作給費雯·麗的精神狀態帶來了沉重打擊,拍
費雯麗·哈利費雯麗·哈利
《埃及豔后》期間小產更是雪上加霜,費雯·麗患上了間歇發作的狂躁症。而夫婦二人在戲劇舞台和大銀幕上既合作又競爭的局面也成為他們婚姻中的隱患—直到奧利弗因《哈姆雷特》一片獲得奧斯卡的肯定之後,費雯·麗才敢於把自己獲得的奧斯卡小金人擺到桌上。1960年費雯·麗接到在外地演出的奧利弗的一封長信。稍後不久,費雯·麗發表聲明,表示同意奧利弗爵士的離婚請求。二十多年的愛情長跑走到盡頭,費雯不是勝利者。沒有了愛情滋潤的費雯迅速的老去,但奧利弗始終是她心中摯愛。直到費雯·麗匆匆結束五十四歲的生命,永遠長眠的那個夜晚,她床頭供奉的,依舊是有著迷人微笑的勞倫斯·奧利弗的照片。
費雯麗從不抱怨自己的命運,她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如果我有可能重新度過自己的生命,那么有兩件事我是確信不移的:在青年時代我一定會成為一名演員,而晚些時候我一定會嫁給勞倫斯·奧立佛。必要的話,我自己會向他求婚。我願意把這一切都重複一遍,只是與拉里相處的那最後幾個月除外。”
愛恨離別,世事無常,歲月模糊了曾經清晰的往事,局外人的你我更無從探究是非對錯。奧利弗不是偉人,他也有他的痛苦和脆弱。日漸老去的王子沒有了庇蔭愛妻的翅膀,善解人意的後來者瓊更適合他。至少他們曾經相愛過,一如漢密爾頓夫人愛著納爾遜大將,一如羅密歐愛著朱麗葉。所幸,世間的糾纏紛擾塵埃落定,王子和公主都已經安然長眠。也許夢中不再有悲傷。
最後的知己:約翰·梅里韋爾
也許是造物主不忍看到自己的藝術品晚景淒涼,所以薄施恩惠。戲劇演員約翰·梅里韋爾作為費雯寂寞餘生的知心伴侶陪她走過最後的歲月。
約翰是費雯·麗的崇拜者,他比費雯·麗小十幾歲,在戲劇舞台上耕耘日久,曾和費雯合作出演《復仇天使》。他也曾是費雯和奧利弗高朋滿座的家庭聚會中的常客。十數年時斷時續的交往,約翰發現自己對費雯的崇拜之情沒有因為她的紅顏老去而減弱,反而成長為更深厚的情感。因此,當費雯與奧利弗的婚姻破裂之後,約翰適時地出現在費雯身邊,給瀕臨崩潰的費雯以莫大的支撐,並從此不離不棄,直到費雯去世。
這個宅心仁厚心地善良的男子配得上一切讚美。他了解費雯的病情,細心呵護,每一次費雯發病的時候都陪伴在側,並在費雯哭訴“為什麼自己不能得一種體面的病呢”的時候好言寬慰,在費雯給因為自己發病而失儀得罪的朋友寫道歉信時遞上名單。他明白奧利弗在費雯心中的地位—即便是給約翰寫信,費雯的落款也永遠是“費雯·奧利弗爵士夫人”,他寬容的接受了這一切。費雯
離婚後,曾經的愛巢諾特利別墅被拍賣,奧利弗不想保留引起回憶的東西。約翰和費雯買下了一所恬美鄉間的提克利治磨坊。在靜謐的田野之間,依著一泓碧水,費雯麗得以在最後的歲月里享受了一份寧靜。
1967年7月7日,星期五,三十年來一直為費雯麗做假髮的斯坦里·霍爾來看望她並帶來了電影放映機,放了兩部片子:《倫勃朗的繪畫》和一部關於英國旅遊者在印度的風光片。她談笑風生,開玩笑說他們將來要互贈鮮花,談論孫兒們的事和戲劇界的傳聞。她還表示希望於七月十日,星期一回到提克利治磨坊去。
在外地演出的約翰在電話中感到費雯虛弱無力,連夜趕回,看到費雯正在熟睡,小貓瓊斯在一旁陪伴。他就去廚房準備晚飯去了。一刻鐘後,他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響,他急忙回到房間,發現費雯麗臉朝下趴在地板上。顯然,她想掙扎著起床……她心愛的暹羅貓瓊斯正在床下叫著。
好友們連夜趕來。她在伊頓廣場的鄰居艾倫·韋布說:她象是在睡覺,在夢中微笑,只是臉色慘白。早晨,梅里維爾把這一不幸的訊息通知了格特魯德·哈特利、赫伯特·霍爾曼勞倫斯·奧立佛。儘管費雯心中摯愛是奧利弗,但約翰永遠是她生命中最溫暖的燭火。

電影作品

19,《愚人船》,Ship of Fools (1965) .... Mary Treadwell
18,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 (1961) .... Karen Stone
... aka The Widow and the Gigolo
17,The Deep Blue Sea (1955) .... Hester Collyer
16,《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1951) .... Blanche DuBois
15,《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1948) .... Anna Karenina
... aka Tolstoy's Anna Karenina (UK: complete title)
14,《凱撒與克里奧帕拉》,Caesar and Cleopatra (1945) .... Cleopatra
13,《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 (1941) .... Emma Lady Hamilton
... aka Lady Hamilton (UK)
12,《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1940) .... Myra
11,21 Days (1940) .... Wanda
... aka 21 Days Together (USA)
... aka The First and the Last
... aka Twenty-One Days
... aka Twenty-One Days Together (USA)
10,《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1939) .... Scarlett O'Hara - Their Daughter
9,Sidewalks of London (1938) .... Liberty 'Libby'
... aka St. Martin's Lane
8,A Yank at Oxford (1938) .... Elsa Craddock
7,Storm in a teacup (1937) .... Victoria 'Vickie' Gow
6,Dark Journey (1937) .... Madeleine Goddard
... aka The Anxious Years
5,《英倫戰火》,Fire Over England (1937) .... Cynthia
4,The Village Squire (1935) .... Rose Venables
3,Gentlemen's Agreement (1935) .... Phil Stanley
2,Look Up and Laugh (1935) .... Marjorie Belfer
1,Things Are Looking Up (1935) .... School Girl

盤點米高梅旗下的奧斯卡影帝影后

曾是影帝影后生產基地的美國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MGM,即Metro-Goldwyn-Mayer)剛剛宣布破產,以“獅吼”為標誌的米高梅公司,曾推出《亂世佳人》、《魂斷藍橋》以及“007”系列等經典影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