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的私生活

亨利八世的私生活

《亨利八世的私生活》是由導演Alexander Korda執導拍攝的一部電影,片長為97分鐘。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英文名:The Private Life of Henry VIII
▲導演:Alexander Korda
編劇 Writer:
Lajos Biró ....(story)
Lajos Biró ....dialogue
Arthur Wimperis ....dialogue
▲類型:劇情、傳記
▲上映:1933年01月17日
▲地區:英國
▲顏色:黑白
▲時長:97 分鐘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亞歷山大·柯達 Alexander Korda
編劇 Writer:
Lajos Biró ....(story)
Lajos Biró ....dialogue
Arthur Wimperis ....dialogue
演員 Actor:
查爾斯·勞頓 Charles Laughton ....King Henry VIII
羅伯特·多納特 Robert Donat ....Thomas Culpeper
Franklin Dyall ....Thomas Cromwell
Miles Mander ....Wriothesley
Laurence Hanray ....Archbishop Thomas Cranmer (as Lawrence Hanray)
William Austin ....Duke of Cleves
John Loder ....Thomas Peynell
克勞德·阿利斯特 Claud Allister ....Cornell (as Claude Allister)
Gibb McLaughlin ....The French executioner
Sam Livesey ....The English executioner
梅爾·奧勃朗 Merle Oberon ....Anne Boleyn
溫迪·巴里 Wendy Barrie ....Jane Seymour
愛爾莎·蘭切斯特 Elsa Lanchester ....Anne of Cleves
賓妮·巴尼斯 Binnie Barnes ....Katherine Howard

主演簡介

查爾斯·勞頓:生於英國約郡斯卡巴勒。父母本想讓繼承家業,可他從小就喜歡演戲。一戰服役歸來後加入業餘劇團,後來終於突破家庭的限制,進入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在他的導師科米薩葉斯基的培養下逐步成熟,最後在其劇作《莉莉奧姆》中挑起了大梁。此後,他在西倫西區成功地演出一些劇目。1931年他與妻子隨《付款延期》劇團來到美國演出。隨後與派拉蒙影片公司簽訂了契約,並成功地演出了幾部影片。1933年,他主演了英國影片《亨利八世的私生活》,這部影片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也為此獲第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他的電影生涯在1935年達到了高峰,在這一年,他不僅以米高梅影片公司的影片《叛艦碟血記》獲紐約電影評論獎的最佳男主角,還以英國影片《倫勃朗》(1936)獲得了許多人極高的評論,如名導演約瑟夫·馮·斯登堡說“勞頓的那口井幾乎沒有底”。1950年他加入了美國國籍。然而他在表演方面最為成功卻是英國片《霍布森的選擇》(1953)和《控方證人》,這兩部影片分獲取1954年的英國學院獎的最佳英國片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的提名。1962年,他因癌症去世。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英國
UK
1933年8月17日
美國
USA
1933年9月21日
丹麥
Denmark
1933年11月1日
芬蘭
Finland
1933年12月25日
奧地利
Austria
1934年
德國
Germany
1934年
瑞典
Sweden
1943年4月27日......(re-release)
奧地利
Austria
1949年5月20日......(re-release)
奧地利
Austria
1963年......(re-release)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London Film Productions [英國]
發行公司:
United Artists Corporation Ltd. [英國] (1933) (UK) (theatrical)
聯美電影公司 [美國] (1933) (USA) (theatrical)
British Lion Films Ltd. [英國] (1946) (UK) (theatrical) (re-release)
Film Classics Inc. [美國] (1947) (USA) (theatrical) (re-release)
Central Television [英國] (1987) (UK) (VHS)
Embassy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VHS)
Home Box Office (HBO) Home Video [美國] (laserdisc)
Video Collection International Ltd. [英國] (1992) (UK) (VHS)
其他公司:
B.J. Simmons & Co costumes by

劇情簡介

十六世紀初,皇后卡絲琳不能生育,英皇亨利八世和卡絲琳離異,另立恩妮為皇后。恩妮有野心,想殺享利八世自立為王。1517年,恩妮的密謀敗露了,被享利八世送上斷頭台。恩妮執行死刑的當晚,亨利八世與第三個妻子祺恩結婚。祺恩在一次外出圍獵時,難產死亡,留下一子威爾斯。克倫威爾和大臣們從政治關係的角度考慮,奏請享利迎娶德國杏公主為皇后,亨利不同意。宮中大宴群臣,亨利八世酒性正酣,凱塞琳主動獻歌助興,深得亨利歡心。於是亨利派人趕赴德國,迎接杏公主結婚。亨利眷戀凱塞琳,凱塞琳與亨利近臣卡爾佩珀私通。杏公主與近臣潘耐爾私通。亨利八世和杏公主離婚,娶凱塞琳為皇后。凱塞琳私通事發,享利將二人處以極刑。亨利八世衰老了。杏公主來看他,建議他再立個皇后,享利謝絕。杏公主推薦孩子們的保姆,已不年輕而安分守己的卡塞菱。亨利同意,婚後兩人平穩地度過餘生。

幕後製作

本片導演亞歷山大·柯達(1893一]956)是英國導演兼製片人,先後在奧匈帝國、奧地利、德國、美國、法國從事導演工作。1932年,他和作家拉伊奧斯·比洛組織“倫敦影片公司”,發現了李思廉·霍華、費雯·麗、查爾斯·勞頓等一批銀壇巨星。柯達認為電影是宣傳和影響社會的有力手段。1933年到1956年的二十多年中,柯達獨立導演過六部影片。《英宮艷史》以成熟大師的穩建手法實現了他“創作宏大的英國電影”的宿願。1942年,英王授予他貴族身份和爵士封號。本片的成功依賴於男主角查爾斯·勞頓(1899-1962)。他1928年起開始拍電影,因主演《英宮艷史》(1933)獲得第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生演了四十多部影片,是著名的“性格演員”,是美國電影中“演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表演深邃有力穩健,善於從人物的感情出發,去表現人物的內在性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