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唐寶塔

貢唐寶塔

貢唐寶塔位於拉卜楞寺西南角,由三世貢唐倉·貢曲乎丹貝仲美大師建成於1805年,原名現見解脫大金塔,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像而享譽海內外。

基本信息

簡介

貢唐寶塔貢唐寶塔
位於拉卜楞寺西南角,由三世貢唐倉·貢曲乎丹貝仲美大師建成於1805年,原名現見解脫大金塔,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像而享譽海內外,寶塔造型別致,工藝精巧,在建築藝術與宗教意義上達到了完美神聖之境界。現存寶塔由六世貢唐倉·丹貝旺旭大師為丕振宗風,宏教利民,而於1991年2月8日在原寶塔遺址舉行淨地儀軌,主持籌建。工程竣工於1993年7月,於佛祖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殊勝節日舉行了開光永存儀式。貢唐寶塔高五層,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剎、塔瓶和塔座組成。塔剎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銅浮雕鎏金八大菩薩;塔座是琉璃瓦裝飾的三層四角形建築。寶塔外形金碧輝煌,氣勢非凡,內部構造精巧,多寶嚴飾。塔內正中是二層相互貫通的四座佛殿,供歷世貢唐倉靈塔或木雕鍍金像,並藏有兩萬餘卷佛經。殿頂供阿彌陀佛、二世嘉木樣和千佛銅像。貢唐寶塔與大夏河水、雲杉禪林相映,矗然傲立,巍峨壯觀,現已對遊人開放。

歷史沿革

貢唐寶塔貢唐寶塔
貢唐寶塔初建成於1805年,由拉卜楞寺著名學者三世貢唐倉·貢曲丹貝仲美大師著手創建,原名“現見解脫大金塔”,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像(阿彌陀佛)而享有盛名。1806年,清嘉慶皇帝御賜“佛光普照”匾額一塊。後經四、五世貢唐倉大師耗費巨資,數次修繕,在建築藝術與宗教意義上達到了完美神聖的境界。寶塔歷經百年滄桑,不幸毀於“文化大革命”。1980年,拉卜楞寺院對外開放後,六世貢唐倉丹貝旺旭大師為重振宗風,弘教利民,多方奔走,嘔心瀝血,並在國家、海外華僑、信教民眾的資助支持下,於1991年2月8日親自主持淨地儀軌後動工重建。歷經兩年半,1993年7月,於佛祖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殊勝節日,舉行了永存開光儀式。

重建特色

貢唐寶塔貢唐寶塔
重建的貢唐寶塔是按原規模款式在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址建造的。塔高五層,由塔剎、塔瓶、塔座三大部分組成。塔剎是光彩奪目的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銅浮雕鎏金八大菩薩,塔座為琉璃瓦裝飾的三層四角建築,一層四周裝有銅製經輪。寶塔不僅外表宏偉壯觀,氣勢非凡,而且內部更是構造精巧,多寶嚴飾。塔內正中是二層相互貫通的四座佛殿。正面佛殿是華貴的塔中之塔三世貢唐倉靈塔和一、二、四、五世貢唐倉渡金像,左右兩側是度母和普明佛殿,背面是藏經殿,收藏有二萬餘卷佛經。四座佛殿之頂是三百多尊銅佛環抱的第二世嘉木樣塑像。寶塔第三層是千佛殿,收藏有1032尊銅佛。第四層寶瓶之中,供養著近兩米高的阿彌陀佛。塔座和寶瓶內壁還繪有生動細膩的百餘幅壁畫。貢唐寶塔與大夏河水、大林棵相輝映,與拉卜楞寺大經堂、大金瓦寺相呼應,蔚為壯觀。

貢唐寶塔與大夏河水、雲杉禪林相映,矗然傲立,巍峨壯觀,現已對遊人開放。

旅遊資訊

門票:20元(2012年春天去)

交通

貢唐寶塔在拉卜愣寺西南角上。到達夏河汽車站後乘坐計程車每人一元可到達。

住宿

夏河住宿條件檔次較低,高檔賓館有民航大酒店王府飯店錦珠賓館中檔有寶馬賓館白海螺賓館鴻雁賓館個人賓館有卓瑪旅社青年旅社地稅賓館等冬季價位在60-260夏季旅遊季節和遇佛事活動時漲幅較大160-680而且需要提前預定

美食

藏包手抓蕨麻米飯道食合發子面腸高原蘑菇等地方特色小吃。

甘肅甘南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