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審計

財政審計又稱財政收支審計,是審計機關依照《憲法》和《審計法》,對政府公共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實施的審計監督,是政府審計的一種形式。財政審計要圍繞公共財政的公平性,促進建立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財政審計要以人民民眾的利益為根本,把維護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著眼點和歸宿。財政審計要積極適應信息化建設的需要,進一步加大運用信息技術的力度,為提高財政審計的質量和效率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財政審計的戰略構想

更加關注安全性

政府審計是社會經濟運行的“免疫系統”,具有保護、防禦、抵制等功能。政府審計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主要包括財政安全、金融安全、國有資產安全、民生安全、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安全和信息安全等。財政安全處於經濟安全的首位。而財政審計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維護國家財政安全,強化財政管理,規範財政行為。

更加注重公共性

圍繞公共財政的公共性,促進財政支出結構的最佳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財政資金在投向上要逐步退出競爭性領域,主要用於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因此,財政審計要加強對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科學研究、公共安全、基礎公共設施等資金的審計,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要關注財稅政策的有效性。

更加注重公平性

公共財政的公平性是由公民的平等性決定的。由於地區間財力的不均衡造成了不同行政區域內的個人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高低不一。財政審計要圍繞公共財政的公平性,促進建立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強對財政轉移支付的審計力度,重點關注轉移支付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財政轉移支付結構的合理,實現不同區域的公民在醫療、基礎教育、社會保障,基礎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享有均等化的水平。

更加注重公開性

公共財政是“陽光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公眾擁有知情權和監督權。要圍繞公共財政的公開性,促進預算的透明度。要進一步完善審計公告制度,有效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

更加注重巨觀性

財政預算安排反映了政府行政活動的目的、方向、重點和範圍,是政府實施巨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財政預算執行是完成預算安排的全過程.同時也是政府實施巨觀調控的平台。預算執行本身的這種巨觀性,決定了財政審計必須要在高層次的經濟監督上發揮作用。

更加注重民本性

財政審計要以人民民眾的利益為根本,把維護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著眼點和歸宿。

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財政資金需要更多地投向公共服務領域,滿足人們的公共產品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投入到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就業、住房補貼等方面的資金,與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預算執行的好壞,對人民民眾利益的實現有著極大地影響。要選擇那些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支出項目,作為財政審計的重點,嚴格按照預算確定的用途、標準、時限、目的等,檢查預算單位資金使用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更加注重效益性

現代公共行政管理把關注責任、關注績效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立行政問責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績效評價制度,已經越來越成為各級政府首長的關注焦點和工作要求。隨著財政職能的轉變和收入的增長,今後財政資金主要是滿足社會公共產品(服務)、重點產業(領域)和社會保障的需要,這樣社會公眾就會更加關注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就迫切需要對財政資金投向的正確性、使用的效益性和管理規範性進行審計監督與評價,因此,財政審計更應關注資金是否用在政府應當投資的領域,及其資金用得是否“物有所值”。

更加注重科技性

財政審計要積極適應信息化建設的需要,進一步加大運用信息技術的力度,為提高財政審計的質量和效率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在我國各行各業信息化建設不斷取得豐碩成果的情況下,預算執行數據電算化已經成為現實,財政財務會計核算軟體日趨成熟。預算執行電子數據和電子文檔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條件下財政審計面對的預算執行信息載體,進而對財政審計的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與此同時,預算執行電子數據的出現,也為我們進行大量數據的查詢、採集、整理、分析、對比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為審計人員分析財政收支結構、比重、趨勢等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更加注重風險性

財政審計要把觸角更多地伸向財政的風險領域、風險環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財政收入的“蛋糕”越做越大,財政支出也會相應地增長。在一級預算單位財政收支行為得到基本規範的情況下,違法違紀現象有向所屬二、三級單位轉移的傾向。注重風險性,要求運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根據掌握的預算管理信息,認真分析哪些領域、哪些環節是風險管理的重點,並在審計方案中加以明確。在審計過程中要圍繞財政風險點,順著資金的流向,向重點環節深查到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